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医儿科杂志2009年第5卷第2期

王烈教授治疗哮喘之经验

来源:《中医儿科杂志》
摘要:【摘要】导师王烈教授针对婴儿、幼儿、儿童3个不同年龄段的哮喘发作期患儿,提出解毒、除痰、祛风3种不同的治法以及哮喘治疗中应注意的药物配伍事项,引用3个典型病案说明。哮喘。治法导师王烈教授为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儿科终身教授,为国家一、二、三、四批学术继承人导师。他临证50余年,致力于小儿肺系......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导师王烈教授针对婴儿、幼儿、儿童3个不同年龄段的哮喘发作期患儿,提出解毒、除痰、祛风3种不同的治法以及哮喘治疗中应注意的药物配伍事项,引用3个典型病案说明。

【关键词】  王烈;哮喘; 治法

导师王烈教授为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儿科终身教授,为国家一、二、三、四批学术继承人导师。他临证50余年,致力于小儿肺系病证的研究,尤以哮喘防治为专。对小儿哮喘病见解独到,独树一帜。最早提出哮喘三期论治(发作期、缓解期、稳定期),认为治疗哮喘重在除根。运用这一理论指导临床实践,取得了良效。不久前笔者参加了导师的教学查房,针对婴儿、幼儿、儿童3个不同年龄段的哮喘发作期患儿,导师提出解毒、除痰、祛风3种不同的治法以及哮喘治疗中应注意的药物配伍事项,条理分明,感悟颇深,遂结合《婴童医鉴》等书籍所载病历,整理成文,总结如下。

    王老认为:临床中只要闻及哮鸣之候,就可按哮论治。婴儿哮喘(1岁以内)西医称之为毛细支气管炎,主要为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起病急,哮喘重,病程较短。发作时与中医的“马脾风”相似,其吼喘是症,毒邪为本。有热就有毒,热因毒而起,无毒不起热,小儿哮喘之因与热毒有关。现代医学认为哮喘的病因有多种过敏源,如尘螨、花粉、病原微生物等,其实质皆为毒,素有“无毒不起病”之说。中医所讲外感六淫、内伤饮食皆可化毒为病,尤其哮喘发作之实者。其治则以解毒为主,多选射干、白鲜皮、白花蛇舌草、黄芩、重楼、紫草、苦参等。

    幼儿哮喘(1~3岁)类同于西医的哮喘性支气管炎,其特征为痰作祟,以咳嗽、哮鸣、痰壅并重为主,病程较长,多有反复。其治重在除痰,痰稀则哮喘缓解,化痰多选半夏、胆南星、莱菔子、浙贝母、葶苈子、栝楼等。

    以上2型只要诊断及时,及早治疗,一般都预后良好,如反复发作3次以上就属难治性哮喘。

    儿童哮喘(大于3岁)类同于西医的支气管哮喘,其病程长而多有反复,多顽固难治,与风、过敏有关,其治重在祛风,多选地龙、全蝎、僵蚕、蝉蜕、苍耳子等。如反复发作,治疗不彻底,则可延至少年或青春阶段,18岁前仍未愈者则很难治愈,常沦为沉疴之疾。

    王老认为,治病之道,关键在用药,用药之道,关键在配伍和剂量。儿科哮喘,不论年龄大小,寒性哮喘多发,久咳伤肺,肺寒化热,就诊时肺寒多已化热。清代陈复正曾说:“小儿哮喘发作时,可以放胆用麻黄,其前提是哮作。”但在临床中用麻黄要小心,如为肺热可用石膏佐之。白果一药,止咳定喘有良效,但可以恋痰,所以哮喘初期及年龄较小患儿不用,以年龄较大患儿及老年人应用较多,一般用于久病、肾虚、气短、喘无力者;白前、款冬花药性偏温,有肺热时不能用,可用射干、前胡、葶苈子等清凉药。

    现引用《婴童医鉴》所载3个年龄段病历介绍如下。

    1  急性毛细支气管炎病案[1]

    周某,男,7月,1997年 4月4日就诊。患儿生后患有湿疹、佝偻病。于诊前1 d感寒身热(T 38.1 ℃),症见咳嗽、喘吼、气促,夜间为甚,烦躁不安,乳食减少,夜不安眠,大、小便尚可。检查:神烦,面红,呼吸急,鼻翼煽动,唇干,咽不红肿,心音钝而快,双肺可闻及哮鸣音和小水泡音,腹满,肝脾未触及,舌质红,舌苔白厚,脉数有力。X线胸透示双肺纹理增粗。西医诊为急性毛细支气管炎。中医辨证:婴儿哮喘(发作期、实热型)。治以解毒化痰,开肺定喘。方药:紫草 3 g、苦参3 g、紫苏子5 g、前胡5 g、射干5 g、黄芩3 g、降香3 g、刘寄奴5 g、白鲜皮5 g、地龙5 g、麻黄2 g、僵蚕5 g、蝉蜕5 g、重楼5 g。水煎服,并配合小儿肺热平口服,每次 1粒,1 d 3次;静脉滴注清开灵。治疗 2 d,症状大减,病儿不喘,仅咳嗽有痰。继治 4 d,停针服药。治疗 8 d,病情缓解,方药更为橘红、款冬花等,合服小儿哮咳喘胶囊,每次 1粒,1 d 3次。经治12 d,一般状态如常。进入稳定期之治,以黄芪、玉竹、五味子等药物扶正,用药3周。停药3月,未见反复,再以黄芪、玉竹之类巩固加强3周而愈。

    2  哮喘性支气管炎病案 [1]

    李某,女,2.5岁,1993年 11月 9日就诊。患儿生后常有腹泻,时发湿疹,平常易感冒。有吼喘史,尤其感冒后有痰多日不除。此次于诊前 2 d,又因感寒而病,症见发热、咳嗽、有痰,喉间哮吼,活动时加重,食纳减少,夜卧不安,大便干,小便黄。检查:神乏,面红,口唇干红,咽不红肿,心音钝 ,肺部可闻湿性啰音和哮鸣音,腹软,肝脾未触及,舌苔薄白,舌质淡红,脉数有力。X线胸透未见异常。西医诊为哮喘性支气管炎。中医辨证:幼儿哮喘(发作期、热型)。治以清热消痰,止哮平喘。方药:柴胡5 g、黄芩5 g、青蒿5 g、紫苏子5 g、地龙5 g、白屈菜5 g、鱼腥草5 g、川贝母3 g、射干3 g、僵蚕5 g、葶苈子5 g。水煎服,并合用小儿哮咳喘胶囊,每次 2粒,1 d 3次。治疗 4 d,热平,咳喘均轻。前方去柴胡、青蒿,加前胡5 g、枳实5 g、橘红5 g、侧柏叶5 g、白芥子5 g、莱菔子5 g、沙参5 g,继服8 d而解。再以黄芪、玉竹、补骨脂、牡蛎等服 1月。合用婴儿壮,每次 2粒, 1 d 3次。停药3月后,一般状态均可。服前方巩固治疗1月,病情稳定,停药观察。加强家庭调护,重在防止呼吸道感染。

    3  支气管哮喘病案[1]

    王某,男,6岁,1992年3月4日就诊。患儿就诊前2年确诊为哮喘,经治病愈。此次发病4 d,症见咳嗽、气喘、有痰,日夜皆作,尤其睡前喘时喉间响声明显,饮食不振,夜卧不宁,大便干结,小便黄。经中西药治疗2 d,症状不减而来诊。检查:神乏气急,面色不华,口干唇淡,咽不红肿,肺部听诊有哮鸣音。腹软,肝脾未触及,舌质红,舌苔白厚,脉数有力。X线胸透可见肺纹理稍粗,血常规正常,螨虫试验阳性。西医诊为支气管哮喘,中医辨证为儿童哮喘(发作期、实型)。治疗除加强家庭调护外,治以祛风解毒、止哮平喘及对症之法。予治哮膏外敷涌泉双侧穴,口服小儿治哮灵,每次8片,1 d 3次。方药:紫苏子10 g、前胡10 g、射干10 g、白屈菜10 g、麻黄3 g、苦杏仁3 g、枳实10 g、大黄3 g、地龙10、重楼10 g、川芎10 g、全蝎2 g、僵蚕10 g、黄芩10 g。水煎服,治疗4 d后不喘,哮鸣消失,咳嗽减轻,大便通畅。前方减大黄、全蝎,继服4 d,症状缓解,咳嗽大减。患儿进入缓解期,肺脾肾三脏共治,以扶正祛邪为主。方药:紫苏子、茯苓、款冬花、山药、熟地黄等,水煎服。经治 8 d,一般状态如常。继服 8 d,未见反复。进入稳定期治疗,固肾去伏痰,佐益肺脾。方用黄芪、玉竹、女贞子等,合服婴儿壮,每次3粒,1 d 3次。连服1月,患儿恢复正常。停药3月,一般状态尚可。其间患过感冒,服药而愈,哮喘未见反复。稳定期用方再服 1月而愈。

    从以上病历可看出导师针对婴儿、幼儿、儿童3个年龄段的哮喘发作期患儿,分别突出解毒、除痰、祛风的治法,疗效卓著;同时又可看出导师非常重视缓解期和稳定期的治疗。充分体现了“治哮易、除根难”“治哮不除内根,则难免反复”“以去根除苗为治疗哮喘的目标”这一主导思想。在精治的同时又强调细防,把家庭调护放在重要位置。他治疗哮喘,内外合治,研制哮咳喘、治哮灵、肺热平等新药口服,治哮膏外敷,自成一系,独具特色。

【参考文献】
  [1]王烈.婴童医鉴[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3:10,116,119.


作者单位:定西市中医医院,甘肃定西743000

作者: 2009-8-25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