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05年第5卷第3期中医中药

自拟通胆汤治疗慢性胆囊炎497例临床报告

来源:INTERNET
摘要:慢性胆囊炎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疾病。我科在诊治过程中,发现多数患者伴有便秘,根据此种病情,我科自2000年以来采用自拟通胆汤以通肠利胆、疏肝降气的方法治疗此病497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2治疗方法以通肠利胆、疏肝降气为主,辨证加减。...

点击显示 收起

    慢性胆囊炎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疾病。我科在诊治过程中,发现多数患者伴有便秘,根据此种病情,我科自2000年以来采用自拟通胆汤以通肠利胆、疏肝降气的方法治疗此病497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诊断标准 诊断根据《肝胆病学》确立的诊断标准。(1)症状:消化不良表现为上腹饱胀、恶心、反酸等胃肠道症状。对脂肪餐耐受性差。右上腹或中上腹痛,少数可发生于胸骨后或向右肩胛下区放射,常持续性疼痛。(2)体征:右上腹压痛,莫菲氏征阳性,少数患者可有低热,有时扪及右上腹部胀大的胆囊等。(3)B超检查:常见胆囊壁增厚,超过3~5mm,壁毛糙,内透声差。
   
  1.2 一般资料 大部分病例均为门诊患者,共497例,均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年龄在30~65岁之间,其中男213例,女284例,合并肝内胆管炎者17例,合并胆系结石者21例。
    
  2 治疗方法
    
  以通肠利胆、疏肝降气为主,辨证加减。
   
  2.1 自拟通胆汤加减 柴胡9g,半夏10g,枳实10g,姜黄10g,黄芩10g,金钱草20g,灵仙10g,败酱草15g,郁金12g,茵陈15g。
   
  2.2 辨证加减 肝气郁结明显者加木香10g,元胡10g。腑实便秘明显者加川军5g,芒硝6g。脾胃虚弱明显者加云苓15g,白术15g,吴茱萸4g。每日1剂,水煎300ml,每次150ml口服,1日2次,12日为一疗程。

  3 结果
    
  3.1 疗效标准 痊愈:用药12日临床症状全部消失,莫菲氏征阴性,B超检查显示胆囊正常,随访1年无复发;有效:用药12日,临床症状消失,莫菲氏征弱阳性,B超检查示胆囊壁变薄,结石部分排出或无排出,随访半年以上未加重。

  3.2 治疗结果 痊愈476例,占95.8%。有效21例,占4.2%。
    
  4 病案举例
    
  患者,男,39岁,初诊2003年2月17日,主诉右上腹疼痛半年余,近日因饮酒后,疼痛加剧,并向右肩胛下区放射,大便干,其自行口服罗红霉素及消炎利胆片无效。查:莫菲氏征阳性,体温38.1℃。舌苔黄腻,质青瘀,脉弦滑。B超示,胆囊肿大约4.3~8.7cm,壁毛糙。
   
  遂给予中药:柴胡9g,半夏10g,枳实10g,姜黄10g,黄芩10g,金钱草20g,灵仙10g,败酱草15g,郁金10g,茵陈15g,川军5g(后下)、木香10g,元胡10g,赤芍10g1剂。水煎300ml,分2次口服。次日又诊,诸症状消失,体温正常,右上腹轻度压痛,又依上方2剂,诸症消失,至今未再发作。

  5 体会
    
  慢性胆囊炎的形成与各种因素有关,如饮食不节、情志所伤等均可导致肝胆疏泄不利,气阻络痹,而致胁肋胀痛,或日久气郁克脾,湿浊内生而成。肝胆湿热交蒸之证,湿热日久又可阻滞气血或病情迁延,耗伤脾胃而成虚实多变之证。
   
  此病多有便秘,而便秘又与胆囊炎互为因果,所以根据通肠即为利胆的理论,在治疗中,以通肠利胆,疏肝降气为主,随症加减。
    
  方中柴胡,疏肝解郁、和解退热、抗炎;半夏、枳实,降逆止呕、消痞散结,可促进胃肠及胆囊蠕动;姜黄、灵仙、通络止痛,可促进胆汁分泌及奥狄氏括约肌松弛;金钱草、茵陈、黄芩三味可清热、燥湿、利胆、排石、抗炎;败酱草可清热解毒,同时可增加胆汁分泌;郁金可凉血、化瘀,改善胆系微循环促进炎症好转。诸药合用,辨证加减,起到了通肠利胆、疏肝降气的效果。

  作者单位:054001河北省邢台县会宁镇卫生院

作者: 霍清龙 2005-7-2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