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医儿科杂志2008年第4卷第3期

止嗽散加减治疗小儿外感咳嗽40例

来源:《中医儿科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止嗽散加减治疗小儿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40例患儿均给予止嗽散并据中医辨证加减用药,7d后观察疗效。结论止嗽散加减治疗小儿咳嗽疗效显著。【关键词】咳嗽。...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观察止嗽散加减治疗小儿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40例患儿均给予止嗽散并据中医辨证加减用药,7 d后观察疗效。结果治愈24例,显效12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0 %。结论止嗽散加减治疗小儿咳嗽疗效显著。

【关键词】  咳嗽;止嗽散;小儿

    咳嗽是小儿肺系疾患中的常见病证,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甚至喘息。各个年龄阶段均可发病。笔者自2005年9月至2007年9月用止嗽散加减治疗小儿咳嗽40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40例患儿均为2005年9月至2007年9月在我院门诊呼吸科就诊患儿,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咳嗽的诊断标准,其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3~12岁,平均年龄6.5岁,其中3~6岁者14例,7~8岁者11例,9~12岁者15例;病程2~8 d。

    1.2  临床表现

    患儿均有咳嗽、咳痰,或见汗出,或伴鼻塞流涕,或见发热,或喘息,舌苔薄白或黄腻,或舌尖红,脉浮。个别患儿两肺呼吸音粗糙,或有少量散在的干湿性啰音。X线检查提示肺纹理增粗。

    1.3  治疗方法

    基本方:桔梗6~8 g、荆芥6~8 g、紫菀8~10 g、百部8~10 g、白前8~10 g、陈皮3~6 g、甘草3~6 g。加减:风寒偏重者加防风、紫苏子;咽痛、咽喉不利、音哑者加牛蒡子、射干、金银花、连翘;咳嗽频繁者加杏仁、浙贝母、款冬花;痰浊较甚者加厚朴、冬瓜子、陈皮、半夏、茯苓;肺热较盛者加桑白皮、瓜蒌、黄芩、竹茹;夜间咳嗽者加麦冬、沙参。药量根据患儿的年龄加减。每日1剂,水煎分2~3次口服。7 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2  结果

    2.1  疗效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治愈:咳嗽消失,听诊干、湿性啰音消失。好转:咳嗽减轻,呼吸音清晰,痰量减少。无效:咳嗽症状及体征未见改善或加重。

    2.2  治疗结果

    治愈24例,好转12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0 %。

    3  典型病例

    田某,男,6岁,2007年11月15日就诊。主诉咳嗽、咳痰4 d。诊见:咳嗽、咳痰,痰色白量多,咳痰不爽,鼻塞流涕,纳差不欲食,乏力困倦,二便正常,舌质淡红,苔白腻,脉浮滑。此为痰湿阻肺,治宜化痰止咳。药用:桔梗6 g、荆芥6 g、半夏9 g、百部9 g、白前9 g、陈皮6 g、厚朴6 g、牛蒡子6 g、杏仁6 g、紫菀6 g、茯苓9 g、甘草3 g。3剂,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2007年11月18日二诊:咳嗽减轻,痰量稍减,纳食稍增,但舌苔依旧,继以二陈汤加减以化痰燥湿。药用:陈皮6 g、半夏9 g、茯苓9 g、杏仁9 g、紫菀6 g、牛蒡子6 g、厚朴9 g、焦山楂12 g、炒谷芽12 g。3剂后咳嗽咳痰消失,纳食正常,舌苔变薄,病愈。

    4  讨论

    肺为娇脏,主气,司呼吸,外合皮毛。小儿形气未充,肌肤柔弱,卫外功能较差。加之冷暖不知自调,不能及时适应外界气候的变化,易为外邪侵袭。肺先受之,宣降失常而致咳嗽。再者,小儿脾胃薄弱,易为乳食、生冷、积热所伤,导致脾失健运,水谷不能化生精微,酿成痰浊,上贮于肺,壅阻气道,使肺气不得宣畅,而致咳嗽。《黄帝内经》曰:“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因此,小儿咳嗽的治疗宜选气味轻清之品,且需灵活变通。止嗽散出自程钟龄的《医学心悟》,其主要组成为桔梗、荆芥、百部、紫菀、白前、陈皮、甘草,具有止咳化痰、疏风解表的功能。方中桔梗苦辛开肺,荆芥辛香解表,紫菀、百部润肺止咳,陈皮、白前化痰降气,甘草和中。该方主要用于外感咳嗽,表证较浅,邪气较轻,寒热不重者。盖“肺为娇脏,攻击之剂既不任受,而外主皮毛,最易感邪,不行表散则邪气留连而不解”。《医学心悟》记载:“本方温润和平,不寒不热,既无攻击过当之虞,大有启门祛敌之势,是以客邪易散,肺气安宁,宜其投之有效欤。”说明了本方长在顺应肺之性能及驱邪安肺的组方特点。此为治疗外感咳嗽的平稳之剂,对于风邪犯肺、咳嗽不止者,尤为适宜。


作者单位: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甘肃兰州 730020

作者: 欧秀梅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