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医儿科杂志2008年第4卷第6期

小儿支气管炎中医诊疗指南

来源:《中医儿科杂志》
摘要:【关键词】小儿支气管炎中医诊疗指南1范围本指南制订了小儿支气管炎的诊断、辨证、治疗。本指南适用于小儿支气管炎的诊断和治疗。2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支气管炎(bronchitis)支气管炎是儿科常见的肺系疾病之一,临床以咳嗽、咯痰为主要特征。...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小儿 支气管炎 中医 诊疗指南

1范围

    本指南制订了小儿支气管炎的诊断、辨证、治疗。

    本指南适用于小儿支气管炎的诊断和治疗。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支气管炎(bronchitis)

    支气管炎是儿科常见的肺系疾病之一,临床以咳嗽、咯痰为主要特征。属于中医学“咳嗽”范畴。

    3诊断

    3.1临床表现

    咳嗽、咯痰、肺部闻及干啰音或不固定的粗湿啰音。

    3.2实验室检查

    3.2.1X线全胸片

    肺纹理增粗,或肺门阴影增浓。

    3.2.2血象检查

    病毒性支气管炎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细菌性支气管炎白细胞总数可升高,中性粒细胞增多。

    4辨证

    4.1风寒袭肺证

    咳嗽频作,痰稀色白易咯,鼻塞,喷嚏,流清涕,恶寒,发热,无汗,咽痒声重,口不渴,头痛,全身酸痛,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浮紧或指纹浮红。

    4.2风热犯肺证

    咳嗽不爽,痰稠色黄难咯,鼻流浊涕,发热,恶风,有汗,咽痛,口渴,头痛,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或指纹浮紫。

    4.3燥邪伤肺证

    干咳无痰,或痰少难咯,或痰中带血,咽干鼻干,口干欲饮,咽痒咽痛,发热,大便干,舌红少津,苔薄而干,脉浮数或指纹浮紫。

    4.4痰热壅肺证

    咳嗽痰多,或痰稠色黄难咯,发热口渴,面赤心烦,或伴气促,小便短赤,大便干结,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或指纹紫滞。

    4.5痰湿蕴肺证

    咳嗽声重,痰多色白而稀,喉间痰鸣,胸闷纳呆,口不渴,神疲肢倦,大便溏薄,舌质淡,苔白腻,脉滑或指纹紫滞。

    4.6阴虚肺热证

    干咳无痰,或痰少难咯,或痰中带血,咽痛声嘶,口舌干燥,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形体消瘦,大便干结,舌红少苔,脉细数或指纹紫。

    4.7肺脾气虚证

    咳嗽无力,痰稀色白,久延难愈,神疲自汗,气短懒言,面白少华,少食纳呆,反复感冒,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无力或指纹淡。

    5治疗

    5.1 治疗原则

    本病治疗应分清外感、内伤。外感咳嗽以疏散外邪、宣通肺气为基本法则,根据寒、热证候不同,分别治以散寒宣肺或解热宣肺。外感咳嗽一般邪气盛而正气未虚,治疗时不宜过早使用滋腻、收涩、镇咳之药,以免留邪。内伤咳嗽应分清虚实。实证有痰热、痰湿之不同,痰热者治以清肺化痰;痰湿者治以燥湿化痰。虚证有气虚、阴虚不同,气虚者治以益气补肺、健脾化痰;阴虚者治以养阴润肺、兼清余热。本病除内服汤药外,还可运用中成药、推拿等疗法。

    5.2分证论治

    5.2.1风寒袭肺证

    治法: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主方:华盖散加减。

    常用药:炙麻黄、杏仁、白前、紫苏子、桔梗、荆芥、防风、远志、甘草等。

    加减:咳嗽重加紫菀、款冬花以降气化痰止咳;痰多加橘红、清半夏燥湿化痰;恶寒头痛加白芷、川芎、细辛散寒止痛。

    5.2.2风热犯肺证

    治法: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主方:桑菊饮加减。

    常用药:桑叶、菊花、薄荷、连翘、桔梗、杏仁、前胡、牛蒡子、甘草等。

    加减:咽喉肿痛加板蓝根、玄参清热利咽;咳重加枇杷叶、前胡清肺止咳;痰多加浙贝母、瓜蒌皮清肺化痰止咳。

    5.2.3燥邪伤肺证

    治法:润燥止咳,疏风宣肺。

    主方:桑杏汤加减。

    常用药:桑叶、杏仁、浙贝母、沙参、麦门冬、淡豆豉、栀子、枇杷叶、甘草等。

    加减:咳甚痰中带血加藕节炭、白茅根清肺止血;口渴加天花粉、芦根生津止渴;大便干结加瓜蒌仁、郁李仁润肠通便。

    5.2.4痰热壅肺证

    治法:清肺化痰,肃肺止咳。

    主方:清金化痰汤加减。

    常用药:黄芩、栀子、桑白皮、知母、瓜蒌皮、浙贝母、麦门冬、桔梗、黛蛤散、甘草等。

    加减:痰多加竹茹、葶苈子清肺化痰;心烦口渴加生石膏、天花粉、竹叶清心除烦止渴;大便干结加枳实、大黄清热通便。

    5.2.5痰湿蕴肺证

    治法:燥湿化痰,肃肺止咳。

    主方: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常用药:半夏、陈皮、茯苓、远志、白芥子、莱菔子、紫苏子、枳壳、甘草等。

    加减:湿盛痰多加苍术、厚朴燥湿健脾;咳嗽重加款冬花、胆南星化痰止咳;纳呆食少加焦神曲、炒麦芽、焦山楂和胃消食。

    5.2.6阴虚肺热证

    治法:滋阴润燥,养阴清肺。

    主方:沙参麦冬汤加减。

    常用药:沙参、麦门冬、玉竹、白扁豆、天花粉、桑叶、知母、川贝母、甘草等。

    加减:潮热盗汗加地骨皮、青蒿、五味子育阴退热敛汗;久咳不愈加炙百部、炙枇杷叶、诃子敛肺止咳;痰中带血加旱莲草、白茅根、藕节炭清肺止血。

    5.2.7肺脾气虚证

    治法:益气补肺,健脾化痰。

    主方:六君子汤加减。

    常用药:党参、白术、茯苓、陈皮、半夏、远志、炙甘草等。

    加减:气短懒言加黄芪、山药补益肺脾;咳重痰多加炙紫菀、款冬花化痰止咳;食少纳呆加焦山楂、焦神曲、白豆蔻消食助运。

    5.3中成药

    (1)小儿宣肺止咳颗粒。1岁以内每服1/3袋,1~3岁2/3袋,4~7岁1袋,8~14岁1.5袋,1日3次。用于风寒外束、痰热郁肺证。

    (2)解肌宁嗽丸。1岁以内每服1/2丸,1日2次;1~3岁每服1丸,1日2次;4岁以上每服1丸,1日3次。用于风寒袭肺证。

    (3)急支糖浆。1岁以内每服5 mL,1~3岁每服7 mL,4~7岁每服10 mL,7岁以上每服15 mL,1日3~4次。用于风热犯肺证。

    (4)清燥润肺合剂。每服5~10 mL,1日3次。用于燥邪伤肺证。

    (5)复方鲜竹沥口服液。每服5~10 mL,1日2~3次。用于痰热壅肺证。

    (6)橘红痰咳液。每服5~10 mL,1日3次。


作者单位:

作者: 2009-8-25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