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05年第5卷第12期

加强医院放射防护管理的体会

来源:中华医学研究杂志
摘要:方法按照国家有关法规、标准,采取以基础管理为主,定期教育检测为辅,归档分类总结的方法。结果在实践中提高了管理人员放射防护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结论为放射防护的教育、科研、培训提供了便捷的通道。【关键词】综合性医院。...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防止射线对医护人员、患者及公众造成危害,提高医疗诊断质量。 方法  按照国家有关法规、标准,采取以基础管理为主,定期教育检测为辅,归档分类总结的方法。结果  在实践中提高了管理人员放射防护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结论  为放射防护的教育、科研、培训提供了便捷的通道。

    【关键词】  综合性医院;放射防护;管理
  
    放射防护管理是放射卫生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放射防护实践的重要内容。开展放射防护管理是合理应用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技术、发展国民经济的需要,是保护放射工作人员和公众健康与安全的需要。因此,放射防护管理应作为控制放射性危害的一项重要措施,是医院管理中主要环节之一。

  放射防护管理是以我国颁布的《职业病防治法》、《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放射防护条例》为主的有关法规和标准为依据。因此,进行放射防护管理的过程,亦即法规与标准贯彻实施的过程。我院通过建立和完善监督管理体系,促使医院放射防护管理工作逐步进入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取得了十分明显效果。现将几年来我院放射防护工作介绍如下。

  1  基本情况  

  我院系国家卫生部直属三级甲医院,是山东省医疗、教学、科研和预防保健的中心。医院先后投入使用了系列数字式人体检测设备;双台高档16层螺旋CT;亚洲首台GE公司的双梯度3T磁共振;全国首台西门子公司的DR;德国神经导航系统;国内首台飞利浦公司高档彩色超声诊断仪;西门子公司三维心脏高能放疗加速器;德国拜尔公司高档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有各类型的射线装置和密封型放射源治疗机共20余台。其所占用资金相当于我院全部资金的23%以上,使用开放型放射性核素数种,年用量超过1万mCi,有放射工作者二百余人,射线的应用范围几乎涉及临床各科室,成为日常医疗工作及不断提高质量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为了加强放射防护管理,我们根据放射工作的特点,采取了以下几项措施。

  2  管理措施

  2.1  分级管理,各司其职

  2.1.1  医院放射防护管理委员会 

  由一名副院长担任主任委员,医院主管部门负责人及主要放射工作单位科室主任为委员,形成了三级管理体系。委员会的职责是:建立建全各项规章制度和质量保证制度,定期组织召开例会,对放射工作的立项、设备的引进以及防护的配置等进行论证,提出实施方案与计划,为医院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2.1.2  医院国有资产管理处 

  为医院放射防护管理委员会的常设办事机构,又系放射防护管理办公室。负责全院放射防护工作的计划、总结、协调、检查、制订各项规章制度,收集信息、数据,制定先进措施,依照法规办理相关的许可登记手续。

  2.1.3  医院门诊部 

  负责组织放射工作人员进行放射操作技术与防护知识的培训,组织有关人员学习法规和标准、个人剂量监测、健康检查、配合放射防护机构进行执法监督。办公室设专人负责上述放射防护工作。

  2.1.4  医务处 

  有专人负责医疗照射管理,研究选择执行法规标准的适宜技术途径和措施,保证辐射装置在医疗工作中的使用安全。

  2.1.5  保卫处 

  负责放射源的安全管理,防止遗失。

  2.1.6  各放射工作科室 

  由科主任指定专业技术人员为兼职放射防护监督员,负责本科室的放射防护管理制度以及安全操作规程与监督执行。
上述三级放射防护管理模式,确保我院放射防护工作高效有序地运行。

  2.2  进行法制教育,增强防护意识 

  国家颁布的《职业病防治法》、《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放射防护条例》以及专项法规和标准等是进行放射防护管理的依据。法制观念与防护意识的增加是搞好自主管理的思想基础。为此,我们除组织放射工作人员参加省市级放射防护机构举办的防护知识培训外,还组织放射防护工作的各级领导及办事人员学习上述有关法制与标准,并结合具体防护事项对照学习,普遍认识到从事放射工作应知法守法,有法必依;从事医学射线应用不仅保护自体免受射线危害,而且要顾及接受放射诊疗患者的安危,从而促进了人们对安全质量的需求,提高了广大医护人员研究新问题、解决新问题,不断发展和创新安全措施,给广大医疗人员和患者提供高质量、高科技的诊疗手段意识。形成了从上到下都重视放射防护工作,树立“让工作和生活变得更安全、更健康、更愉快”是各国人民共同的期盼和追求,也是我们共同奋斗的目标。

  2.3  搞好立项、论证、设计,做到防护配套设施同步到位 

  国家法规规定:“新建、扩建、改建放射性工作场所的防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审批,同时施工,同时验收投产”(简称“三同时”)。我院遵循这一规定,对拟建放射工作场所,首先进行可行性论证,并请有资质的设计单位进行配套设施的放射治疗工作场所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评价报告书,由省卫生厅组织有关专家对放射防护效果评价报告书进行审核,对放射防护设施及安全联锁装置进行现场勘察验收后,取得竣工验收许可书方可竣工。做到一次报批通过,实现“三同时”。这既是我们自觉遵纪守法的义务,又可避免因设计不合理拖延拟建项目的审批时间和造成卫生资源的浪费。

  2.4  定期自检自查,防止放射设备和防护用品带“病”运行 

  放射设备或防护用品的性能因久用或疏于检修发生变化,将会涉及放射工作者和接受放射诊疗患者的安全。例如,透视X射线机的荧光屏或影像增强器老化,灵敏度下降、诊断医生必须加大毫安量才能获得诊断影像的清晰度。但是患者的皮肤入射剂量及床边透视人员接受的散射线剂量均与所用毫安量大致呈正比关系。放射防护用品,例如铅胶衣之类,久用加之保管不善,使橡胶老化折裂,失去原有的防护功能,继续使用,达不到应有的防护目的。类似上述情况,单纯依靠防护监督机构定期来我院进行防护检测是不够的,我们主要依靠各科室的防护监督员会同医生与技术人员,在工作实践中进行自检自查,发现问题,随时上报院放射防护管理办公室,协商解决,确保医生与患者的安全。

  2.5  管理与科学实践相结合,做到放射防护最优化 

  放射防护是一项比较复杂的专项技术工作。对一项放射性工作的设计,涉及到诸多因素和设计参数,需依赖于一定的科学实验研究。例如,我院皮肤科拟开展应用90sr-Y皮肤敷贴器进行某些皮肤病的治疗工作,需建立保证周围公众安全的敷贴治疗室以及保证操作者治疗方便和安全的防护屏。90sr-90Y属于β放射源,它们即放出不同能量的β射线,又在与物质相互作用时发出较高能量的韧致辐射(X射线)。治疗室四壁以及室内防护屏需用多源的屏蔽材料,做成何种形式,既不影响治疗操作又可在室外观察,保证操作者和室外公众的安全,无现成资料可以借鉴。我们在有关放射防护专家的协助指导下,通过对不同厚度的屏蔽材料进行实际测量和现场模拟实验监测,设计制造了一套防护屏蔽。经监测,不仅达到上述防护要求,而且还避免了资金的浪费,符合放射防护最优化的原则。

  2.6  实施档案管理,做到事事有据可查 

  档案管理是放射防护管理的一项重要措施。我们对下列事项均建立了科学档案:(1)建设项目的放射防护评价报告书;(2)各项放射工作的放射防护统计表(包括项目名称、建设单位、立项审批机关、工程规模、人员结构、放射源的活度、规格、生产单位、场址环境、“三废”的产生和排放;操作规程、工作场所的布局和标志以及放射防护管理制度等14项内容);(3)射线装置及放射源的技术资料(包括说明书、质控监测报告、检修和更换配件记录等);(4)放射防护设施与装置的设计资料(包括房间配置和面积的平面图,所有屏蔽材料及厚度、施工制造单位及造价、防护效果监测报告等);(5)放射工作人员的个人档案以及个人剂量监测和健康检查记录等;(6)放射事故与防护评价资料。
以上内容均建立档案输入微机数据库,随时可查阅调用。

  3  讨论

  3.1  将自主管理为自觉行为,从思想上解决好以下两个问题  (1)单位领导应树立放射防护自主管理的意识,对医院放射工作进行执法监督管理和遵法自主管理的目的是一样的,都是为保障放射工作者,接受放射诊疗的患者和公众的健康与安全,这与医院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宗旨是完全一致的。因此,单位领导应树立放射防护自主管理的意识,变被动接受监督管理为自觉进行自主管理。(2)知法规,懂防护,才能有自觉行动。放射防护管理人员和放射人员要自觉接受防护和岗位专业知识培训,上岗后的法规,有关标准和基本防护知识的继续教育,增强法制观念,这是搞好自主管理的思想基础。

  3.2  要将自主管理从一般形式化上升为科学有效的实效管理,需做到以下两点  (1)求教于有关放射防护专家并与必要的科学实验相结合 ,使放射防护工作和设计具有科学性与可行性。(2)进行科学的档案管理。

  将档案管理工作作为医院目标管理责任制的一部门纳入医院科室目标考核,明确放射防护监督员在日常工作中做好各项记录,每半年将整理好记录上报放射防护办公室负责人,经核查后交档案室归档,在全院形成一个有效的管理网络。

  通过上述两项措施,防护管理人员即可从管理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防护管理水平和防护技术水平。

  作者单位:250012 山东济南,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国有资产管理处

  (编辑:悦  铭)


 

作者: 武静 2006-8-1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