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05年第5卷第8期

理疗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应用

来源:中华医学研究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理疗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急性期应用超短波、针刺放血加火罐治疗,恢复期用电体操疗法。结果理疗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53例患者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结论理疗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观察理疗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 方法  急性期应用超短波、针刺放血加火罐治疗,恢复期用电体操疗法。 结果  理疗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53例患者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结论  理疗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理疗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任何年龄均可以发病,男性略多,起病后数小时或1~2日内症状和体征达高峰,严重者可有轴突变性,我科应用理疗的超短波、红外线、电体操等治疗面神经炎患者53例,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科53例,其中男32例,女21例,年龄4~70岁,平均24岁,病程2天~3个月。     

  1.2 临床表现 多为单侧面部表情肌瘫痪,额纹消失,不能皱额、蹙眉、眼裂、扩大、眼睑闭合不全,Bell现象,病侧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示齿时口角歪向健侧,角膜反射、眼及口轮匝肌反射均减退,部分患者下颌角及耳后压痛阳性,以单侧性发病者50例,双侧性发病者3例,其中治疗后复发者5例。    

  2 治疗方法    

  2.1 急性期 (1)在发病后1~2周,以超短波治疗为主。采用五官超短波,两圆形电极并置于患侧乳突和耳前。起病1~3天采用无热量治疗,每次10min,4天以后可采用微热量,每次15min,每天1次10~15次为1疗程。(2)红外线疗法比如:TDP、频谱均可,一般以茎乳突孔区为中心偏向患者面部照射,温热量,每次30min,每日1次,10~15次为1疗程。照射时注意以湿纱布(10~15层)保护眼部。(3)针刺放血加火罐疗法,取穴:主穴为下关、大迎、地仓、太阳穴等,辅穴为印堂、风池。患者侧卧患侧朝上,局部消毒,取准穴位,先以三棱针点刺微微出血,再用火罐分别扣于点刺后的穴位上,当局部出现罐斑后即可起罐。每日1次,每次取三个穴位,三次1个疗程。   

  2.2 恢复期 可用电体操疗法,根据病变情况选用电流波形及其他参数,点状电极作用于患侧面肌、额肌、眼轮匝肌、上额方肌和口轮匝肌运动点上(每次治疗三个部位,每部位治疗5~8min)剂量以见肌肉收缩为适度。刺激过强容易引起面肌痉挛。每日1次,10~15天为1疗程。本疗法亦于短波或红外线治疗后应用。

  3 结果    

  3.1 疗效判断标准 治愈:面部表情肌功能恢复正常,并未出现面肌痉挛。有效:面瘫明显减轻,无明显并发症。无效:面瘫无改善或发生面肌痉挛及其他并发症。   

  3.2 治疗效果 53例中治愈28例,其中1个疗程内治愈者18例,有效2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达94.3%,最短治疗1个疗程,最长治疗3个疗程。   

  3.3 典型病例 患者,男,23岁,工人。主诉因受凉后引起左侧耳后疼痛及左侧面部肌肉知觉减退,伴眼睛闭合不全10余天,曾在当地医院输液(抗生素+抗病毒药)及口服药治疗后,无明显好转,而来我科就诊。查:左侧面部表情肌瘫痪,额纹消失,眼裂扩大,病侧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示齿时口角歪向健侧。依体征诊断为面神经炎。经上述方法治疗20天,基本痊愈。    

  4 讨论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idiopathic facial palsy)又简称面神经炎或Bell麻痹(Bell palsy),是因为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所致的周围性面瘫痪。病因未完全阐明。因骨性的面神经管仅能容纳面神经通过,面神经一旦发生缺血、水肿,必然导致面神经受压。激发因素可能系风寒、病毒感染(如带状疱疹)和自主神经功能不稳等引起局部的神经营养血管痉挛,导致神经的缺血水肿 [1] ,可作为Guilloin-Barre综合征的一个体征。在面神经炎的治疗中,超短波疗法可以贯穿始终,因为它可以改善面神经和周围组织的血液循环,加强局部组织代谢,增强网状内皮系统功能,从而起到消炎消肿、减轻骨管内对神经的压力和松解组织粘连作用,它对神经功能的恢复和促进神经纤维的再生有着重要的作用 [2] 。面神经炎也属于中医学“风证”范畴,是邪气留于经脉,导致气血瘀阻,脉络不通,肌肤失养而成,面部是足阳明胃经所过之处,阳明经为多气多血之经为通经络、行气血之最要、按“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原则 [3] ;故取足阳明胃经的下关、大迎;弥可保具有营养周围神经的作用。再加拔罐调节负压,使温热邪毒直接泄出,同时产生自我溶血,促进机体自我调节,以达行气活血,消肿止痛,温经散寒之功效。   

  其他方面,也可结合药物治疗,早期可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如:地塞米松、服泼尼松、无环鸟苷等药物口服。   

  康复指导:只要患侧面肌活动即应尽早开始自我功能训练,可对着镜子做皱眉、举额、闭眼、露齿、鼓腮和吹口哨等动作,每日数次,每次数分钟,并辅以面部肌肉按摩。结合心理方面治疗,消除不良情绪的影响,则可取得更好疗效。 

  【参考文献】    

  1 王维治.神经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81.   

  2 王凭,雷欣.临床物理医学与康复.呼和浩特:内蒙古科学技术    出版社,1997,11(1):58.  

  3 安宝珍.浅刺治疗面神经炎.中国针灸,1997,11:676.    

  作者单位:523050广东东莞,东莞市万江医院理疗科

  (编辑 曲 全)

作者: 谢明花 2006-8-1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