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齐鲁医学杂志2009年第24卷第3期

蝶窦的CT与断层解剖比较研究

来源:《齐鲁医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了解蝶窦CT图像和实体解剖的区别,为蝶窦手术提供解剖学和影像学资料。方法采用CT技术和断层解剖方法,对15例尸头和50例颅骨标本蝶窦的形态、类型、径线、毗邻等进行观察。在蝶窦CT水平层面上可清楚显示其气化类型,前后壁、两侧壁及中隔的位置、厚度、毗邻。结论蝶窦的气化程度差异较大,视神经......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了解蝶窦CT图像和实体解剖的区别,为蝶窦手术提供解剖学和影像学资料。方法 采用CT技术和断层解剖方法,对15例尸头和50例颅骨标本蝶窦的形态、类型、径线、毗邻等进行观察。结果 蝶窦的前后径大于上下径,上壁和前壁薄,下壁和后壁较厚。在蝶窦CT水平层面上可清楚显示其气化类型,前后壁、两侧壁及中隔的位置、厚度、毗邻;在冠状层面上可显示上、下壁厚度及上壁与垂体、颈内动脉的关系。蝶窦内可见管型视神经管隆起和管型颈内动脉隆起,其出现率分别为23.8%和21.9%。视神经管隆起仅见于发育良好的枕鞍型和全鞍型蝶窦,一般后壁较薄,最薄者仅为0.6 mm。结论 蝶窦的气化程度差异较大,视神经、颈内动脉可向窦腔内突入。发育良好的枕鞍型和全鞍型蝶窦与脑干间仅隔以纸样薄骨板。经蝶窦入路手术,应控制手术操作范围,避免损伤操作范围及毗邻结构。

【关键词】  蝶窦 解剖学 横断面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随着显微外科技术和内镜技术的发展,经蝶窦可以开展多种外科手术,如经蝶窦垂体手术、经蝶窦视神经管区手术、经蝶窦海绵窦手术、经蝶窦上颌神经切断术等〖1~6〗。由于蝶窦的气化程度同手术进路关系密切,加之蝶窦外侧壁与视神经和颈内动脉毗邻,被认为是内镜手术最危险的区域之一[3]。因此,熟悉蝶窦的影像学特征及解剖毗邻,将有助于蝶窦有关手术的开展和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近年来,不少学者对蝶窦的解剖与临床进行了研究,但关于同一组标本蝶窦的CT与断层解剖的比较资料尚少。本文对同一组标本蝶窦的CT及断层解剖进行了对比研究,以期为蝶窦有关手术提供参考。

    1  材料和方法 

  选取15例经40 g/L甲醛溶液固定的完整成年无明显病变的尸头标本。首先利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Prospeed AI螺旋CT机对蝶窦进行轴位和冠状位扫描。轴位扫描以毗耳线为标准基线向上进行,冠状扫描垂直于毗耳线,从外耳门前缘前2 cm处开始向前扫描,层厚均为3 mm。之后,将尸头鼻腔内注满水置入-18 ℃低温冰箱内冷冻72 h后,利用钢锯行蝶窦的解剖断层,其中10例尸头行水平断层,5例尸头行冠状断层,层厚均为6 mm,锯路消耗0.5 mm。将蝶窦的CT扫描图像与相对应的解剖断层标本蝶窦的形态特征、径线、毗邻分别进行对比、观察和测量。前后径为蝶窦前壁切缘中点到后壁切缘中点的距离,上下径为蝶窦上壁切缘中点到下壁切缘中点之间的距离,蝶窦各壁厚度为各壁中份的厚度。

    选取50例完整成年干燥颅骨,正中矢状位锯开,对蝶窦的气化、分隔、周围毗邻结构进行观察、分类,对蝶窦的径线、各壁的厚度进行测量。

    2  结    果

    2.1  蝶窦的分类及类型

    参照文献〖5,6〗的分类分型标准,50例干燥颅骨两侧蝶窦腔气化程度基本一致的(相同类蝶窦)23例(46.0%),两侧蝶窦腔气化程度不一致的(不同类蝶窦)27例(54.0%)。相同类蝶窦者又分为5型:未发育型1例(2.0%),鞍前型2例(4.0%),半鞍型4例(8.0%),全鞍型14例(28.0%),枕鞍型2例(4.0%)。不同类型蝶窦按两侧窦腔气化程度分为7种组合类型:甲介-鞍前型1例(2.0%),鞍前-半鞍型3例(6.0%)、鞍前-全鞍型3例(6.0%)、鞍前-枕鞍型4例(8.0%)、半鞍-全鞍型7例(14.0%)、半鞍-枕鞍型5例(10.0%)、全鞍-枕鞍型4例(8.0%)。在相同类蝶窦中,气化良好的蝶窦(半鞍型、全鞍型和枕鞍型)19例(38.0%),而气化不良的蝶窦(未发育型、甲介-鞍前型、鞍前型)4例(8.0%)。在27例不同类蝶窦中,两侧窦腔均气化良好的蝶窦有15例(30.0%),一侧气化不良、而另一侧气化良好的蝶窦有12例(24.0%)。

    2.2  蝶窦的CT表现

    在蝶窦CT轴位层面上可清楚显示蝶窦的气化类型,也可显示蝶窦前后壁、两侧壁及中隔的位置、形态、厚度、毗邻(图1);在冠状层面上可显示蝶窦上、下壁厚度及上壁与垂体、颈内动脉的关系(图2)。在上述两种CT层面上均可见蝶窦内视神经管隆起和颈内动脉隆起。视神经管隆起仅见于发育良好的鞍前型和全鞍型蝶窦。发育良好的鞍前型、全鞍型蝶窦与脑干间仅隔一薄骨板。CT显示结构与相应断层解剖所见结构形态基本一致(图1、2)。

    2.3  蝶窦的径线和各壁厚度

    2.3.1  干燥颅骨蝶窦各指标测量结果  50个干燥颅骨正中矢状切开标本蝶窦的前后径、上下径及各壁厚度测量结果见表1、2。

    2.3.2  尸头蝶窦断层标本不同层面的径线  以听眦线为基准线,通过两侧基准线的平面为第1水平断面(HP1),依次向上为第2水平面(HP2)、第3水平面(HP3)、第4水平面(HP4)以及第5水平面(HP5)。蝶窦可出现在HP1~ HP3平面上,其中在HP1平面可见蝶窦者8例(40.0%),在HP2平面可见蝶窦者20例(100.0%),在HP3平面可见蝶窦者4例(20.0%)。在不同水平断面上,蝶窦的前后径为蝶窦前壁中点到后壁中点的距离。内外径为蝶窦外侧壁中点到中隔的距离。见表3。总横径为一侧蝶窦外侧壁中点到对侧蝶窦外侧壁中点之间的距离,总前后径为蝶窦水平面与正中矢状面交线前后端之间的距离。在HP2平面上总横径为9.7~28.0 mm,平均(21.1±7.1)mm;总前后径为19.8~39.4 mm,平均(25.8±6.0)mm。从外耳门前缘2 cm处垂直于基准线的第1个冠状面为CP1,依次向前第2、3个冠状面为CP2、CP3。不同冠状面上,蝶窦的上下径为通过蝶窦顶壁中点与底壁中点之间的距离,内外径为蝶窦外侧壁中点到中隔的距离。见表4。

    2.4  蝶窦中隔

    结合CT片和解剖断层标本对蝶窦中隔进行观察,本文15例尸头两侧蝶窦间均有中隔存在,中隔多呈矢状位,有的呈不同程度的斜位,中隔的上缘和(或)下缘,前缘和(或)后缘均有不同程度的偏离中线,有2例(13.3%)的中隔在前缘位于中线上,后缘附着在颈内动脉隆起处(图1)。除存在中隔外,每侧窦内再有间隔者占7例(35.5%),间隔可为左右间隔及上下间隔,间隔的形状、大小、厚度、位置及完整性方面均有很大差异。

    2.5  蝶窦外侧壁的有关结构

    蝶窦外侧壁与视神经管和颈内动脉等结构关系密切。100侧干燥骨标本和30侧尸头标本共见管型视神经管隆起(视神经管1/2以上周径突出于窦内)31例(23.8%);低隆起型视神经管隆起(视神经管周径突出于窦内部分小于1/2)23例(18.7%);相邻无隆起型(视神经管与蝶窦腔仅隔一薄骨板,窦腔内未见隆起)24例(19.4%)。参照视神经管隆起的分型标准,管型颈内动脉隆起28例(21.9%);低隆起型23例(18.7%);相邻无隆起型15例(13.0%)。本组标本未见开放型视神经管隆起或开放型颈内动脉隆起。表1  干燥颅骨蝶窦的径线〖d/mm,±s(最小~最大)〗 表3  水平断面上蝶窦内径线〖d/mm,±s(最小~最大)〗表4  冠状断面上蝶窦内径线〖d/mm,±s(最小~最大)〗

    3  讨    论

    3.1  蝶窦的CT检查及分类、分型的临床意义

    蝶窦的气化类型与内镜蝶窦及蝶鞍区手术进路关系密切〖8,9〗,在内镜下蝶窦及蝶鞍区手术之前,必须进行CT等影像学检查,以确定蝶窦的气化类型,决定可否施行蝶窦手术。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在蝶窦CT的水平层面上可清楚显示蝶窦的气化类型,也可显示蝶窦前后壁、两侧壁及中隔的位置、形态、厚度、毗邻。在冠状层面上可显示蝶窦上、下壁厚度及上壁与垂体、颈内动脉等结构的关系,从而为经蝶窦手术进路提供指导。视神经管隆起仅见于发育良好的鞍前型和全鞍型蝶窦,发育良好的枕鞍型和全鞍型蝶窦的后壁较薄,最薄者仅为0.6 mm,此类蝶窦手术应避免穿破后壁而损伤脑干。

    3.2  蝶窦的中隔及临床意义

    在蝶窦水平和冠状断层标本或CT片上均可见蝶窦中隔,中隔多有不同程度的偏曲。本文观察到在相同类型的蝶窦中,中隔接近正中矢状位;在不同类型的蝶窦中,中隔多偏向一侧。另外,本文利用CT技术和解剖断层技术对蝶窦进行观察,见窦内有间隔者占35.5%。不同标本蝶窦中隔及窦内间隔在形状、大小、厚度、位置及完整性方面均有很大的变异,窦内间隔多不完善。部分蝶窦中隔在前部位于中线上,后部附着在颈内动脉隆起处。因此,经鼻蝶窦蝶鞍区手术时,不可以蝶窦中隔作为中线标志。而对于斜位或冠状位中隔,术中需切除中隔后方能抵达鞍底,手术时要注意识别和处理中隔和窦内间隔。

    3.3  蝶窦外侧壁的有关结构及临床意义

    视神经管隆起在蝶窦侧壁的前上部,上颌神经管隆起在蝶窦侧壁的中下部,颈内动脉隆起的鞍后段、鞍下段及鞍前段分别位于蝶窦侧壁的后部,鞍底下部及与鞍前壁交界处,各隆起与相应神经血管的走行一致[1]。由于蝶窦侧壁与颈内动脉、海绵窦、视神经及上颌神经的解剖关系密切,神经血管附着于蝶窦侧壁的颅腔面,在骨壁上形成压迹,并突入到蝶窦腔内形成隆起。本文观察显示,气化越好的蝶窦,其外侧壁与之相邻的颈内动脉、海绵窦、视神经等结构与蝶窦的关系越密切,手术损伤的机会也越大。有文献报道,视神经管隆起和颈内动脉隆起可有骨质缺损,此时,视神经管隆起和颈内动脉可部分暴露于蝶窦内[10]。在开展蝶窦手术时,应注意保护上述结构

【参考文献】
  [1]王继群,许庚,卜国铉. 蝶窦外侧壁的应用解剖[J].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1994,2(3):143-144.

[2]庄惠学,梁树新,王秋平,等. 鼻外筛-蝶窦进路鞍内肿瘤摘除术的应用解剖[J].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1991,9(1):34-36.

[3]范静平,廖建春,吴建,等. 内窥镜蝶窦及蝶鞍区手术应用解剖学研究[J].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1996,14(2):95-98.

[4]张巧德,刘兴勇. 与蝶窦冲洗及内窥镜术有关的蝶窦口应用解剖[J].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1998,16(2):138-140.

[5]LU S C, LU G Y. A new classification of the type of sphenoid sinus pneumatization[J]. Med Coll PlA, 1990,5:29-32.

[6]刘斯润,黄力. 蝶筛窦形态变异及其在Waters’和侧位片上投影(附250例CT、X线平片对照分析)[J].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00,16(10):826-828.

[6]邓元新,胡风华,黄鹏. 鼻内镜下蝶窦炎的手术治疗[J]. 齐鲁医学杂志, 2004,19(3):259.

[8]鲜军舫,田其昌. 鼻和副鼻窦解剖变异的CT研究[J]. 中华放射学杂志, 1998,32:53-64.

[9]BOLGER W E, BUTZIN C A, PARSONS D S. Paranasal sinus bony natomic variations and mucosal abnormalities: CTanalysis for endoscopic sinus surgery[J]. Laryngoscope, 1991,101:56-64.

[10]FUJII K, CHAMBERS S M, RHOTON A L. Neurovascular relationships of the sphenoid sinus. A microsurgical study [J]. J Neurosurg, 1979,50:31-39.


作者单位:青岛大学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山东 青岛 266021

作者: 2009-8-25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