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04年第4卷第1期其他

冠心病危险因素的评估

来源:INTERNET
摘要:在我国,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逐渐变化,冠心病的发病率正以惊人的速度上升,目前已成为引起人群致死和致残的第一位病因。目前研究证实,冠心病的发生取决于多种危险因素,而且多数情况下取决于两个或两个以上危险因素的协同作用。多个危险因素相互作用远高于单个危险因素作用的总和。其中年龄、性别、个人......

点击显示 收起

    在我国,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逐渐变化,冠心病的发病率正以惊人的速度上升,目前已成为引起人群致死和致残的第一位病因。目前研究证实,冠心病的发生取决于多种危险因素,而且多数情况下取决于两个或两个以上危险因素的协同作用。多个危险因素相互作用远高于单个危险因素作用的总和。其中年龄、性别、个人和冠心病家族史是无法改变的危险因素,但是,高胆固醇血症、高血压糖尿病、体重和吸烟等危险因素是可以改变的。充分认识和积极控制危险因素的流行和变化趋势,对于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提高生活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 肥胖

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饮食结构的改变、交通工具的发达,越来越多的人正在加入肥胖的行列。在我国发达地区,35~59岁人群中体重超重者达50%。随着体质指数的上升,个体具有多个危险因素的概率相应升高。有资料显示,肥胖组较正常组代谢综合征的比例明显增加,同时肥胖本身也是冠心病的直接危险因素之一。目前认为中心性肥胖危险性最大。因此,控制体重,降低超重和肥胖是预防冠心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1]

2 糖尿病

糖尿病不仅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而且是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国内外大量流行病学资料证明,糖尿病病人冠心病的患病率远较非糖尿病病人明显高而且发病早,病 变进展迅速,预后差。同时,糖尿病患者由于存在脂质异常、胰岛素抵抗、高血压、凝血和纤溶系统异常,因此还能增加其它危险因素的危险性。

3 吸烟

吸烟不仅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而且与其他危险因素有相加协同作用。吸烟年龄愈小,冠心病的相对危险性愈高。向定成等研究认为吸烟可使冠状动脉痉挛的危险性增加4.2倍 [2] 。有研究证明控制血压、血脂、体质指数等原因后吸烟者发生冠心病可能为不吸烟者3倍,停止吸烟可使冠心病或周围血管发病危险降低一半。由于认识到吸烟的危害,在西方国家20世纪以来吸烟率大为降低,在美国只有1/4人经常吸烟,在我国,男性人群吸烟率仍高达60%以上,戒烟的道路仍然十分漫长。

4 代谢综合征

代谢综合征的主要临床表现有肥胖,尤其是中心性肥胖、糖耐量减退/2型糖尿病、脂代谢异常和高血压。近年来一些大规模研究发现代谢综合征是心血管疾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能使冠心病和中风的发病率增加3倍。

5 高脂血症

自4S、CARE、LIPID等冠心病一级及二级预防研究一致认为,胆固醇增高是动脉硬化和冠心病的致病因素,冠心病的死亡率随着血清胆固醇的增高而不断上升,胆固醇水平在5.2mmol/L以上更为明显。有效的降脂治疗可以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发生及发展,减少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有专家认为,降脂治疗能明显改善冠心病的自然病程,其意义不低于冠脉搭桥术。

6 高血压

Framinghan试验以来,已证实高血压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之一。高血压至少使冠心病发生的危险性增加2~3倍以上。同时降压治疗亦可使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显著降低。

7 炎性因子

近年的研究表明,许多炎症介质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如细胞因子影响粥样斑块稳定性。SAHO等研究发现排除高血压、吸烟、高脂血症等危险因素后,白介素-1、肿瘤坏死因子α、c-因子及Von Wille brand因子与冠心病风险密切相关。c-因子可能促进血栓形成和动脉粥样硬化形成 [3] ,c-反应蛋白水平与心血管事件危险增加呈正相关。

8 内皮细胞功能

血管内皮功能在维持动脉舒张和完整方面很重要。内皮细胞分泌的一氧化氮(NO)是迄今为止最强的血管舒张因子之一,正常血管的舒张依赖于内皮细胞的完整性。正常情况下,乙酰胆碱促使NO释放和扩张动脉,但在粥样硬化受损的动脉内皮,乙酰胆碱产生缩血管作用,内皮细胞还分泌内皮素,可强烈收缩动脉。内皮功能紊乱发生在动脉粥样硬化早期,可通过药物纠正。如ACEI类药物、钙离子拮抗剂、维生素C、他汀类药物。

9 凝血危险因素

促凝因素的增加是血栓形成的决定因素,在急性冠脉事件中起了重要作用。目前研究证实,高浓度纤维蛋白原、 凝血因子Ⅶ和纤溶抑制因子PAI-I与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有关。促凝危险因素与其他危险因素同时存在会大大增加冠心病的发病率。

10 同型半胱氨酸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关于同型半胱氨酸与心血管病的联系引起人们广泛关注。同型半胱氨酸是一种含硫氨基酸,其水平与饮食中叶酸、维生素B 6 和维生素B 12 的摄入量及血浆水平相关。有研究认为同型半胱氨酸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过程是独立于其他危险因素之外的,无需其他危险因素的介导 [4]

虽然随着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溶栓疗法、冠脉搭桥、涂层支架等新技术可挽救越来越多的冠心病患者的生命,但这毕竟是不得己而为之。有研究表明,全面控制可控危险因素可防止80%以上急性冠脉事件。因此,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特别是提高高危人群、冠心病患者及其家属对冠心病危险因素的认识,才能有效控制冠心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赵连成.体质指数与冠心病、脑卒中发病的前瞻性研究.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2,30(7):430-433.

2 向定成.吸烟和高脂血症是冠状动脉痉挛的重要危险因子.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2,30(4):242-245.

3 Rus H,Niallescu F1.Inflammation,aspirin,and the risk of cardiovascuˉlar disease.N.Engl J Med,1997,337-423.

4 薛立.同型半胱氨酸与冠心病的相关性及其机制探讨.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2,30(9):520-523.

(收稿日期:2003-09-09)

作者单位:400016重庆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门诊部

 (编辑李 阳)

作者: 乐明山 2005-7-1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