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05年第5卷第7期

胫腓骨上段骨折石膏固定继发腓总神经损伤1例的体会

来源:中华医学研究杂志
摘要:1病历摘要患者,男,40岁,主因车祸致左胫腓骨上段骨折,X线对位对线良好,入院给予行石膏外固定,1周后更换石膏,未发现异常,八周后取除石膏,发现左足下垂,腓总神经损伤,急行腓总神经探查,见腓骨小头处腓总神经卡压,给予松解,术后观察六个月,效果不佳,后行胫后肌腱移位。1受伤机制胫腓骨上段骨折的受伤机制......

点击显示 收起

  1 病历摘要
    
  患者,男,40岁,主因车祸致左胫腓骨上段骨折,X线对位对线良好,入院给予行石膏外固定,1周后更换石膏,未发现异常,八周后取除石膏,发现左足下垂,腓总神经损伤,急行腓总神经探查,见腓骨小头处腓总神经卡压,给予松解,术后观察六个月,效果不佳,后行胫后肌腱移位。

  2 讨论
    
  2.1 受伤机制 胫腓骨上段骨折的受伤机制有直接暴力和间接受伤机制,直接暴力常常是交通事故或工农业外伤。

  2.2 骨段骨折的分类 胫腓骨上段有稳定骨折和不稳定骨折。
   
  2.3 骨折的诊断 胫腓骨上段骨折的症状与体征取决于受伤的严重程度和受伤机制。胫腓骨上段骨折的主要症状是疼痛。单纯腓骨骨折有时压痛并不重,易误诊为软组织损伤。胫腓骨上段骨折的直接合并神经损伤很少见,只是腓骨颈骨折容易合并腓总神经损伤。但是,每个胫腓骨骨折的病人必须要记录踝关节背伸、跖屈,足趾的背伸和跖屈以及足的皮肤感觉等神经系统的情况,以备晚期了解是否发生石膏压迫腓总神经损伤的情况,以及有无前筋膜间隔区综合征发生的征兆。胫腓骨上段骨折发生血管损伤可能性较大,胫前动脉在该处穿过骨间膜,骨折时容易损伤,或被附近的骨块压迫。胫腓骨上段骨折的病人,必须检查足背动脉和胫后动脉有无搏动,此外还要检查其他有关血运的体征,并作详细记载。软组织损伤的情况要仔细地估计。X线检查用于诊断,估计骨折愈合的程度,发现骨折的并发症及做必要的鉴别诊断。
   
  2.4 骨折的治疗 骨折的治疗方法分为闭合复位外固定,切开复位内固定和牵引等三种。大多数胫腓骨上段骨折能通过闭合复位和长腿石膏固定的治疗,获得良好的骨折位置、骨折愈合和基本正常的功能结果。复位时将患者置于整复床一端,牵引和整复。在达到满意复位后,在腓骨小头处和内外踝的骨突部位放上棉花和衬垫,先从足趾到胫骨结节打小腿石膏管型,待石膏定型后,再通过膝关节把石膏管型扩大到大腿根部。石膏通常把踝关节置于功能位。

  2.5 小结 小腿骨折继发神经损伤常常继发于软组织的肿胀和石膏对腓骨小头部位的压迫,在石膏固定时,注意在腓骨小头部位加垫,石膏固定24h要经常检查足趾的背伸和跖屈活动,来确定有无固定压迫的存在,压迫神经只要一个小时即可造成麻痹,但去除压迫即可恢复,压迫6~8h就可造成永久性的神经损伤,在任何情况下,只要怀疑有神经损伤,应立即打开石膏,一但有神经麻痹出现,在等待观察神经能否恢复期间,把足和踝关节放在中立位,用支具固定,防止跟腱的挛缩,在神经损伤后较好的办法是神经探查,探查腓总神经经过腓骨小头部位,同时行神经松解,必要时可行腓骨小头切除,如果足背伸能力最终不能恢复,只能行胫后肌腱移位,将胫后肌腱穿过骨间膜到背侧,与胫前肌腱缝合或固定于跗骨。  

  (编辑悦 铭)

  作者单位:041500山西省襄汾县人民医院

作者: 宋文艺 郭平 2006-8-1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