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齐鲁医学杂志2006年第21卷第2期

动脉导管未闭术后切口结核菌感染的护理(附1例报告)

来源:齐鲁医学杂志
摘要:动脉导管未闭(PDA)是指主动脉和肺动脉之间存在一种先天性的异常通道,在先天性心脏病中较为常见,手术治疗效果满意,但术后出现切口结核菌感染较少见。本文将PDA术后切口结核菌感染1例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因PDA结扎术后1年,切口线结排异9个月收入院。左肩胛下角切口下方2cm处见一约2cm×1cm大小创面,深约1cm,表......

点击显示 收起

    动脉导管未闭(PDA)是指主动脉和肺动脉之间存在一种先天性的异常通道,在先天性心脏病中较为常见,手术治疗效果满意,但术后出现切口结核菌感染较少见。本文将PDA术后切口结核菌感染1例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病儿,女,9岁。因PDA结扎术后1年,切口线结排异9个月收入院。查体:全身状况好,无营养不良。心脏听诊未闻及杂音。左肩胛下角切口下方2 cm处见一约2 cm×1 cm大小创面,深约1 cm,表面有白色膜状物覆盖,可见黑色线结,创面周围皮肤红肿、压痛。实验室检查:WBC 6.33×109/L,中性粒细胞占0.464,红细胞沉降率为12 mm/1 h,29 mm/2 h。入院第4天在全麻下行线结取出+清创术。术中见线结周围反应明显,脓肿累及左侧第4、5肋及肋间隙,切除第4、5肋受累部分及脓腔,快速病理检查示干酪性结核。给予碘附、50 g/L碳酸氢钠、甲硝唑反复冲洗胸腔及创面后,放置胸腔引流管,皮下组织应用可吸收线间断缝合,皮肤应用丝线垂直褥式缝合(可拆除),术后第10天治愈出院,切口Ⅰ级愈合。

  2  护理体会

  2.1  术前护理

  ①心理护理:病儿由于长时间躯体的痛苦,对医院产生恐惧和疑惑;家长因病儿病情特殊,也会产生恐惧、焦虑、挫折感,因此做好病儿及家长的心理护理特别重要。向家长介绍有关疾病治疗方案及预后情况,取得家长合作;同时关心体贴爱护病儿,多与其进行交流以减轻其精神负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②抗感染治疗:病儿由于疾病持续时间长,免疫力低下,容易发生感染。因此,应减少探视,按时通风,保持病室空气新鲜,同时给予青霉素治疗。③创面换药:为了减轻病儿疼痛,换药前常规将哌替啶30 mg肌肉注射,切除的创面组织送病理检查并做细菌培养加药敏试验,使用25 g/L碘附彻底消毒创面及周围皮肤,并用无菌纱布覆盖,每日1次。④合理营养: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清淡易消化饮食,禁食生冷、刺激性食物,并多次、少量、交替给予新鲜血、血浆、清蛋白营养支持。⑤术前准备:按心外科手术常规准备。

  2.2  术后护理

  ①严密观察临床症状:术后病人入ICU, 给予合理氧疗,应用心电监护,监测血压、血氧饱和度,密切观察生命体征。②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内的分泌物,防止肺部感染及肺不张。协助病儿每1~2 h翻身叩背一次,配合刺激胸骨上窝天突穴等以促进排痰;同时给予超声雾化吸入,每日2次,每次30 min。③胸腔引流管的护理:引流管应妥善固定,防止扭曲、受压、脱出、阻塞,影响引流效果。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及引流量,并注意有无出血情况。每天更换无菌引流瓶,注意无菌操作,防止空气进入及细菌滋生,造成逆行感染。④切口护理:每日换药一次,切口及周围皮肤使用25 g/L碘附消毒,防止细菌从切口入侵;敷料选用棉质纱布。自术后第1天起给予频谱治疗,每次30 min,每日2次,频谱仪应距切口15~20 cm。应用胸带加压包扎,使皮下组织与胸壁紧密贴合,预防死腔发生。⑥继续加强抗感染治疗:在抗结核治疗同时,选用甲硝唑与头孢哌酮钠联合静滴。⑦出院指导:建议病儿逐渐增加活动量;加强营养;抗结核治疗6个月;胸带加压包扎1个月;定期回院复查,如有异常,随时复诊。

  [关键词]  动脉导管未闭;外科手术;切口;结核菌感染;护理

  (本文编辑  黄建乡)

  [作者简介]王艳丽(1972),女。

  (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心血管外科,山东 青岛  266003)

作者: 王艳丽, 魏朝霞,程华伟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