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医儿科杂志2008年第4卷第5期

点穴疗法治疗痉挛型脑瘫早期患儿

来源:《中医儿科杂志》
摘要:【摘要】介绍了点穴疗法在脑瘫治疗中的应用、作用原理以及在痉挛型脑瘫治疗中对于缓解痉挛肌群的治疗手法、存在的问题。【关键词】点穴疗法瘫痉挛型近年来随着围产医学、新生儿医学的进步,新生儿死亡率逐年有所下降,但脑性瘫痪的患病率不仅没有减少,反而有升高的趋势。左右,已成为了继脊髓......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介绍了点穴疗法在脑瘫治疗中的应用、作用原理以及在痉挛型脑瘫治疗中对于缓解痉挛肌群的治疗手法、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  点穴疗法 瘫 痉挛型

  近年来随着围产医学、新生儿医学的进步,新生儿死亡率逐年有所下降,但脑性瘫痪的患病率不仅没有减少,反而有升高的趋势。据统计我国小儿脑瘫的发病率为5 ‰左右,已成为了继“脊髓灰质炎”基本控制后对儿童肢体残废的主要疾病之一[1],其中痉挛型脑瘫占脑瘫总数的60 %~70 %[2],临床表现为肌张力增高、肌肉痉挛。因而缓解肌群痉挛是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的关键之一。目前对缓解肌肉痉挛的治疗手段主要有传统关节活动度训练、推拿、点穴、针灸、中药浴、中药蒸汽浴、理疗、药物、手术、局部注射肉毒素等。其中点穴疗法是运用针灸治疗原理,以指代针,经济简便,易于推广,无药物手术治疗产生的毒副作用,易为患儿及家长接受,可作为临床康复或家庭康复中治疗痉挛型脑瘫的一种辅助疗法。现将其应用情况论述如下。

    1  对小儿脑瘫的认识

    脑瘫是指出生前到生后1月内各种原因所引起的脑损伤或发育缺陷所致的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而脑瘫早期诊断一般在患儿生后0~6月或0~9月作出诊断。脑瘫可分为痉挛型、手足徐动型、强直型、共济失调型、震颤型、肌张力低下型、混合型、无法分类型[3]。痉挛型脑瘫由于椎体束受损,牵张反射亢进引起持续性肌紧张呈痉挛状态。肌肉痉挛影响肌肉纵向生长,从而引起肌肉固定性痉挛,挛缩的后果包括肌肉萎缩、肌节丢失(缩短)和结缔组织积聚[4]。因而脑瘫常常在4~6月后,在初期原发性脑变性的基础上发生继发性变性,异常姿势固定化并出现髋、膝、足、踝等关节畸形,严重影响患儿大运动功能的实现和妨碍神经运动发育。

    为了减少脑瘫对患儿的致残率,各国对脑瘫高危儿采取“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治疗原则。由于小儿生后6月内大脑处于迅速生长发育阶段,神经细胞数目增加不多,主要是体积增大、树突增多以及神经髓鞘的形成和发育,同时脑损伤也处于初期阶段,异常姿势及运动还未固定化,此时期治疗能使患儿各功能更易恢复。理想的早期干预是在出生后3~9月,发病在6~9月以内的高危儿或脑瘫儿如能得到积极的系统治疗,康复的可能性很大。

    2  点穴疗法的理论基础

    祖国医学认为,人体的一切组织器官全靠气血的濡养才产生它们各自的功能活动。气血在人体内的运行是以经络作为途径。经络纵横交错分布于人体各个部位而形成一个联络网,使内脏与体表、内脏与内脏以及体表各部分之间相互联系起来,从而发挥它们互相协调的功能。患病时,内脏病变可能通过经络反映到体表一定部位,而外邪侵袭体表也可以通过经络传入内脏。人体上的穴位是经络气血出入的部位,五脏六腑气血都通过这些途径进行输注。治疗疾病时,可选取与病症有关的穴位,或某些部位上的特殊反应点,运用手指端进行点按。这种刺激能够起到活血祛瘀、疏通经脉的作用,从而收到血气调和、运行通畅的效果。现代医学认为点穴疗法的作用主要是穴位所在部位的神经感受器或神经受到刺激,并传导到中枢神经,通过中枢神经的调节作用,调整神经系统功能,改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促进病变部位组织细胞的恢复和再生能力[5]。

    3  点穴疗法在治疗小儿脑瘫上的应用分析

    祖国医学认为:小儿脑瘫发病有内因、外因两种,外因指风、痰、火由外部侵入经络或脏腑;内因是先天胎禀不足,精气亏虚,髓海失养,或久病肝肾亏损,后天失养,筋强肌挛。属“五迟”“五硬”“五软”“痿症”等范畴。一般分为肝肾不足、脾肾双亏、气血两虚、脾虚水泛4型。以滋补肝肾,温脾化湿,补益气血为治疗法则。手法作用于体表,在局部通经络、行气血、濡筋肉,并通过气血、经络影响到内脏或其他部位上。根据“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的治疗原理,点按百会、四神聪、脑空、风池等头面部穴,具有安神醒脑、镇惊通窍之用;补脾经、补肾经、推三关可益脾健肾、调补气血;按脾俞、肾俞、摩腹具有调理脾胃、补肾益气作用;按足三里、三阴交配合捏脊共同作用,可调阴阳、理气血、通经络、培元气,增强人体免疫力。可见,通过激发经穴的生物效应调整人体机能,使机体阴阳达到平衡。

    4  点穴的治疗方法

    点穴疗法的基本方法是点、按、掐、叩,根据临床症情需要,还可配合揉、推、拨等辅助手法。点法是用中指、食指、拇指的指端点按穴位的方法;按法是用拇指、中指、食指的指腹(端)深压穴位;掐法是用拇指、食指的指甲直接切压穴位的方法。以上点、按、掐法的用力大小以患者产生酸、麻、胀、重(痛)感为佳。叩法是用中指或食指、无名指并拢,或小指指端聚拢平齐,通过伸屈腕部关节叩击穴位的方法。一般要求使局部产生酸胀感,并出现微红、发热。

    点穴时,要根据治疗的需要令患者采用适当的体位,既要使患者舒适轻松,肌肉松弛,又要使术者操作方便省力。手法的选择主要根据施术部位和病症需要而定。手法的刺激量可根据年龄、性别、体质、病变部位及症候性质等决定,以患者感到局部酸、麻、胀、重(痛),或同时向他处传导为达到有效刺激量。每一种手法在每一次治疗过程及整个疗程中,强度都要由小到大,循序渐进,直至最大强度,在治疗结束前再由最大强度逐渐减弱,直至停止。操作时间的长短可根据病情而定,一般掐法每次操作3 min,或几下至几十下;点法和按法每次操作50~100下,5~10 min;叩法每次操作30~60下,约3 min。一般1 d 1次,10 d为1个疗程。

    5  点穴疗法存在的问题

    为了更有效地治疗脑瘫患儿,目前各国学者均积极探讨将点穴疗法融入脑瘫疗法中,但在临床应用中,点穴疗法尚存在以下不足之处。(1)点穴时,局部有刺激感,小儿可能会不配合,哭闹严重时,给家长带来一定的精神负担和压力。(2)对严重肌紧张患儿,训练治疗人员如体弱无力,往往达不到治疗目的。(3)此法要求得气感,但小儿语言表达能力有限,不一定能准确描述真正的感受,故会给治疗带来一定的难度。

 

【参考文献】
  [1]Hayasi M,Arizono Y. Experience of very early Vojta therapy in two infants with severe perinatal hypoxic encephalopathy[J]. Brain And Development,1999,31 (6):535-541.

[2]刘振寰.小儿脑瘫家庭康复[M].香港:香港医药出版社,2005:5.

[3]林庆,李松. 小儿脑性瘫痪[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0:97.

[4]谢芹.痉挛的物理治疗[J].国外医学·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册,2003,23(2):83-96.

[5]黄鼎坚.点穴疗法[M].南宁: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3-5,10-14.


作者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南海妇产儿童医院,广东佛山 528200

作者: 曾贞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