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05年第5卷第10期

五黄油在烧伤创面中的应用

来源:中华医学研究杂志
摘要:【摘要】五黄油是江西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烧伤中心研制的一种治疗烧伤的中药制剂。我院于1995年引进这一新项目,经临床对400例烧伤病人采用五黄油暴露、半暴露、包扎疗法后疗效的观察,得出五黄油应用于烧伤创面可以缩短病程,减轻病人痛苦以及减少住院费用等优点。【关键词】五黄油。烧伤创面。...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五黄油是江西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烧伤中心研制的一种治疗烧伤的中药制剂。是将黄柏、黄连、黄芩、生大黄、熟大黄加入植物油中精制而成。其外用有收敛、去腐、生肌、清凉解毒、促进肉芽和上皮生长的功能。我院于1995年引进这一新项目,经临床对400例烧伤病人采用五黄油暴露、半暴露、包扎疗法后疗效的观察,得出五黄油应用于烧伤创面可以缩短病程,减轻病人痛苦以及减少住院费用等优点。

    【关键词】  五黄油;烧伤创面;应用方法
   
    目前,烧伤外用药种类繁多,各地区使用的外用药不尽相同,下面介绍我们使用五黄油治疗烧伤创面的情况。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自1995~1999年病人总数400例,烧伤面积6%~54%,深度为浅Ⅱ°~Ⅲ°,年龄1~60岁,其中男300例,女100例,平均住院天数浅Ⅱ° 2周,深Ⅱ° 3周,Ⅲ°面积10%以下植皮者30天左右。

  1.2  换药方面

  1.2.1  暴露疗法  用外用盐水清洗创面,有水泡者可用无菌注射器抽吸水泡内液体,保持腐皮完整,然后用纱布浸五黄油轻涂于创面上,如创面渗出不多,可不定期地在创面上涂药。本方法适用于面积<10%,深度为Ⅰ°或浅Ⅱ°,渗出不多,无感染或轻度感染的创面。小儿烧伤及感染较重的创面不宜使用。

  1.2.2  半暴露疗法  用外用盐水清洗创面,然后用浸透了五黄油的单层纱布贴覆于创面上,其间不留间隙,本方法适用于会阴、胸腹等部位。如果面积较小无感染,暴露干燥的创面可在药痂下自然愈合,如创面分泌物多且积液感染时应剪开排脓或更换五黄油纱布,换药时间为每天1次或隔日1次。感染严重及休克期病人不宜采用此种方法。

  1.2.3  包扎疗法  在半暴露的基础上加4~7层纱布,用绷带适度加压包扎,包扎时应注意保持肢体处于功能位置,并注意观察未梢血液循环,适用于在无保暖措施及保护性隔离条件下四肢、胸腹及背部的肉芽创面或手术后感染严重的创面,绿脓杆菌感染的创面不宜采用此法。

  2  典型病例

    患者,女,49岁,自1999年3月19日11时不慎被火焰烧伤前胸,双手及前臂1/3处,前胸创面基底潮红为浅Ⅱ°,双手基底红白相间为深Ⅱ°,烧伤面积为13%,收入住院,浅Ⅱ°创面采用五黄油纱布半暴露疗法,深Ⅱ°采用包扎疗法,经25天创面愈合,于4月15日出院。

  3  观察与体会

  五黄油中的主要成分为黄芩、黄柏、黄连、生大黄、熟大黄。不但有抗感染、抗病毒的作用,而且能缩短炎症的病理过程,增强机体免疫力,故广泛应用于烧伤休克期、感染期及恢复期的创面。在半暴露疗法和包扎疗法中的五黄油纱布均是单层,便于创面分泌物的引流,减少坏死组织吸收和减轻感染,油质纱布与脓性分泌物易分离,故换药时出血少,减轻疼痛。暴露疗法操作简单,成本低。包扎疗法适用于各种条件下的病房,并且可防止水分丢失,保护肉芽创面,利于创面植皮,术后包扎利于皮片和敷料的固定。

  在换药的整个过程中,均应严格无菌技术操作,保持创面干燥,勿受压,注意室温,要求冬季32℃~34℃,夏季28℃~30℃;相对湿度40%,大面积烧伤病人实行保护性隔离,应单独放置在有保暖设备的房间,防止交叉感染。小面积半暴露疗法可用鹅颈灯烘烤,既可保暖又可保持创面干燥,中等面积可用取暖器和有保暖设备的床单位。

  4  小结

  五黄油为纯中药油性制剂,无任何毒副作用,成本较其他烧伤外用药低,可减轻病人经济负担。在烧伤治疗过程上针对不同部位不同时期的创面及病人病情,病房环境选用不同方法,有利于创面的修复,一定程度上缩短了病程,是一种理想烧伤创面外用药,值得推广。

  作者单位: 333300 江西乐平,乐平市中医院院长办公室

  (编辑:文  静)

作者: 王美云 2006-8-1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