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医儿科杂志2009年第5卷第3期

运通扶润四法配合推拿治疗小儿厌食症

来源:《中医儿科杂志》
摘要:【摘要】指出厌食症似积而非积,似疳而非疳,故不可大补大消,只宜调养平补。运用“运”“通”“扶”“润”四种治疗方法,配合穴位推拿治疗小儿厌食症,疗效满意。【关键词】小儿厌食症运法通法扶法润法推拿小儿厌食症是指较长时间食欲减退或消失,以食欲减少为主要症状[1]。长期厌食严重......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指出厌食症似积而非积,似疳而非疳,故不可大补大消,只宜调养平补。运用“运”“通”“扶”“润”四种治疗方法,配合穴位推拿治疗小儿厌食症,疗效满意。

【关键词】  小儿厌食症 运法 通法 扶法 润法 推拿

    小儿厌食症是指较长时间食欲减退或消失,以食欲减少为主要症状[1]。是一种慢性消化功能紊乱综合征,不包括消化道器质性病变或其他疾病引起的食欲不振[2]。本病既少有积滞之实象,亦无疳证之羸状。本病迁延日久,往往精神疲惫,体质量减轻,并可导致营养不良、贫血、佝偻病以及免疫力下降,出现反复呼吸道感染。长期厌食严重影响小儿的生长发育、营养状况及智力发育。笔者运用运、通、扶、润四法,辅以穴位推拿治疗小儿厌食症疗效满意,介绍如下。

    1运法

    运法即运脾土、化湿滞。小儿厌食症临床以脾胃不运为常见,而脾运失健皆因湿困脾阳、失于运化。脾喜燥而恶湿,得阳则运,遇湿则困。常见证候:食欲不振、食不知味、脘腹饱胀、嗳气泛恶、面色淡黄、大便不调,舌苔厚腻或湿滑、脉多细滑、指纹淡紫。常用药:芜荑、苍术、陈皮、砂仁、薏苡仁、茯苓、半夏、鸡内金等。

    2通法

    通法即通腑气、清郁热。食、痰互阻中州,腑失通降,以致肠道血运不畅,内生郁热,纳运失司。常见证候:厌食、偏食、嗜食异物、肚腹硬胀、睡卧不宁、形体瘦弱、肌肤粗糙、大便干结,舌质偏黯、脉细涩、指纹紫滞。常用药:鸡内金、桃仁、冬瓜仁、当归、胡黄连、使君子、延胡索、青皮、焦槟榔、莱菔子等。

    3扶法

    扶法即扶脾阳、温中州。素体脾虚,或厌食日久,脾气耗损,中州失于温养,脾虚已具而尚未至疳病消瘦阶段。主要证候:不思进食、形瘦神疲、面色淡白、腹无胀满、大便偏稀、易罹外感,舌淡胖、苔薄白、脉沉细弱、指纹淡。常用药:太子参、黄芪、山药、大枣、莲子、薏苡仁、白扁豆、干姜等。

    4润法

    润法即润燥土、滋胃阴。胃喜润恶燥,得阴则和。若厌食日久,未能及时调理,或过用温燥耗伤胃阴,胃乏津液,釜中无水不能腐物则不纳。主要证候:不思进食、性情急躁、夜卧不宁、皮肤干燥、手足心热、大便偏干,舌偏红、苔薄少或花剥、脉细数、指纹紫。常用药:石斛、乌梅、沙参、玉竹、木瓜、山楂、粳米等。

    5推拿

    推拿是治疗小儿厌食症的最有效方法之一,一般可采用补脾经、揉板门、推三关、推四横纹、揉天枢、摩腹等手法,配合推拿特定穴,达到健脾开胃、促进运化、增进食欲的效果。对家长来说,最容易掌握的手法是摩腹,即把手掌放在小儿腹部,以肚脐为中心进行画圈式按摩(逆、顺时针均可),每次10 min,每日2次,餐前进行。笔者采用冯式捏脊法捏脊4周,前2周每日捏,后2周隔日捏。施术者两手握拳,两食指抵于脊背,拳眼与手垂直,双手拇、食两指将皮肤捏起,随推、随捏、随捻、随放、随提,从患儿尾骨端的长强穴起,沿督脉向上推拿至大椎穴或风府穴,连续进行6次,当捏拿第4次时,每捏拿2~3下,用手向上提拿1下,以加强刺激,最后以拇指揉按两侧肾俞穴3~4下即可。

    6典型病例

    赵某,3.5岁。两月来厌食拒食,强食则欲呕,若稍进饮食,大便即1日2次,不成形,夹有不消化食物残渣,面色青黄,容易出汗,体质量逐渐下降,平素喜嗜酸奶或冷饮,外院诊为小儿厌食症、营养不良性消化不良。经用葡萄糖酸锌口服液、小儿化食丸及捏脊疗法,收效不显而来我院求诊。诊见病儿略瘦,精神差,性情急躁,食欲不振,夜卧欠安,腹无胀满,近日伴有流黄涕、咳嗽、咽痛等外感风热证,舌苔薄黄,脉细弦。辨证分析:此例素嗜酸奶及冷食,胃被寒遏,阳气受损,鼓动运化功能失常,由于迁延日久,脾阳不振,则肝失疏泄,木气横逆。此时治疗,既不能因其不思饮食而重用消积导滞之品,亦不能因其稍见消瘦而重用辛燥温补之剂。补无益,攻尤损。宜先用桑菊饮减芦根解其风热,加代赭石平肝降逆,陈皮理气和中,白芷升发阳明清气,生麦芽开胃消食。服药3剂,外感已解,食纳稍增,性不急躁,脉象转细。证属脾虚胃寒,正合“扶”法,遂予扶脾阳、温中州之处方:黄芪15 g、太子参15 g、干姜6 g、山药10 g、薏苡仁12 g、大枣15 g、苍术10 g、佩兰6 g、砂仁10 g、鸡内金10 g。水煎服,并嘱少食冷饮以复阳运。服药3周后,纳食增加而愈。

    7体会

    小儿厌食症多发于1~6岁儿童,城市发病率高于农村。国内近年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儿童厌食除与缺锌有关外,还与缺铜、铁、锰、铬、钴、镍、锶有关[3]。有学者提出,小儿厌食是因血清瘦素、血锌和甲状腺激素水平明显偏低所致[4]。这一研究结果为小儿厌食症的诊断和治疗开辟了一条新的思路。

    目前普遍认为单一补锌,虽然可使血锌升高,但并不能改善厌食症状。中医认为,小儿厌食症的基本病机是脾失健运,胃纳失常。其致病因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喂养不当,损伤脾胃;二是小儿易惊易怒,情感少于语言表达,致肝常有余,失于条达,易犯脾胃。治疗多采用“运脾”“健脾”“养胃”等法论治。近年来笔者治疗小儿厌食症以调和脾胃、运化枢机为主要法则,从中总结出“运”“通”“扶”“润”四法配合小儿推拿。在辨证论治过程中,笔者体会到小儿舌质与舌苔的变化是辨证的要点。舌红少津,多属胃阴不足,治宜养胃生津,用石斛、天花粉之类;舌淡红少苔或无苔,多为气津两虚,治宜脾胃兼顾,益气生津,如太子参、北沙参之类;舌苔剥脱或呈地图舌,多因脾胃升发机能虚弱,治疗时不宜操之过急,宜善养胃气,调节饮食,运化枢机,如苏梗、荷叶之类;舌淡白而润,多属脾阳不足,治宜振奋脾阳,如藿香、砂仁之类;苔白腻或淡黄厚腻,多为食滞积胃,中运不畅,可予以消导,如焦山楂、炒麦芽、焦槟榔、莱菔子之类;凡见舌红,连翘为必用之药。处方时笔者常用佩兰、乌梅二药,佩兰芳香醒脾、振奋中宫,乌梅酸温生津、滋养胃阴。运脾最宜苍术,取其芳香悦脾,达到醒胃的目的[5]。小儿厌食症似疳而非疳,似积而非积,过补反易导致劫阴伤液。小儿脏腑清灵,易虚易实,故治疗毋须消积导滞和大补脾胃,仅以平补气阴、调养脾胃、健运枢机即是治疗小儿厌食症的要点。

 

【参考文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79.

[2]江育仁.中医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668.

[3]王励,范育敏.微量元素缺少与小儿厌食症的关系[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0,15(2):110.

[4]吴华,向开富,王传媚,等.厌食症儿童血清瘦素水平与能量摄入的相关性[J].中国妇幼保健,2005,20(4):473-474.

[5]江育仁.脾健不在补贵在运[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2,36(1):4-7.


作者单位:锦州市儿童医院,辽宁 锦州121001

作者: 2009-8-25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