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05年第5卷第12期

小针刀治疗造瘘口狭窄

来源:中华医学研究杂志
摘要:笔者自1996年开始利用小针刀治疗造瘘口狭窄,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小肠造口1例,病人为家族性息肉病行全结肠切除。狭窄发生距离手术时间4天~2年。2病情分度按病情轻重自拟分为三度:Ⅰ度:病人排便不出,腹胀重,并有阵发性腹痛。...

点击显示 收起

     笔者自1996年开始利用小针刀治疗造瘘口狭窄,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9例,男11例,女8例;年龄45~78岁,平均61岁;大肠造口18例,其中8例为大肠癌MILE 术后,10例为HARTMAN 术后。小肠造口1例,病人为家族性息肉病行全结肠切除。狭窄发生距离手术时间4天~2年。

  1.2  病情分度 

  按病情轻重自拟分为三度:Ⅰ度:病人排便不出,腹胀重,并有阵发性腹痛;造瘘口进入一食指困难。瘘口肠段周围狭窄明显,多呈环周性。Ⅱ度:病人排便困难,排气可,腹胀,偶有腹痛。造瘘口可以进入一食指,可感到瘘口肠段周围狭窄,呈环周或部分性。Ⅲ度:病人排气可,排便不畅,阵发腹胀,无腹痛。造瘘口可进入一个半食指,瘘口肠段周围部分狭窄。

  1.3  手术方法 

  住院病人床边、出院病人门诊即可。瘘口及周围皮肤消毒后,离开瘘口2cm,根据狭窄情况环周或局部注射利多卡因麻醉后,食指伸入瘘口作为引导,用侧开刃小针刀(刀刃朝外),由麻醉进针处刺入,手指可感到针刀位置,Ⅰ度狭窄分次进针,沿肠壁四周呈十字性切开;Ⅱ度则根据情况分次进针切开两至三处;Ⅲ度仅狭窄处条索切开。针刀呈拉锯样运行,刀尖不可进入腹腔。直至狭窄完全松解,造瘘口可伸入二指,小肠造瘘一指即可。小针刀刀宽1~2mm,术后可用纱布压迫止血,无须敷料包扎。

  2  结果

  本组19例,用此法均一次治愈,术后病人排气、排便通畅,腹胀、腹痛均消失。门诊病人手术结束后即可离院,本组病例无复发者。

  3  讨论

  大肠手术后造瘘口狭窄是常见并发症之一,发生率不高。统计本院1996年来手术病例1000余例,仅有19例发生,发病率不到2%。

  发病原因:一是手术时腹直肌前鞘切开范围不够,导致造瘘口环形狭窄,此类可发生Ⅰ度狭窄;二是一侧腹直肌前鞘切开不足或腹直肌挛缩、炎症粘连,多为Ⅱ、Ⅲ度狭窄;三是造瘘口周围血肿机化粘连。

  造瘘口狭窄一旦发生,病人很痛苦。以往处理方式:手术早期发生多用扩张疗法,病人痛苦,须反复扩张,疗效不确切,效果不理想。手术后时间长者甚至需要住院再次手术治疗,重建瘘口。住院费用高,部分病人甚至可发生造瘘口内陷。

  小针刀是由金属材料做成的在形状上似针又似刀的一种针灸用具,是在古代九针中的镵针、锋针等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外科用手术刀而发展形成的,是与软组织松解手术有机结合的产物,已有十多年的历史、近几年有进一步发展的趋势,并为世人所重视。 小针刀疗法是一种介于手术方法和非手术疗法之间的闭合性松解术。小针刀多为自行制作,其形状和长短略有不同,一般为10~15cm左右,直径为0.4~1.2mm不等。分手持柄、针身、针刀三部分。针刀宽度一般与针体直径相等,刃口锋利。也有的是用外科小号刀片改制,有的是用牙科探针改制而成。小针刀在应用前必须高压灭菌、或经酒精浸泡消毒。

  小针刀多用于治疗颈椎病、腱鞘炎、腰肌劳损等疾病。笔者用来治疗造瘘口狭窄,感到小针刀疗法的优点是治疗过程操作简单,不受任何环境和条件的限制。治疗时切口小,不用缝合,对人体组织的损伤也小,且不易引起感染,无不良反应,病人也无明显痛苦和恐惧感,术后无需休息,疗效好,费用低廉。

  注意事项:(1)由于小针刀疗法是在非直视下进行操作治疗,如果造瘘口局部解剖不熟悉,手法不当,容易造成损伤,因此医生必须做到熟悉解剖位置,以提高操作的准确性和提高疗效。(2)注意无菌操作,针刀和手术部位均应严格消毒。(3)合并造瘘口疝、造瘘口周急性炎症、病人有出凝血障碍者不宜用此治疗。

  作者单位: 1 266200 山东即墨,即墨市人民医院

        2 266200 山东即墨,即墨市120急救高度指挥中心

  (编辑:海  涛)


 

作者: 杨乃坤,江梅,宋云杰 2006-8-1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