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齐鲁医学杂志2006年第21卷第4期

注射低分子肝素减少皮下出血的方法

来源:齐鲁医学杂志
摘要:[关键词]肝素,低分子。注射,皮下。出血低分子肝素为有效的抑制血栓形成的新型药物,与普通肝素相比,生物利用度高,半衰期长,出血及血小板减少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但皮下出血是其常见的副作用[1]。本研究探讨了降低皮下出血发生率及减少皮下出血面积的适宜进针方法和压迫时间。...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肝素,低分子;注射,皮下;出血 

  低分子肝素为有效的抑制血栓形成的新型药物,与普通肝素相比,生物利用度高,半衰期长,出血及血小板减少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但皮下出血是其常见的副作用[1]。本研究探讨了降低皮下出血发生率及减少皮下出血面积的适宜进针方法和压迫时间。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4年1~4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失去溶栓机会而行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治疗病人58例,每人注射10次,共注射580次。所有的入选者均符合以下条件:①用药前凝血4项检查指标均在正常范围;②入院后未使用溶栓药物;③入院后即服用阿司匹林300 mg;④低分子肝素 0.4 mL皮下注射,每天2次, 共10次。

  1.2 方法 使用杭州赛诺菲圣德拉堡民生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低分子肝素(每支0.4 mL),其针头长约1.5 cm。本文580次操作由同一护士完成。注射部位选择腹壁,在脐上、下 5 cm ,左、右10 cm范围内(脐周1 cm除外)左右交替注射。注射方法:将病人随机分为A、B两组,各290例次。A组采用传统皮下注射法注射,即消毒皮肤后,左手拇指、示指绷紧并错开皮肤,注射针头与皮肤呈30°~40°,针头斜面向上穿刺,刺下深度为针头的1/2或2/3;B组垂直进针,即消毒皮肤后,左手拇指、示指捏起腹壁皮肤形成皮褶,在皮褶最高点垂直进针,深度以针头进入皮褶下为宜,约为针头的1/2~2/3;松开捏起的皮肤推药注射[2]。两组注射完毕后均用无菌棉球按压穿刺部位。再将各组分成按压1、2、3、4、5 min组。力度均以皮肤下陷1 cm为准。注射12 h后,观察注射部位皮下出血的例次和出血面积。
  
  1.3 结果 皮下出血发生率A组>B组,两组局部压迫1 min出血面积>2 cm×2 cm的发生率高于出血面积≤2 cm×2 cm发生率,压迫2 min出血面积>2 cm×2 cm的发生率下降较≤2 cm×2 cm更为明显,在3 min时差异最大,4、5 min与 3 min比较无明显差异。

  2 讨论

  低分子肝素与普通肝素作用机制基本相同,具抗凝血酶Ⅲ(ATⅢ)依赖性抗Ⅹa因子活性,对体内外血栓、动静脉血栓形成具抑制作用,疗效与肝素相当。皮下注射后3 h达血药峰值,然后下降,半衰期约3.5 h,皮下注射生物利用度接近95%,而出血的发生率较低[3]。注射低分子肝素仍有出血发生,特别是注射局部皮下出血发生不可避免。这与其抑制凝血因子和凝血酶的抗血栓形成作用及皮下注射后局部药物浓度较高有关。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时,皮下出血发生情况与注射时进针方法有关,垂直进针可减少皮下出血的发生率,这可能与腹壁血管丛丰富且位置表浅,垂直进针时针头对皮下组织的创伤小有关,但确切机制尚需进一步探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致皮下出血与压迫时间有关,适当增加压迫时间可有效降低皮下出血发生率,一般压迫3 min即可。从理论上讲压迫3 min可使血液凝固。如在血液未凝前停止压迫,则会造成出血,出血时间越长,出血面积越大。因此,对于凝血功能障碍者,应适当延长压迫时间。皮下出血特别是较大面积出血使病人产生紧张心理,同时对护士产生不信任感。本研究结果表明,垂直进针,按压3 min可使皮下出血特别是较大面积出血的发生率降低。

  [参考文献]

  [1] 吴 卓娟. 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对策[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0,19(4):156-158.
 
  [2] 许 秀丽. 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局部压迫时间与皮下出血关系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1):5-7.
 
  [3] 杨 筱伟. 低分子肝素的临床研究现状[J].国外医学:内科分册,1999,26(9):395-396.
  
  (本文编辑 黄建乡)

  (山东省立医院西院,山东 济南 250022)

作者: 董林萍,王菲,李桂娥 2007-4-2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