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05年第5卷第1期预防医学

一次性手术治疗肛周脓肿167例临床分析

来源:INTERNET
摘要:我科根据不同类型的肛周脓肿,选择不同的术式一次性手术治疗肛周脓肿167例,疗效确切,现总结如下。肛门皮下脓肿90例,肛管后脓肿24例,单侧坐骨直肠窝脓肿27例,双侧坐骨直肠窝脓肿12例,直肠粘膜下脓肿5例,骨盆直肠间隙脓肿3例,直肠后间隙脓肿6例。1切开引流术适用于肛门皮下脓肿,肛管后脓肿,直肠粘膜下脓肿。在......

点击显示 收起

     我科根据不同类型的肛周脓肿,选择不同的术式一次性手术治疗肛周脓肿167例,疗效确切,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男140例,女27例;年龄3~61岁;病程3~25天。肛门皮下脓肿90例,肛管后脓肿24例,单侧坐骨直肠窝脓肿27例,双侧坐骨直肠窝脓肿12例,直肠粘膜下脓肿5例,骨盆直肠间隙脓肿3例,直肠后间隙脓肿6例。

    2 治疗方法

    2.1 切开引流术 适用于肛门皮下脓肿,肛管后脓肿,直肠粘膜下脓肿。在俞穴或局麻下,先在脓肿顶部考虑引流通畅的部位,作一放射状切口,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敞开脓腔,排尽脓液。再用一手食伸入肛管直肠内,另一手用细球头探针从切口经脓腔轻轻细致寻找内口探出,沿探针作放射状切开,切开脓腔与内口之间的组织,并将切口略向肛窦上方延长,使之成为平坦创口,并切除感染之肛窦,彻底清除脓腐坏死组织。伤口开放引流,为使引流通畅,可切除部分皮肤。伤口置凡士林油沙填充引流,外用塔纱包扎固定。

    2.2 切开挂线术 适用于骨盆直肠间隙脓肿,直肠后间隙脓肿,坐骨直肠窝脓肿。术前备皮、灌肠,在腰俞穴麻醉下,截石位,术野常规消毒铺巾,如内口和脓肿在同一方位,可采用放射状切口。先在肛缘外与脓肿相应部位上,选择引流通畅位置,作一放射状小切口,用止血钳分开脓腔,放出脓液,再于肛管内放一盐水纱条,从小切口向脓肿内注入1%双氧水与亚甲蓝液适量,使脓腔壁和内口染色。如内口与肛管直肠相通,盐水纱条可见染色,借以确定内口位置和脓腔范围。再取出盐水纱条,如前法探寻内口,将探针从内口或肛窦处探出,由脓腔与内口的小切口间作一放射状切口,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敞开内口和脓腔,显露肛管直肠环,将橡皮筋由外向内引出,收紧结扎。肛管部位的切口和
脓腔内放凡士林油纱填充引流,塔纱包扎固定。双侧坐骨直肠窝脓肿手术选择多切口+挂线术,即双侧坐骨直肠窝脓肿各作一弧形切口,内口与肛管后间隙部位作放射状切口,其肛管直肠环以上部分挂线处理(切开挂线方法同前),弧形切口与肛管后切口之间的部分脓腔不切开,切开脓腔后用刮匙清除脓腔内的坏死组织,食指分开脓腔内的纤维间膈。脓腔及切口置油纱填充引流,引用塔纱包扎固定。直肠后间隙脓肿,则从后中齿线处可疑内口沿肛管作一放射状切口,达肛缘处3cm,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用中弯止血钳钝性分离,经肛尾韧带和肛提肌进入直肠后间隙脓肿。再用探针经脓腔瘘道从内口探出,按前法在后中肛管直肠环部挂线,脓腔内经后中切口放胶管引流,塔纱包扎固定。

    3 结果

    90例肛门皮下脓肿一次治愈,疗程12~30天,平均18天,肛管后脓肿24例一次治愈,疗程15~23天,平均18天;单侧坐骨直肠窝脓肿26例一次治愈,1例形成肛瘘,疗程20~35天,平均25天,双侧坐骨直肠窝脓肿12例一次治愈,疗程30~41天,平均36天;骨盆直肠间隙脓肿3例一次治愈,疗程16~29天,平均23天;直肠后间隙脓肿6例一次治愈,疗程18~29天,平均24天。

    4 讨论

    肛周脓肿一次性治愈的关键在于正确寻找原发感染病灶,即原发内口,根据不同位置的脓肿,适择适宜的术式,术中要彻底清除原发感染病灶及脓腔内的坏死组织;引流要彻底、通畅,切开脓腔后,要用食指中探查脓腔,分开脓腔内的纤维间膈,以利引流,引流口要里小外大;术中填塞脓腔的油纱要稍紧,术后48~72h解便后换药。早期换药填塞油纱松紧要适宜,防止皮肤过早粘合而形成桥形愈合。

   

    作者单位:405200重庆市梁平县中医院痔瘘科

作者: 邹国兴 2005-7-2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