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医儿科杂志2009年第5卷第2期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54例

来源:《中医儿科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结合手术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54例,并进行临床统计。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疗效肯定,术后并发症少。【关键词】肱骨髁上骨折。...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结合手术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54例,并进行临床统计。结果优40例,良8例,可5例,差1例,优良率为88.9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疗效肯定,术后并发症少。

【关键词】  肱骨髁上骨折;中西医结合;小儿

肱骨髁上骨折(Supracondylar fracture of the humerus, SFH)是常见的一种儿童骨折,约占儿童四肢骨折的3 %~7 %,占肘部骨折的55 %~80 %,其中伸直型占98 %~99 %,若治疗不当容易发生肘内翻及Volkmann挛缩畸形[1]。我们从2004年9月至2008年10月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54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中,男42例,女12例;年龄最大12岁,最小3岁;左侧16例,右侧38例;伸直型48例,屈曲型6例;尺偏型50例,桡偏型4例。

    2  治疗方法

    2.1  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

    患儿仰卧位,无需麻醉或根据情况采用臂丛及血肿抽吸麻醉,一助手抓握上臂,另一助手握住前臂做对抗牵引,矫正重叠移位。若为伸直型,术者双手拇指顶住尺骨鹰嘴远端向前,两手四指重叠环抱骨折近端向后,同时让助手屈曲肘关节90°左右即可复位;屈曲型骨折在矫正重叠、旋转及侧方移位与伸直型相同,矫正前后移位时,术者应双手拇指抵住肘窝向后推远端,余四指环抱骨折近端向前用力,同时在另一助手牵引下缓缓伸直肘关节即可。若为尺偏型骨折,术者拇指抵于骨折桡侧,其余四指分别环抱骨折远、近端,使前臂向桡侧伸展,以纠正肘内翻。复位满意后在X光机下证实位置理想,伸直型于屈肘90°固定,屈曲型于屈肘100~110°固定。固定时,选用夹板4块,夹板规格按骨折部位塑型。内外侧各1块,外板略长于内板。前后各用“L”形夹板1块,前侧短于后侧。伸直型骨折后侧板加梯形垫1个,远高近低;屈曲型骨折后侧梯形垫倒置安放。对于尺偏型骨折,内侧梯形垫最高处明显加宽,这样就有利于维持远折端稍向桡侧倾斜,防止肘内翻的发生。

    2.2  手术治疗

    对于手法复位失败,或肱骨髁粉碎性骨折以及合并血管、神经损伤的病例则采用手术治疗。取外侧切口,在直视下将骨折断端对位,复位后选用2.0 mm克氏针2枚,于外上髁与肱骨干呈45°经骨折线交叉到对侧骨皮质,再于尺侧内上髁处采取闭合穿针,注意勿损伤尺神经,经透视下证实位置理想,折弯针尾,留于皮外,缝合切口,无菌敷料包扎,屈肘90°位外用石膏托固定,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

    3  结果

    3.1  疗效标准[2]

    优:肘伸屈受限10°以内,携带角减少5°以内。良:肘伸屈受限11~20°,携带角减少5~10°。可:肘伸屈受限21~30°,携带角减少11~15°。差:肘伸屈受限30°以上,携带角改变15°以上。

    3.2  结果

    优40例,良8例,可5例,差1例,优良率为88.9 %。

    4  讨论

    肱骨髁上骨折为小儿常见骨折,以伸直型最为多见,在解剖上,肱骨向下由圆柱形逐渐移行为三棱形,肱骨髁上又处于松质骨和密质骨交界处,在儿童仅为一薄片,为应力弱点,故容易发生骨折。

    4.1  治疗的选择及注意事项

    对于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新鲜骨折应首先选用闭合复位,夹板外固定。手法复位争取一次成功,最多不超过2次,因骨折整复对骨折断端本身就是一种损伤,复位时要先纠正侧方移位,再纠正前后移位。若手法复位失败,或骨折合并血管、神经损伤,则应采取手术治疗。国外学者Daniel认为[3]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治疗的目标在于安全创造一个稳定的位置,避免远端的轴向旋转以及过屈或过伸,并防止术后畸形的发生。骨折远端的内旋是导致内翻畸形的主要因素,并且在冠状面内翻时一定会发生,所以骨折的固定一定要牢靠。但国内部分学者较少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主要认为切开复位可能损伤肘关节的关节囊,影响功能恢复[4]。因此,在手术过程中应尽量少剥离骨膜,尽可能避免对骨骺和软骨的损伤。在内上髁经皮闭合交叉穿针时,应注意勿损伤尺神经,应触及肱骨内上髁最凸点向远侧、向前侧各移0.2 mm处作为穿针点。

    4.2  对肘内翻的认识及预防

    肘内翻是小儿肱骨髁上骨折引发的最常见的并发症。肘内翻发生与肱骨髁部结构有关,肱骨内外髁附有前臂伸屈肌腱,当髁部骨折时,骨折远端因受牵拉形成顺时针或逆时针的旋转,以逆时针旋转(即内旋)为主,加之髁部是冠状窝鹰嘴滑车所组成骨质偏薄呈鱼尾状的结构,断裂后难于稳定整复及固定,因此容易产生尺侧偏斜,造成尺偏及内旋的趋势[5]。因此,手法复位必须彻底纠正尺偏及尺嵌内旋。要熟练掌握祖国医学“正骨八法”,做到“手摸心会”。在复位前应仔细阅读X线光片,以了解骨折断端移位情况。复位后在行夹板固定时也应加垫予以固定,防止肘内翻畸形的发生。

    4.3  对Volkmann的预防

    Volkmann缺血性挛缩是儿童肱骨髁上骨折重要并发症之一,它可导致严重残疾。由于出血、组织肿胀或外固定包扎过紧,屈肘角度过大使间室内压过大,直接阻断组织微循环,或刺激压力感受器引起反射性血管挛缩而出现肌肉神经缺血症状[6],处理的关键在于尽早发现。因此,对于小儿肱骨髁上骨折,应严密观察,同时应告诫患儿家长,做到医患合作,若一旦出现则应立即松解包扎的敷料及外固定物,立即请血管外科医师会诊,做骨筋膜室测压和深筋膜切开减压准备。

【参考文献】
  [1]浦立勇,张锡庆,王晓东,等.肱骨髁上骨折并发肘内翻的生物力学研究[J].中华小儿外科杂志,2002,23(3):237-239.

[2]邱耀元,葛宝丰.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1987,94(3):146.

[3]冯林.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6,14(4):294.

[4]游剑明.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手术治疗[J].中华创伤杂志,2003,19(3):184-185.

[5]郭跃明,王志远,邹勇根,等. 肱骨髁上骨折并发肘内翻的再认识及手术时机的选择[J].中华小儿外科杂志,2005,25(5):465.

[6]高俊,丁真奇.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并发症研究[J].中国骨伤,2006,19(1):47-48.


作者单位:1.湖北民族学院附属医院,湖北恩施445000;2.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北京 100029

作者: 2009-8-25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