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医儿科杂志2009年第5卷第3期

七珍丹治疗接种疫苗后发热31例临床观察

来源:《中医儿科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七珍丹治疗接种疫苗后发热的疗效。方法注射疫苗后发热病例共56例,用随机法将其分为七珍丹组31例,对照组25例。结论七珍丹组治疗接种疫苗后发热具有退热快,疗效好的特点,是较理想的接种疫苗后发热的退热药物。【关键词】七珍丹疫苗发热小儿37。...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观察七珍丹治疗接种疫苗后发热的疗效。 方法注射疫苗后发热病例共56例,用随机法将其分为七珍丹组31例,对照组25例。结果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意义(P<0.01)。结论七珍丹组治疗接种疫苗后发热具有退热快,疗效好的特点,是较理想的接种疫苗后发热的退热药物。

【关键词】  七珍丹 疫苗 发热 小儿


    2004年5月至2008年10月间,我们采用七珍丹治疗接种疫苗后的中、强反应(发热>37.5℃)31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所选病例均来自我院儿科门诊,患儿接种疫苗后24 h内出现发热,体温>37.5 ℃,排除其他感染性疾病,共56例,按随机法分为两组。七珍丹组31例中男17例,女14例;年龄5月以下8例,5月至1岁10例,1~2岁9例,>2岁4例;体温37.6~38.5 ℃ 16例,>38.5 ℃15例。对照组25例中男14例,女11例;5月以下7例,5月至1岁9例,1~2岁7例,>2岁2例;体温37.6~38.5 ℃ 13例,>38.5 ℃ 12例。两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2.1  七珍丹组

    服用山西双人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小儿七珍丹, 1~2月龄3~4粒,3~4月龄5~6粒,5~8月龄8~9粒,9月至1岁15粒,2~4岁25粒,用白开水或糖水送服,或同乳共服,以空腹最好,泻下稀便后停服,每日1次,最多限服3次。体温>38.5 ℃时,给予口服退热剂百服宁1次。

    2.2  对照组

    体温>38.5 ℃时给予口服退热剂百服宁。

    3  结果

    3.1  疗效评价标准(自拟)

    显效:24 h内体温降至正常。有效:48 h内体温降至正常。无效:48 h后体温仍﹥37 ℃者。

    3.2两组疗效比较

    见表1。七珍丹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意义(P<0.01)。表1两组疗效比较例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

    3  典型病例

    案例1申某,男,4月龄,因发热2 h于2008年8月11日下午就诊。来诊时患儿面颊红赤,精神略差,吃奶尚可,小便微黄,不伴咳嗽、流涕、喷嚏、鼻塞等症状。大便清晨曾解1次,质软。上午9点左右曾接种百白破疫苗(第2次),父母亲近期无感冒史。查体:T 38.9 ℃,R 38次/min,P 120次/min,咽淡红,扁桃体无肿大、无充血,口腔黏膜光滑,舌质红,苔白中间略厚,指纹红紫,左上臂注射部位红肿、隆起,直径约1 cm。两肺呼吸音清,无干湿性啰音,窦性心律,无杂音,腹略胀,肠鸣音存在,肝脾不大,全身皮肤无斑疹、出血点等。血常规:Hb 115 g/L,RBC 4.21×1012/L,WBC 5.3×109/L,N 40 %,L 58 %,M 2 %。初步诊断:百白破疫苗后发热。给患儿百服宁2.5 mL、七珍丹6粒,口服,并嘱咐患儿家长,若患儿体温>38.5 ℃时,可再服百服宁1次,并要求次日复诊。患儿到下午6:00时体温降至36.0 ℃,精神好。次日凌晨2:30体温复升至37.6 ℃。4:00达38.4 ℃,患儿哭闹不安,头部微有汗出,继之大便1次先干后稀,量多,色黄,便后入睡。7:00又大便1次,量少,质稀。9:00患儿家长电话告知:患儿已恢复正常。

    案例2屈某,男,2岁1月,因发热10 h于2008年5月20日上午8:00就诊。患儿于5月19日上午约10:00接种乙脑疫苗,晚上9:00睡醒后哭闹,身热,测体温38.5 ℃,给予口服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1/2包,后渐汗出身凉,但今晨6:00体温达39.0 ℃,无流涕、咳嗽等,二便正常,饮食尚可,精神好,面红,无汗。无接触感冒病人史。查体:T 39.3 ℃,R 36次/min,P 136次/min,咽淡红,扁桃体无肿大、无充血,口腔黏膜光滑,舌质红、苔薄黄,指纹红紫,心肺无异常,腹软,肝脾不大,肠鸣音存在,左上臂注射部位微红,无肿起及硬结。查血常规:Hb 120 g/L, RBC 4.5×1012/L,WBC 5.6×109/L,N 61 %,L 38 %,M 1 %。初步诊断:乙脑疫苗后发热。给患儿百服宁3 mL,七珍丹20粒,口服,服后1 h体温渐降至正常,中午1:00左右大便1次,量多质稀。之后,体温正常未再波动。

    4  讨论

    在传染病控制的历史上,预防按种对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除产生有益的免疫反应外,有时还可能因生物制品的质量、使用方法、或极少数人处于某种特定的病理生理状态及特有的遗传素质,产生有损于机体的不良反应或免疫反应[1]。这种反应表现为局部反应和全身反应两种形式。全身反应主要表现为发热,接种疫苗后8~24 h体温37.1~37.5 ℃为弱反应,37.6~38.5 ℃为中反应,≥38.5 ℃为强反应[2]。中、强反应须给予对症处理。这种疫苗后发热不伴流清涕、喷嚏等,在中医属温病范畴。通下法尤其是苦寒攻下法,是温病中运用较多、奏效迅速的一种治疗方法。小儿七珍丹有消积导滞、通便泻火之功,患儿服用后多在泻下稀便后1~3 h内体温降至正常。治疗组90.3 %的患儿在48 h内恢复正常体温,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高度统计意义,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傅华.预防医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18.

[2]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 [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31.


作者单位:焦作市中医医院,河南焦作454000

作者: 2009-8-25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