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现代泌尿外科杂志2008年第12卷第5期

腔镜技术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

来源:《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腔内技术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UPJO)的可行性与疗效。方法本组16例,2例经尿道逆行气囊扩张,13例经皮肾穿刺顺行梗阻段内切开与扩张,1例放置记忆合金金属支架,所有患者均留置1-2根输尿管内支架管2-3月。5cm,腔内治疗失败后行开放手术,术后随访1-18个月,12例引流通畅,肾积水消退。结......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腔内技术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UPJO)的可行性与疗效。方法 本组16例,2例经尿道逆行气囊扩张,13例经皮肾穿刺顺行梗阻段内切开与扩张,1例放置记忆合金金属支架,所有患者均留置1-2根输尿管内支架管2-3月。结果 2例因狭窄段长度超过1.5cm,腔内治疗失败后行开放手术,术后随访1-18个月,12例引流通畅,肾积水消退;4例反复换内支架管,肾积水稳定。结论 腔内技术处理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操作上具有可重复性,简便、安全,疗效较好。

【关键词】  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腔内技术;治疗


     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UPJO)在临床上较为常见,以往多采用开放手术,但是创伤大,失败后后期治疗艰难。2005年2月-2007年8月,我们使用腔镜技术治疗UPJO 16例,结合文献复习,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16例,男9例,女7例;年龄14-58岁,平均34.5岁。其中4例为原发性UPJO,12例为继发性UPJO;左侧10例,右侧6例。轻度积液2例,中度积液11例,重度积液3例,合并肾结石2例。临床上根据病史,结合静脉肾盂造影(IVP)或逆行肾盂造影确诊。

    1.2  治疗方法  逆行气囊扩张术:截石位,向患侧逆行插入输尿管导管,C臂X光下逆行造影了解UPJ狭窄情况,在导丝引导下引入气囊扩张导管,X光下确认气囊两端标记点跨过狭窄段,用加压注射器向气囊中注入稀释后的造影剂,在X光透视下见气囊逐渐膨胀并出现中间狭窄环状“蜂腰征” ,继续加压直至“蜂腰征”消失并伴随有压力表的压力瞬间降低,维持压力在12大气压水平2-3min。退出气囊导管,再次逆行造影了解扩张后的输尿管通畅情况,沿斑马导丝置入1-2根双J管。

    经皮肾顺行电刀内切开术:俯卧位,肾区腹部下垫一小枕使腰背成一平面,在C臂机X线定位下,10-11肋间穿刺,引入0.035英寸斑马导丝,以筋膜扩张器扩张至14-16Fr,引入peelaway塑料薄鞘建立经皮肾通道。8/9.8Fr输尿管硬镜入肾收集系统,3Fr针状电刀直视下于UPJ后外侧全层切开,深达肾周脂肪,术后常规留置5Fr双J管2根。2例合并肾结石,在建立经皮肾通道后,使用气压弹道碎石器击碎结石并取出。

    记忆金属支架置放:顺行或者逆行到达UPJ处,使用记忆金属支架置放器,将记忆合金支架放入,跨过狭窄段,复温后支架即撑开,同时放置双J管1根。

    2  结    果

    手术时间50-110min,平均70min。所有患者术中、术后均无大出血发生,均未输血。2例合并肾结石同期取出,术后肾输尿管膀胱摄影提示结石得到清除。随访1-18月,拔管2周-3月及半年、1年复查B超、IVP或逆行肾盂造影,必要时作利尿肾图,了解手术效果以及有无狭窄复发。12例引流通畅,肾积水消退;4例反复换内支架管,肾积水稳定在中度积水水平;2例由于狭窄段长度超过1.5cm,腔内治疗失败后行开放手术治疗。腔镜治疗UPJO总的成功率为87.5%(14/16)。

    3  讨    论

    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的原因很多,可以分为先天性及获得性(继发性)。前者原因包括输尿管扭曲、周围纤维组织缠绕、迷走血管压迫、节段性的功能不良等,后者则多为手术疤痕黏连或固定、尿路上皮肿瘤等。梗阻导致肾积水并肾功能损害,引起不同程度的腰部疼痛以及合并感染、结石等,需尽快手术治疗。

    早在1886年,Trendelenburg首先对UPJO进行手术纠正梗阻,随后各种手术方式得到了开展。尤其是腔内泌尿外科技术的发展,使UPJO的处理有了更多的选择,顺行经皮肾或逆行经尿道的入路方式进行内切开、气囊扩张、甚至记忆合金支架的放置等,避免了开放手术带来的较大创伤[1]。

    对比逆行和顺行入路方式,二者的成功率相当。逆行的方式避免了肾造瘘,创伤更小,但很多时候逆行输尿管镜难以到达UPJ狭窄段,需要顺行处理。顺行经皮肾穿刺,操作径路短,直接到达UPJ处,能够同期处理肾内结石、引流脓肾等。本组中,2例患者合并肾结石,顺行经皮肾穿刺取石术取出结石,同期处理UPJO。我们倾向于采用顺行入路方式,主要在于顺行时,切割更容易控制,因而更完全。同时在有小血管出血的情况下,顺行止血也较逆行处理容易。在电切切割的深度上,应该是切透输尿管全层,直至见到肾周脂肪组织。切割的长度应该包括狭窄段以及上下各延长1cm。当患侧肾重度积水时,肾收集系统结构紊乱,顺行经皮肾有时难以寻找到UPJ。我们常规术前逆行留置输尿管导管,术中可以逆行注射美兰,或者逆行插入斑马导丝,均有助于寻找UPJ开口[23]。

    术中大出血是腔内UPJ肾内切开术最严重的并发症,也是术中转改开放手术的主要原因,多为损伤了UPJ周围的迷走血管。我们根据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的经验,在UPJ的外侧切开,术中保持视野清晰,同时注意有无血管搏动,本组中无1例发生大出血。3例逆行气囊扩张的患者中,1例术后尿液持续引流暗红色5d,再次手术逆行放置2根双J管压迫止血成功。但是,无论何种方式,由于UPJ处尿外渗,术后患者大多存在腹痛、腹胀、发热等,在保证输尿管或肾造瘘管引流通畅的前提下,多能很快缓解。

    术后1周常规行腹部B超或经造瘘管造影,了解有无肾周血肿、尿外渗等,如果检查无特殊,则拔除肾造瘘管。动物实验发现,犬输尿管切开置管1周后黏膜愈合完整,6-8周后输尿管肌层重建并恢复连续性,据此研究推荐术后尽量留置粗口径的内支架管4-6周[4]。我们常规在术后6-8周拔除双J管,拔管后2周-3月及半年、1年复查B超、IVP或逆行肾盂造影,必要时作利尿肾图,了解手术效果以及狭窄复发情况。

    传统开放手术中,由于切除狭窄段,能够避免原狭窄段周围的瘢痕组织的影响。腔内技术由于单纯从输尿管腔内扩张,而难以处理狭窄段外周的瘢痕组织,同时由于尿外渗引起新的肾周炎症、瘢痕化,可导致手术的失败,术后狭窄复发甚至闭锁。腔镜手术之后,主要依靠黏膜的爬行修复创面,但是具体多长的狭窄段在腔内手术后能够自行愈合,目前还没有统一的认识。一般认为对于狭窄段超过1.5cm,腔内治疗后效果较差,而多需要开放手术治疗[5]。本组中,2例因为狭窄段长于1.5cm,内切开治疗失败后改开放手术。对于狭窄段过长,又不适合开放手术者,可以考虑使用记忆合金支架,同时配合输尿管内支架引流以解除上尿路的梗阻。本组1例患者由于车祸外伤引起输尿管上段近UPJ处撕脱,狭窄段长3cm,在我院放置了记忆合金支架。由于金属支架为异物,刺激肉芽组织生长,金属支架管腔内被肉芽组织填塞而引起梗阻,但留置输尿管内支架能够减少肉芽组织生长,辅助引流,该患者每半年复诊于门诊更换输尿管内支架。

    尽管我们认为腔内技术避免了开放手术对患者的再次打击,具有可重复性操作的优点,但是对于复杂的病例,由于未能处理输尿管管腔外的病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可能需要开放手术整形。因此,严格把握好腔内治疗的手术适应证,对于选择性的病例而言,可以首选腔内技术治疗。

【参考文献】
  [1]LinksSimforoosh N, Basiri A, Tabibi A, et al. Comparison between laparoscopic and open pyeloplasty in patients with ureteropelvic junction obstruction [J]. Urol J, 2004, 1(3):165169.

[2]LinksRukin NJ, Ashdown DA, Patel P, et al. The role of percutaneous endopyelotomy for ureteropelvic junction obstruction [J]. Ann R Coll Surg Engl, 2007, 89(2):153156.

[3]LinksKo R, Duvdevani M, Denstedt JD. Antegrade percutaneous endopyelotomy [J]. Curr Urol Rep, 2007, 8(2):128133.

[4]Williams B, Tareen B, Resnick MI. Pathophysiology and treatment of ureteropelvic junction obstruction [J]. Curr Urol Rep, 2007, 8(2):111117.

[5]LinksElNahas AR, Shoma AM, Eraky I, et al. Percutaneous endopyelotomy for secondary ureteropelvic junction obstruction: prognostic factors affecting late recurrence [J]. Scand J Urol Nephrol, 2006, 40(5):385390.


作者单位:(广东省东莞市石排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广东东莞 523330)

作者: 钟波浪,蒋建武,田树龙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