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05年第5卷第8期

纳洛酮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对照研究

来源:中华医学研究杂志
摘要:自2000年5月~2004年5月采用纳洛酮治疗急性脑梗塞30例,对照组28例,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2一般资料治疗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50~74岁,平均61。CT诊断,多发脑梗塞7例,单灶脑梗塞18例,腔隙性脑梗塞5例。...

点击显示 收起

  自2000年5月~2004年5月采用纳洛酮治疗急性脑梗塞30例,对照组28例,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选择 入选病人均经过详细地询问病史、神经系统体检、CT检查确诊,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各类脑血管病诊断标准 [1] 。入选条件是:(1)发病不超过72h。(2)无活动性出血及出血倾向者。(3)既往无卒中史及遗留偏瘫失语者;(4)CT确诊者。   

  1.2 一般资料 治疗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50~74岁,平均61.8岁,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重型6例,中型17例,轻型7例。CT诊断,多发脑梗塞7例,单灶脑梗塞18例,腔隙性脑梗塞5例;按区域分,基底节区脑梗塞23例,小脑梗塞3例,脑干梗塞4例。对照组28例,男17例,女11例,年龄51~76岁,平均62.1岁,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重型5例,中型16例,轻型7例。CT诊断多发脑梗塞6例,单灶脑梗塞16例,腔隙性脑梗塞6例;按区域分,基底节区脑梗塞22例,小脑梗塞3例,脑干梗塞3例。治疗组与对照组病人在年龄、性别、既往史及相关病情对比上其差异均无显著性。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脉络宁30ml加入6%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静滴,每日1次,连用14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纳洛酮0.16~0.20mg加入5%GS或0.9%NS250ml中静滴,每日1次,连用14d。两组病人均同时服用阿司匹林,并予常规脑保护剂,调控血压,降脂等治疗。   

  1.4 疗效判定 按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临床疗效判定标准 [2] 。基本痊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病残程度为0级;显著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病残程度1~3级;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无变化: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7%;恶化:功能缺损评分无减少或增加;死亡。其中,无变化、恶化和死亡病例均视为无效。    

  2 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略)

  从表1中看出治疗组有效率86.7%,对照组有效率75%,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治疗组显效率66.7%,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    

  3 讨论    

  治疗急性脑梗塞要力求及时恢复缺血局部的脑血流量,保护脑组织免受进一步缺血和再灌注损伤,促进侧枝循环,防止脑内盗血和继发脑水肿 [2] 。   

  研究证实,内源性阿片肽与急性脑缺血损伤的病理过程密切相关,在其病变演化中起着重要作用,纳洛酮对脑缺血的治疗已取得较好的疗效,其机制是多机制的综合效应 [3] 。纳洛酮可有效阻断内源性阿片肽介导的毒性作用,改变细胞膜对钙离子的通透性,防止脂质过氧化,稳定溶酶体、抑制血小板聚集等,减轻脑水肿,阻断缺血性链锁;同时,具有抗凝、降低血粘滞度,增加血流量,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纳洛酮还具有催醒作用,其机理除上述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机制有关外,有人认为是纳洛酮对意识障碍的非特异性催醒作用的体现。    

  我们通过30例急性脑梗塞临床疗效的对照研究,纳洛酮能显著提高疗效,且使用安全,无明显不良反应,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 中华神经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6.   

  2 郭玉璞,王文志,李允德.中国脑血管病治疗专家论集.沈阳:沈    阳出版社,1995,30.   

  3 孟庆林.纳洛酮治疗脑梗塞作用机制的探讨.医学综述,2000,6(1):38-39.    

  作者单位:476400河南省夏邑县食品药品监管局 

  (编辑:海 涛)   

作者: 韩元启 2006-8-1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