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成都医学院学报2010年第5卷第1期

牛黄解毒丸红外指纹图谱的研究

来源:成都医学院学报
摘要:【摘要】目的建立可用于鉴别牛黄解毒丸的红外指纹特征图谱。方法对所有样品采用统一的提取条件,采用丙酮提取并测试其提取物的红外指纹图谱。结果不同厂家多批次牛黄解毒丸具有独特而稳定的红外指纹特征图谱,并与伪品区别明显。结论经数据平均后的牛黄解毒丸的红外指纹特征图谱可以作为其质量控制和真伪鉴别的根......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建立可用于鉴别牛黄解毒丸的红外指纹特征图谱。方法 对所有样品采用统一的提取条件,采用丙酮提取并测试其提取物的红外指纹图谱。结果 不同厂家多批次牛黄解毒丸具有独特而稳定的红外指纹特征图谱,并与伪品区别明显。结论 经数据平均后的牛黄解毒丸的红外指纹特征图谱可以作为其质量控制和真伪鉴别的根据。

【关键词】  牛黄解毒丸;红外;指纹图谱

 Research on infrared fingerprint of Niuhuangjiedu pill

  LI Hongyu,ZHANG Lihua,YUAN Guangxin,WANG Mingke

  (School of Pharmacy,Beihua University,Jilin 132013,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stablish the infrared(IR) fingerprints to identify Niuhuangjiedu pill.Methods All samples were extracted by using acetone under same conditions,and then IR fingerprints of the extracts were detected.Results Several batches of Niuhuangjiedu pill from different manufacturers showed a unique and stable characteristics of IR fingerprints with clear differences from counterfeit goods.Conclusion The IR fingerprint of Niuhuangjiedu pill after average of original data can be used as a basis for quality control and authenticity of its identification.

  【Key words】 Niuhuangjiedu pill;infrared;fingerprint

  牛黄解毒丸为我国常见中成药品种,苦寒辛凉,清热解毒。用于头晕目赤,咽干咳嗽,风火牙痛,大便秘结,牙龈肿痛,口舌生疮,目赤肿痛等症。其主要成分为牛黄、雄黄、生石膏、冰片、大黄、黄芩、桔梗、甘草,成分较为复杂,部分成分由于含量较少,故难以鉴别,给药品质量控制工作带来了困难。

  目前所报道中成药指纹图谱研究,对象多数为单味中药材或成分较单一的中成药[1]。笔者采用红外光谱的方法,对复方制剂牛黄解毒丸进行研究,结果牛黄解毒丸提取物的红外指纹图谱特征性明显,可以用于该药物的鉴别及质量控制[2]。

  1 仪器与试药

  1.1 仪器

  Tensor27型傅立叶红外光谱仪(德国布鲁克公司;光谱范围:7 800~350 cm1,测试分辨率:4 cm1;信噪比:40 000︰1)。

  1.2 试药及试剂[3,4]

  3个厂家10批中成药牛黄解毒丸。伪牛黄解毒丸为实验室自制,采用的药材均来自吉林市药材公司,成份及含量与牛黄解毒丸处方一致,但未加入中药材牛黄。试剂:丙酮,莱阳市双双化工有限公司,批号20040103.

  2 方法与结果

  2.1 方法

  2.1.1 样品的提取方法[5]取样品6 g,切碎,置回流装置中,加入丙酮50 ml,回流提取1 h,取出后放置室温,过滤,滤液在水浴上蒸干,得到丙酮提取物,存放备用。

  2.1.2 样品红外图谱测定[6] 将溴化钾2 g置于研钵中,研细后压片。取样品提取物0.1 g用丙酮溶解,滴3滴在已制作好的溴化钾压片上,置于红外光谱仪中进行测试,得到样品的红外光图谱。

  2.1.3 精密度试验[7] 取1号样品丙酮提取物,按上法连续测定5次,所得红外谱线完全重合。

  2.1.4 稳定性试验[7] 取1号样品按上法制得供试片,放入真空干燥器内保存,每隔1 h测定1次,结果5 h内所得红外谱线基本重合。

  2.1.5 重复性试验[7] 随机取一批号样品按上法提取、压片,测定5次,所得红外谱线基本重合。

  2.1.6 数据处理[8] 所有样品红外图谱经德国布鲁克公司提供的OPUS 6.5红外软件标准化处理后存入计算机图谱库。由于各样品红外图谱相似程度极高、特征明显,故用计算机对10批牛黄解毒丸红外图谱进行平均化处理后,作为牛黄解毒丸红外指纹图谱存入图谱库中,并以此为标准图谱建立快速比较方法(方法选择排除CO2的干扰)。所有样品经过快速比较,与标准图谱对照,自动计算相似度(对照时,计算机自动根据图谱的横、纵坐标数据进行峰位及相对峰强比较,最高相似度为100%)。快速比较相似度中需设定一阈值(即相似度最低限值),本研究设定为90.00%,样品与标准图谱的相似度如高于90.00%会自动显示一个“√”,否则自动显示“×”.这些信息可作为评价中成药质量及真伪鉴别的根据。

  2.2 结果

  2.2.1 重复性试验[9] 牛黄解毒丸重复性试验图谱见图1.

  2.2.2 牛黄解毒丸红外指纹图谱 经过用计算机对10批牛黄解毒丸样品的红外图谱进行数据平均[10]后所得到的牛黄解毒丸红外指纹图谱见图2.牛黄解毒丸红外指纹图谱的峰位数据见表1.

  2.2.3 伪牛黄解毒丸红外图谱 实验室自制的伪牛黄解毒丸[11]按照样品相同的方法提取并进行红外测定,得到的伪牛黄解毒丸红外图谱见图3.表1 牛黄解毒丸红外指纹图谱的峰位数据(cm1)

  3 讨论

  本研究对10批牛黄解毒丸样品的红外图谱进行了分析,发现各图谱相似程度极高,且特征明显,几乎所有峰都可以重现,反映出该品种工艺较成熟,质量较为稳定。将每个样品的红外图谱与牛黄解毒丸红外指纹图谱进行快速比较,结果显示,所有的样品相似度均在90%以上(表2),因此我们将相似度最低限值设定为90%. 表2 牛黄解毒丸样品红外光谱相似度分析结果

  为了考察方法的可行性和灵敏度,本研究自制了伪牛黄解毒丸样品。测试后伪牛黄解毒丸的红外图谱在2 375 cm1处有一尖锐峰,此峰为红外光谱仪测定过程中CO2产生的影响,进行快速比较方法设定时选择排除CO2干扰即可。伪牛黄解毒丸红外图谱与牛黄解毒丸红外指纹图谱进行快速比较,相似度仅为80.67%,低于相似度最低限值,可判定为不合格产品。由此可见,处方稍有不同,缺失部分成分,其光谱便表现出明显差异。

  4 结论

  本方法确实能反映出中成药中各成分的综合信息,从某种角度来说其鉴别效果是最全面最真实的。如果少投一味药,其光谱就可能表现出图谱差异(该差异程度一般都超过操作误差的程度),因此,对于复方中成药的快速鉴别来说,本方法是当今最好的鉴别技术之一[12]。

  通过对常见牛黄解毒丸红外图谱进行研究,我们初步建立了牛黄解毒丸的红外指纹图谱,该药物红外指纹特征较为明显,可以作为鉴别和质量控制依据。本研究对于提高中成药质量、保障人民安全用药以及推动中药现代化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范雪芳,徐 淼,侯晓涛,等.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及其应用[J].成都医学院学报,2009,3:217219.

  [2] 聂黎行,王刚力,李志猛,等.近红外光谱法对同仁乌鸡白凤丸的定性和定量分析[J].红外与毫米波学报,2008,27(3):205218.

  [3] 瞿海斌,杨海雷,程翼宇.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法快速无损鉴别阿胶真伪[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6,26(1):6062.

  [4] 李湘南,刘小平.复方中药红外指纹图谱鉴定[J].时珍国医国药,2007,18(6):14691470.

  [5] 刘国林,陈国广,相秉仁,等.近红外光谱技术在元胡止痛散定量分析中的初步应用研究[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杂志,2000,17(5):383385.

  [6] 田进国,张静.同仁大活络丹与同仁牛黄清心丸红外指纹图谱的研究[J].中国中医药杂志,2004,29(4):326330.

  [7] 虞科,胡楚楚,程翼宇.近红外光谱法测定复方丹参滴丸中的3种有效成分[J].中国药学杂志,2006,41(3):226229.

  [8] 李莹,孙卓然,刘圆,等.不同种石斛的红外指纹图谱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5:10241027.

  [9] 田进国,朱文荣,任建,等.中药配方颗粒红外指纹图谱的研究[J].中成药,2003,12:37.

  [10] 刘小平,宋青,陈笑宇,等.六味地黄丸的红外光谱鉴定研究[J].数理医药学杂志,2005,18(3):245.

  [11] 田进国,朱文荣.茯苓、党参、重楼等13种中药配方颗粒红外指纹图谱的研究[J].中成药,2007,26(7):517521.

  [12] 黄昊,孙素琴,许锦文,等.药用植物化学分类法与红外指纹图谱的相关性研究[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3,2:253257.

作者: 李洪宇,张丽华,苑广信,王明科作者单位:(北华大学药学 2013-2-27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