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医儿科杂志2005年第1卷第2期

中药内服外用治疗小儿鼻出血42例临床观察

来源:中医儿科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中药内服配合外用药鼻衄膏治疗小儿鼻出血的疗效。方法:77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均以内服方为基础治疗,治疗组配合鼻衄膏外用,而对照组配合止血宝胶囊外敷。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目的:观察中药内服配合外用药鼻衄膏治疗小儿鼻出血的疗效。方法:77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均以内服方为基础治疗,治疗组配合鼻衄膏外用,而对照组配合止血宝胶囊外敷。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6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 %。结论:鼻衄膏配合中药内服治疗小儿鼻出血疗效好,且价格低廉,使用方便。

  关键词:鼻衄;鼻衄膏;小儿

  鼻出血又称鼻衄,是鼻腔疾病的常见症状之一。引起鼻出血的原因很多,可分为局部和全身病因两大类,出血部位大多数发生在鼻中隔前下方易出血区。小儿鼻出血则以局部炎症引起者较多,笔者自2003年以来,用中药内服外用方法治疗此类小儿鼻出血42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观察病历共77例,均来自本院儿科门诊,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2例,其中男26例,女16例;年龄3~16岁,平均年龄9岁;病程6 h~2月。对照组35例,其中男20例,女15例;年龄3~15岁,平均年龄8.5岁;病程3 h~3月。

  1.2  诊断依据

  ①患儿鼻出血前有急、慢性鼻炎病史。②局部检查鼻腔黏膜弥漫性充血、肿胀、糜烂、易出血,或鼻腔黏膜干燥、糜烂、易出血、甚至鼻甲缩小。③排除全身性疾病或鼻腔局部非炎症因素,如鼻息肉等引起的鼻出血〔1〕。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内服方:玄参5~10 g、生地黄8~20 g、白茅根10~30 g、白及5~10 g、茜草5~10 g、藕节5~10 g、侧柏叶5~10 g、仙鹤草5~10 g、荷叶5~10 g、牡丹皮5~10 g、血余炭5~10 g、黄芩5~10 g。鼻塞明显者加辛荑5~10 g、苍耳子5~10 g;鼻腔干燥明显者加麦冬5~10 g、沙参5~10 g。每日1剂,水煎2次,取汁混合后分3次温服,连用10 d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外用药采用本院自制鼻衄膏:白及2份、三七、血余炭各1份,共为细末,香油或胡麻油调为稀糊状,用消毒处理后的棉球蘸鼻衄膏适量塞入鼻腔(若为双侧鼻腔出血,则交替塞鼻),约2 h后取出,每日塞鼻2~3次。配合内服方,连用10 d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2.2  对照组

  内服方:与治疗组内服方相同。

  外用药:西安高科陕西金方药业公司生产的止血宝胶囊10~20粒,从胶囊中把药粉倒出,用香油调为稀糊,用与治疗组相同的方法塞鼻,配合内服方连用10 d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

  痊愈:自觉症状与体征消失,鼻出血止;好转:自觉症状与体征部分消失,鼻出血明显减轻或少量渗血;无效:症状和体征均无明显改善,鼻出血基本同治疗前。

  3.2  治疗结果

  治疗组治愈38例,好转3例,无效1例,治愈率90.5 %,总有效率97.6 %;对照组治愈20例,好转8例,无效7例,治愈率54.3 %,总有效率80.0%。两组治愈率、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

  4  病案举例

  郭某,男,14岁,2004年5月14日初诊。患儿自2002年以来,每于春夏之交,双侧鼻腔出血,出血量不等,经中西药治疗而缓解。此次于诊前曾患“感冒”,自服西药而愈。但诊前3 d突然双侧鼻腔反复出血,经口服西药“安络血”等及鼻腔压迫止血治疗后,仍反复出血,每日2~3次,每次约30~50 mL不等,伴见面色苍白、乏力头昏、口鼻干燥,舌尖红、苔薄黄,脉细数。经其他医院耳鼻喉科检查,双侧鼻中隔前下方充血、肿胀、糜烂、渗血。查血常规:Hb:80 g/L,RBC:2.27 ×1012/L ,WBC:10.5×109/L ,PLT:175 ×109/L,PT:13 s,APTT:35 s。已排除全身性疾病及鼻腔非炎症因素引起的鼻出血。中医诊断:鼻衄(本虚标实,脾虚血热)。西医诊断:鼻出血。予中药内服方加麦冬10 g、沙参10 g,同时予外用药(鼻衄膏)治疗,第2天鼻腔再未出血,上法连用10 d而病愈。随访1年余,未见复发。

  5  讨论

  小儿时期,因生理、病理、解剖等因素易发生上呼吸道感染,尤其春夏之交,风气与暑温当令,阳气上升,燥热之邪易从口鼻而入,而见肺燥伤津之象。故治疗组与对照组均以养阴润燥、凉血止血之内服方为基础治疗。对照组加用内服外用皆可的止血宝胶囊外敷治疗,而治疗组则加用鼻衄膏塞鼻治疗。通过观察,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而且价格低廉,使用方便。鼻衄膏以白及为主药,其味苦甘涩,性微寒,具有止血、消肿、去痛、生肌之功效。有关研究表明,白及的止血作用与其所含的胶状成分有关,白及的块茎富含黏液质,白及细粉或白及经煎煮均可得到胶状液体,局部应用可使创面自行粘合,具有较好的止血作用。受唐代医家苏恭“山野人患手足皲拆者,嚼以涂之,有效,为其性黏也”的启发,将白及研细粉为主药调敷患处,疗效甚佳;三七味甘微苦,性温,可止一切出血。清·陈士铎在《本草新编》中谓其为“止血之神药也,无论上、中、下之血,凡有外越者,一味独用亦效,加入于补血补气药中则更神”。据现代科学研究,三七含三萜类皂苷,如三七皂苷A、B等能缩短凝血时间,并使血小板增加而有止血作用;血余炭味苦、性微温,主治吐血、鼻衄等各类出血。《名医别录》中谓本品“止血、鼻衄烧之吹内立止”。现代药理证实,血余炭能加速血凝作用,其止血作用可能与其含钙、铁离子有关,若除去,则凝血时间延长。香油有润燥生肌作用,所以白及、三七、血余炭共为细末与香油调和塞鼻治疗,可奏润燥、生肌、止血的作用。鼻衄膏与单纯小蓟提取有效成分而制成的止血宝胶囊对比,治疗鼻出血有明显的优势。

  参考文献:

  〔1〕胡亚美,郑峤,余鸾雏.新编儿科临床手册[M].北京:金盾出版社,1991:379-380.

  (甘肃省武山县中医医院,甘肃  天水  741306)

作者: 刘进虎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