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05年第5卷第5期临床医学

糖尿病足56例临床分析

来源:INTERNET
摘要:糖尿病足(DF)是糖尿病(DM)的严重合并症,其致死致残率高,严重影响了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5亿糖尿病患者中15%以上将在生活的某一时间发生足溃疡和坏疽[1]。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56例糖尿病足的临床特点。其中1型185例,2型813例,DF患者56例,占6。...

点击显示 收起

    糖尿病足(DF)是糖尿病(DM)的严重合并症,其致死致残率高,严重影响了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据报道,全球约1.5亿糖尿病患者中15%以上将在生活的某一时间发生足溃疡和坏疽 [1]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56例糖尿病足的临床特点。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我院1999~2004年共收治DM患者998例。其中1型185例,2型813例,DF患者56例,占6.88%。DF病人年龄38~79岁,平均年龄58.5岁,病程3~26年,其中男32例,女24例。平均血糖18.5mmol/L,平均糖化血红蛋白10.5%。
   
  1.2 诊断标准 DM的诊断标准符合美国糖尿病协会(ADA)1999年标准,DF的判断依据是:足部分或全部红肿、溢脓、皮肤缺损,软组织坏死或骨质破坏,足部分或全部变黑坏死 [1] 。
   
  1.3 检查方法 (1)神经系统检查:包括温觉、痛觉、振动觉,S-W尼龙丝检查。(2)美国Hp-AC彩色超声诊断仪,测定双下肢动脉管径、血流峰时速度、血流量、管壁情况,并以此作为DM周围血管病变的诊断依据。

  2 结果
    
  2.1 分级 按Wagner分级 [2] ,其中0级无,1级(具有表浅溃疡)8例占14%,2级(具有深部溃疡)19例占33.9%,3级(具有骨髓炎和深部脓肿)17例占30%,4级(具有足前部坏疽)10例占17.8%,5级(具有足后部坏疽)2例占3.57%。

  2.2 诱因 56例患者中水泡破裂17例,鞋袜及鞋垫部不适摩擦伤11例,自发性溃疡14例,洗脚烫伤6例,修足不适5例,足癣2例,胼胝1例。
   
  2.3 感染 DF患者中,38例占67.9%创面分泌物细菌培养结果显示:金黄色葡萄球菌12例,奇异变形杆菌10例,铜绿假单胞菌8例,产气杆菌5例,表皮葡萄球菌3例。
    
  3 讨论
    
  DF作为DM的一个严重合并症,已引起糖尿病工作者的广泛关注。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对DF的定义是:DM患者由于合并神经病变及各种不同程度末梢血管病变而导致下肢感染,溃疡形成和深部组织的破坏 [2] 。DF的发病率随着我国糖尿病患者的增加及患者生存期的延长而有所增加。
    
  3.1 发病机制
   
  3.1.1 本组糖尿病足患者大部分有下肢血管病变和神经病变 考虑与患者长期血糖控制不满意和年龄较大有关,长期下肢血管病变使血管硬化狭窄,影响血供。长期神经病变可使足部皮肤痛觉、压力感觉域值上升,足底压力承受部位改变,这种情况下患者足部如出现损伤极易引致感染、溃疡、坏疽 [3,4] 。
   
  3.1.2 DM患者缺血足坏疽发生率较非DM患者高 其原因与糖尿病患者的高血糖及其蛋白非酶糖基化产物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及血栓形成,致使管腔狭窄或阻塞,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内皮细胞增生,红细胞变形能力下降,血小板聚集力增强,血液粘度增加有关,微循环发生障碍,导致肢端缺血溃烂、感染。有资料表明 [4] ,糖尿病在周围神经病变的早期即有交感神经病变,DF患者足背静脉氧分压显著高于非DF组,提示交感神经病变更严重。此时大量动脉短路开放,营养毛细血管网血量显著减少,组织缺血、缺氧出现皮肤大泡,从而引发自发性溃疡。此时降低的血供及神经的保护机能缺失使这些组织对创伤和感染不能作出适当反应,导致即使是很小伤口也难以愈合。
   
  3.1.3 发生糖尿病足因素 本组结果中67.9%的患者溃烂面中培养出细菌生长,其原因与以下因素有关:高血糖是一种良好培养基,为细菌入侵、滋生、繁殖提供了便利条件。高血糖致代谢紊乱,患者体内负氮平衡,免疫球蛋白、补体生成能力减弱,淋巴转化率降低,T细胞,B细胞和抗体数量减少,机体防御能力下降。高血糖使渗透压增高,中性粒细胞趋化,吞噬,杀菌能力降低 [5,6] 。
   
  3.2 预防 由于糖尿病的神经病变和血管病变尚不能彻底预防,因此DF整个防治过程中最重要的措施是教育病人对足部进行护理,并指导患者进行足部护理,每日查看足部和趾间有否水泡、抓伤或皮损,必要时用镜子查看足底。糖尿病患者足部是否有剪甲伤、鞋擦伤等皮肤破损,是否有趾甲病变、足部畸形等“高危”因素,足背动脉搏动是否异常减弱或消失。以便早发现微小破损,防病于未然 [2,6] 。
   
  消除危险因素,如患者有高血压高血脂症,应积极治疗,临床上也常用阿司匹林、潘生丁抑制血小板功能或采用尿激酶、链激酶为代表的促纤溶药物或蛇毒类抗凝药以缓解高凝状态,疏通血流,或用654-2以改善微循环等均可减少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从而间接减少DF的发生。本组糖尿病足,治愈24例,占42.86%,手术截肢22例,占39.2%,未愈出院8例(其中由于经济困难出院6例),死亡2例。说明糖尿病足预后差致残率高,病变严重的患者治愈率极低,因此本病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及预防非常重要。DF的预防关键是对糖尿病患者的足部护理,甚为重要,需严格控制血糖,让患者懂得足病的发病机理,需注意皮肤的完整性,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足部护理的教育是减少DF发生的最好方法 [2,3] 。
   
  总之,糖尿病足是以糖代谢紊乱为前提的综合因素的结果,其治疗较为复杂,因此,严格控制糖尿病的代谢紊乱,阻止或延缓神经病变和血管病变的发展,对降低DF的患病率和致残率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常宝城,潘常清.糖尿病足的诊断和治疗.国外医学·内分泌学分册,2002,22:25.
   
  2 廖二元,超楚生.内分泌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584:1592.
   
  3 周生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防治.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1,205.
   
  4 唐兰,朱西娥,李士明,等.老年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危险因素分析.中华老年医学杂志,1997,4(16):203-205.
   
  5 唐兰,朱西娥,费淑霞,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与足坏疽关系的探讨.中国糖尿病杂志,1997,5(1):48-19.
   
  6 姚君厘,杨永年,付华,等.糖尿病并发感染及其危险因素分析.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1998,4(8):216-218.
    

  作者单位:543002广西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内分泌科 

作者: 叶琪 2005-7-27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