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齐鲁医学杂志2008年第23卷第3期

B型超声测量眼轴长度的价值

来源:《齐鲁医学杂志》
摘要:C组40只眼,A、B型超声测量眼轴长度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t=2。05),与常规A型超声测量法相比,B型超声术后残余屈光在1D以上的比例减少30%。结论B型超声测量眼轴长度简便、准确,尤其是测量高度近视眼或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眼优于A型超声。【关键词】白内障眼轴超声检查THEVALUEOFBMODEULTRASON......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B型超声测量眼轴长度的价值。方法 选择白内障或并发视网膜病变病人70例140只眼。分别用A型及B型超声进行眼轴长度测量,按照眼轴的长度分为3组:A组<24 mm,B组24~26 mm;C组>26 mm。应用t检验比较两种仪器测量各组眼轴长度的均值。结果 A、B两组共100只眼,A、B型超声测量眼轴长度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40只眼,A、B型超声测量眼轴长度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t=2.11,P<0.05),与常规A型超声测量法相比,B型超声术后残余屈光在1 D以上的比例减少30%。结论 B型超声测量眼轴长度简便、准确,尤其是测量高度近视眼或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眼优于A型超声。

【关键词】  白内障 眼轴 超声检查

  THE VALUE OF BMODE ULTRASONOGRAPHY IN MEASURING AXIS OCULI

  DU MINHUI, LIU GUOJUN, WANG XIUPING, et al

  Qingdao University Medical College, Qingdao 26602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ssess the value of Bmode ultrasonography for measuring the length of axis oculi. MethodsThis study consisted of 140 eyes (70 patients) with cataract or combined with retinopathy. According to the length of axis oculi, they were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Group A: length<24 mm; group B:  24-26 mm;  group C: >26 mm. The length was measured by Amode and Bmode ultrasonography. The mean of the length was analyzed with ttest. Results Of 100 eyes in groups A and B, the differences of length measured by two instruments were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t=2.11,P>0.05). Of 40 eyes in group C, the differences of length were significant (t=2.11,P<0.05). Compared with routine Amode ultrasonography, the postoperative residual reflection reduced by 30%. Conclusion Bmode ultrasonography is accurate and easy to measure the length of axis oculi which is superior to Amode one especially in the eye with high myopia and vitreoretinopathy.

    [KEY WORDS] Cataract; Axial length; Ultrasonography

    随着纤维手术日趋成熟,已成功地将影响手术的操作因素降至最低,术前人工晶体度数的精确估算已成为获得良好视力的关键因素,而眼轴长度的准确测量则是计算人工晶体度数的关键。研究发现54%的术后屈光偏差来源于眼轴测量,即人工晶状体度数计算值与实际值的误差主要取决于眼轴测量的准确性[1],也就是说眼轴长度是决定人工晶状体度数的最为关键的因素。A型超声测量正常眼的眼轴很准确,被称为眼轴测量的金标准。但A型超声亦有其应用范围以及局限性。例如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眼由于眼轴长且伴后巩膜葡萄肿,用A型超声测量眼轴的结果很难令人满意, 又如在一些代谢性、并发白内障病人,由于玻璃体严重混浊、机化及视网膜增殖性病变,用A型超声测量时会出现5条或更多条垂直高大的反射波,很容易被认为是视网膜,从而造成测量误差[2]。B型超声具有不受屈光间质混浊影响的特点,可提高测量眼轴的准确性。本文对70例白内障或并发视网膜病变的病人进行了相关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对象与分组

    自2006年9月在我院确诊的白内障病人70例(140只眼),其中男37例,女33例;年龄41~83岁。全部行A、B型超声检查测量眼轴,其中108只眼于2006年9月~2007年10月在我院行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按眼轴长度不同分为3组:A组(87只眼)<24 mm;B组(13只眼)24~26 mm;C组(40只眼)>26 mm。

  1.2  检查方法

    先行B型超声测量,同时检查眼球整体情况,后行A型超声测量。采用SRKⅡ公式计算出所需的人工晶状体度数。B型超声测量方法:眼睑表面涂耦合剂,探头轻轻置于眼睑上,探测出眼球轴位图,冻结图像,角膜顶点至黄斑中心凹距离为病人眼轴长度。为统一方法,先确定角膜顶点和晶状体中心点,其两点连线向后与视网膜的交点,即相当于中心凹的位置。A型超声测量:首先用角膜表面麻醉剂滴眼麻醉,A型超声探头轻轻置于角膜的顶点(相当于瞳孔中央,且与角膜顶点的切面垂直);同时观察屏幕上4个分别表示角膜、晶状体前表面、晶状体后表面和视网膜的波,当这4个波的波峰既高又平稳时测出一组数值,重复测量5次,取平均值。对于高度近视、玻璃体混浊的病人可能会出现5条或多条的波,这里选取第一条波与最后一条波之间的距离为眼轴长度。

  1.3  手术方法

    采用常规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根据A型超声测量眼轴所得人工晶状体度数为依据植入人工晶状体。全部手术由同一名技术娴熟的眼科医生完成。

  1.4  术后残余屈光度数测量

    术后经自动屈光检测仪测量残余屈光度数,标准人工晶状体度数等于术中实际植入人工晶状体度数+残余屈光度数乘以1.25。B型超声组术后残余屈光:标准度数减去依据B型超声测量结果计算出的人工晶状体度数。A型超声组术后残余屈光:标准度数减去依据A型超声测量结果计算出的人工晶状体度数。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统计软件。组间比较应用t检验或χ2检验。

  2  结果

    在A组和B组中,两种测量方法测得的眼轴长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在C组中两种测量方法测得的眼轴长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2.11,P<0.05)。见表1。C组中根据两种测量方法所得术后残余屈光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6.42,P<0.05)。见表2。表1  A、B型超声眼轴长度的测量结果(略)表2  C组两种测量方法术后残余屈光度比较(略)

  3  讨 论

    单纯A型超声测量眼轴长度,对于正常眼的眼轴测量准确,测量时可见到4条垂直的反射波,分别由角膜、晶状体前表面、晶状体后表面及视网膜的回声组成[3],角膜与视网膜之间的距离即眼轴的长度。用于计算人工晶状体度数,取得了很好的临床效果。但是对于有玻璃体视网膜病变、高度近视眼尤其是伴后巩膜葡萄肿的病例,单纯用A型超声测算人工晶状体度数其结果就难以令人满意。众所周知,黄斑区是视力最敏感的区域,约95%视锥细胞都集中分布在黄斑区[4]。我们测量眼轴时,如果测量点落在黄斑区是最理想的。但是高度近视的病人往往伴有后巩膜葡萄肿,葡萄肿的发生率随眼轴的增长而增加。而且眼轴越长,葡萄肿越明显,黄斑区离葡萄肿的锥顶就可能越远。用A型超声测量眼轴时无法判断黄斑区的位置,只是力求测出最长值,往往测到葡萄肿的锥顶而非黄斑区,眼轴被人为地测长了。B型超声测量高度近视眼的眼轴是一种既简单又相对准确的方法,因为B型超声不受屈光间质混浊的影响,并可从声像图中了解眼球有无后巩膜葡萄肿和玻璃体机化等。我们根据轴相位图来确定黄斑区的位置,先确定角膜顶点和晶状体中心点,其两点连线向后与视网膜的交点,即相当于黄斑区中心凹的位置,然后进行眼轴测量。本研究应用SRKⅡ人工晶状体计算公式,该公式在正常眼轴范围与新一代公式比较没有区别[5]。提出该公式的SANDERS等[6]报道,使用SRKⅡ人工晶状体计算公式屈光误差在1 D以内者占80%,误差3 D以上者仅0.5%;对于短眼球,74%在1 D之内;对于长眼球,78%在1 D之内。本研究C组由长眼轴的高度近视眼组成,A型超声和B型超声眼轴长度测量的结果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40只眼中30只行人工晶状体植入术,B型超声与常规A型超声测量法相比,术后1个月残余屈光在1 D以上的比例减少30%。结果表明,B型超声测量高度近视眼的眼轴较A型超声准确。本研究A组87只眼、B组13只眼为正常眼球或短眼球病人,A型超声和B型超声眼轴长度的测量结果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知,B型超声用于正常眼球或短眼球的眼轴测量,效果与A型超声相似。

    综上所述,B型超声测量眼轴长度,同A型超声一样简便、准确。但在测量高度近视眼或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眼眼轴时优于A型超声。

【参考文献】
    [1]FINDL O, DREXLER W, MENAPACE R, et al. Improved predication of intraocular lens power using partial coherene interferometry[J]. Cataract Refract Surg, 2001,27:861.

  [2]顾真寰,沈慧英,盛敏杰. A、B超交替测量眼轴用于人工晶体度数测算[J].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2001,17(6):451452.

  [3]万金方,张旭,彭斌. A、B超眼生物测量在白内障IOL植入术中的应用[J].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1999,15(10):758760.

  [4]严密. 眼科学[M]. 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78.

  [5]戴锦晖,褚仁远,陆国生. 人工晶状体计算公式比较[J]. 眼科新进展, 2001,21:283285.

  [6]SANDERS D R, RETZLAFF J, KRAFF M C. Compasion of the SRKⅡ formula and other second generation formulas[J]. J Caratact Refract Surg, 1988,14(2):136141.


作者单位:青岛大学医学院,山东 青岛 266021

作者: 杜敏晖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