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05年第5卷第1期预防医学

Prolene线双排连续缝合支气管残端42例

来源:INTERNET
摘要:1995年以来,我们在肺切除术中采用Prolene非吸收无损伤缝线双排连续交错缝合支气管残端42例,临床观察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42例中肺癌35例,肺结核3例,支气管扩张2例,肺囊肿2例。2手术方法麻醉选择双腔插管,术中单肺通气,肺血管结扎后切断,解剖相应的支气管,不宜游离太光、太长,以免影响血运。大直角钳钳夹预......

点击显示 收起

    1995年以来,我们在肺切除术中采用Prolene非吸收无损伤缝线双排连续交错缝合支气管残端42例,临床观察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42例中男35例,女7例。年龄38~69岁,平均年龄48.8岁。42例中肺癌35例,肺结核3例,支气管扩张2例,肺囊肿2例。

    2 手术方法

    麻醉选择双腔插管,术中单肺通气,肺血管结扎后切断,解剖相应的支气管,不宜游离太光、太长,以免影响血运。大直角钳钳夹预定切断的支气管远端,切断支气管,移去病肺,支气管残端开放缝合。用3-0Prolene线先在断端中点缝合一针,进针距切缘约0.8cm,打结后分别向两侧边缘连续缝合。缝至两侧边缘后再向中间折返连续缝合第二排,其进针点距切缘约0.5cm,最后在中间会合打结。手术方式中全肺切除8例,肺叶切除34例。

    3 结果

    全组42例无支气管残端瘘,无手术死亡。术后常规拍床边X线胸片,肺叶切除者,余肺膨胀良好,无显著刺激性咳嗽。其中12例术后3~6个月内复查纤支镜见支气管残端局部无粘膜糜烂,愈合面光整,有的隐约可见蓝色线埋藏在愈合上皮之下,无显著增生肉芽组织。

    4 讨论

    肺切除术目前仍是治疗肺癌的首选方法。肺切除术后发生支气管残端瘘的并发症已极少,总的发生率不到1% [1] 。但此并发症一旦发生,处理常较困难,多数不能一次引流解决问题,往往需多次扩创手术,甚则作胸廓成形,给病人带来极大痛苦。因此如何正确处理支气管残端仍是肺切除时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以往支气管残端处理多采用丝线间断缝合,此方法操作不便,且存在缝线反应,可靠性差。尔后,肺叶切除习惯采用双7号丝线结扎,操作简便,但亦存在明显的支气管残端炎症反应。在全肺切除时,因主支气管腔径较大,结扎法不宜作为首选。在其些癌肿靠近主支气管的病例,要保留稍长一段支气管残端才能可靠结扎,因此可能导致支气管残端癌细胞残留。支气管缝合器处理残端目前在城市大医院应用逐渐增多,该法比传统的手工缝合与结扎安全,省时,但材料费用较贵,难以在基层医院推广,且不利于年轻胸外科医师的培养。我们根据支气管缝合器双排金属钉的排列方式,设计应用3-0Prolene双头针线双排连续交错缝合,较好的弥补了以上各种方法的不足。此法的优点有:(1)双排连续缝合操作方便快捷,安全可靠。(2)Prolene线针细线滑,对组织损伤小,反应轻,残端不易产生肉芽组织。(3)缝线拉力均匀,残端粘膜对合严整,勿需加针修补及组织复盖。术毕检查残端时无一例出现漏气。因此我们认为Prolene线双排连续交错缝合是一种理想的支气管残端处理方法,更适应于边远地区或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黄孝迈,孙玉鹗.肺切除术及术后并发症.见:黄孝迈,秦文瀚,玉鹗主编.现代胸外科学.第二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7,389-402.

  

    作者单位:430014湖北省武汉中心医院胸外科

作者: 程义洪 易 凡 2005-7-2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