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05年第5卷第1期预防医学

体表心电图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后合并室壁瘤的价值探讨

来源:INTERNET
摘要:室壁瘤是急性心肌梗死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发生率占10%~30%。由于室壁瘤系形态学概念,体表心电图诊断有一定局限性,其诊断标准不尽相同。本文对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资料进行分析,并对照心脏超声检查结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选出2003年8月以前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50例,其中男44例,女6例,年龄34~88岁。...

点击显示 收起

    室壁瘤是急性心肌梗死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发生率占10%~30%。由于室壁瘤系形态学概念,体表心电图诊断有一定局限性,其诊断标准不尽相同。本文对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资料进行分析,并对照心脏超声检查结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选出2003年8月以前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50例,其中男44例,女6例,年龄34~88岁。心电图心肌梗死定位:广泛前壁18例,前壁12例,前间隔7例,下壁13例。所选病例均符合以下条件:(1)病史、临床症状、心电图、心肌酶谱检查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2)发病后36h以内入院并有完整的12导联心电图记录,随访1年以上。统计ST段抬高幅度、形态、持续时间,统一采用以QRS波起始部为ST段的参考水平,ST段高度测量在J点后60ms处。对ST段抬高的标准判定则以弓背形抬高≥1.0mm,至少2~3个导联,对照住院后及门诊随访心脏超声检查诊断。

    2 结果

    50例中有5例(10%)合并室壁瘤,年龄68~78岁,均为急性广泛前壁心梗者,其中3例伴下壁心梗。超声诊断室壁瘤形成部位:心尖部1例,心尖及室间隔下段3例,室间隔中段1例。确诊时间:3例在发病后2个月以内,2例于6~8个月以内。其心电图均有ST段呈弓背形抬高1.0~3.0mm,持续3个月以上,最长已超过4年。其余45例(90%)未并发室壁瘤,呈弓背形抬高的ST段回落至正常范围的时间为:39例在1个月以内,11例在2~3个月以内。

    3 讨论

    本文中5例ST段呈弓背形抬高持续时间>3个月者,都发生了室壁瘤,发病率达100%,特别是广泛前壁心梗患者,发病率高达27.7%,表明心梗后ST段呈弓背形持续抬高与室壁瘤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对于心电图诊断标准方面,在ST段抬高幅度和持续时间上分歧较大。有学者认为ST段抬高持续1个月以上便可诊断室壁瘤。本文观察有6例ST段抬高持续>1个月,但<3个月者,并未发生室壁瘤,认为持续时间仍应以至少超过3个月为宜。关于ST段抬高幅度,若按Nielsen标准,前壁抬高需≥5.0mm,下壁≥2.0mm,其它部位≥3.0mm方有诊断价值。而本文观察,5例合并室壁瘤患者,心梗发病3个月后V 1 ~V 5 异联ST段持续抬高幅度均在1.0~3.0mm之间,并未达到5.0mm的标准,其中1例已随访4年。因此认为,心梗发病3个月以后,只要ST段仍是呈弓背形抬高,即使≥1.0mm,都有诊断价值,而≥2.0mm者价值更大。

    综上所述,心梗后ST段呈弓背形持续抬高仍是室壁瘤的一个较特异的表现,其产生机制和室壁瘤瘤壁与周围正常心肌组织存在矛盾运动,使其之间产生持续性损伤电流,从而表现为ST段持续性抬高有关。室壁瘤又分真性室壁瘤和假性室壁瘤,前者系梗死愈合过程中坏死心肌由结缔组织取代,受心腔压力的作用梗死区室壁向外凸形膨出。而后者为心脏室壁破裂所形成,真性室壁瘤又有急性与慢性之分,急性室壁瘤在心梗发病24h内形成,慢性室壁瘤一般在心梗发生15天后形成,由于心梗急性期ST段均有弓背形抬高,心电图对急性室壁瘤难以诊断,而需心脏超声确诊。对于慢性室壁瘤,心电图诊断仍有重要价值,因检查方便,费用低廉,可作为初步筛选诊断室壁瘤的一个重要检查方法之一。凡发现心梗患者有2个以上导联ST段呈弓背形抬高≥1.0mm持续3个月以上,均应高度提示合并室壁瘤可能,应建议做心脏超声检查并定期随访,以便及时明确诊断,为临床的治疗决策及预后评价提供重要信息。

   

    作者单位:400020重庆解放军第324中心医院特诊科

作者: 孙燕军 王苏平 2005-7-2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