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04年第4卷第3期中医中药

侧柏叶治疗带状疱疹

来源:INTERNET
摘要:笔者近年来,用侧柏叶治疗带状疱疹21例,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自觉症状:疼痛20例,烧灼感15例,瘙痒感8例。15例曾用过西药,其余未经过治疗。2治疗方法将新鲜侧柏叶采下,用清水反复漂洗干净,淋去水,捣成泥状,然后和鸡蛋清调和成糊状,局部用生理盐水冲洗,消毒,把药涂于患处,大约1cm厚,用绷带固定。...

点击显示 收起

    笔者近年来,用侧柏叶治疗带状疱疹21例,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1例患者中,均为门诊病人,男16例,女5例;年龄最大者61岁,最小者18岁;病程最长者8天,最短者2天。平均为5天。自觉症状:疼痛20例,烧灼感15例,瘙痒感8例。皮损形态与分布:以丘疹为主15例,水疱为主4例,有脓疱2例。集簇群数均为3群以上。其中16例分布在肋间神经处,腰底丛神经分布3例,臂丛神经分布1例,三叉神经分布1例。15例曾用过西药,其余未经过治疗。

1.2 治疗方法 将新鲜侧柏叶采下,用清水反复漂洗干净,淋去水,捣成泥状,然后和鸡蛋清调和成糊状,局部用生理盐水冲洗,消毒,把药涂于患处,大约1cm厚,用绷带固定。每天换药2次。

1.3 疗效标准 痊愈:皮损完全消退,疼痛消失,无疼痛后遗症;显效:皮损大部分消退或结痂,疼痛减轻;无效:皮损部分消退,疼痛尚存。

2 结果

本组21例患者中,痊愈18例,其中3~6天痊愈12例,7~8天痊愈6例;显效2例,无效1例。有效率为95.2%。

3 病案举例

患者,男,30岁,干部。于1999年6月15日就诊。刻诊:患者全身不适,T37.6℃,右侧胁部皮肤灼热疼痛,作痒2天。继之,腰部、季肋部出现多个大小不等的集簇性水疱,疱疹基底部绕以红晕,大如蚕豆,小如粟粒,灼热疼痛,难以忍受,以夜间为重,伴有口干欲饮,小便短赤,大便干结,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而数。西医诊断为带状疱疹。中医:缠腰丹毒。证属肝火妄动,湿热内蕴。治以清泄肝胆湿热为主。内服龙胆泻肝丸。外用鲜侧柏叶捣碎,和鸡蛋清调成糊状,敷于患处并用绷带固定,每天换药2次,24h疼痛大减,水疱始有结痂。连用3天而愈。

4 体会

带状疱疹是一种常见的呈带状排列的急性水疱性皮肤病。多发生于夏秋湿气当令之季。祖国医学称“缠腰丹毒”、“蛇串疮”、“蜘蛛疮”等等,长发于胸胁、腰等部位。

其发病常由肝火旺盛、脾虚湿困及外界湿毒内侵,内外合邪,以致湿毒火毒搏结经络,外发于肌肤而成。《医学流源》“外科之法,最重外治”。侧柏叶味苦而涩,性微寒。味苦性寒故能清泻肝胆湿热,涩能收敛,且入肺、肝、大肠经,故有清泄肝胆湿热,收敛凉血解毒之功。笔者用其治疗带状疱疹,效果颇佳。

作者单位:252000山东聊城职业技术学院

(收稿日期:2003-11-27)

(编辑小 川)

作者: 王紫君 2005-7-2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