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05年第5卷第12期

巨大疝及嵌顿性腹股沟斜疝修补术的改进

来源:中华医学研究杂志
摘要:我们采用改进的腹股沟斜疝修补术治疗巨大及嵌顿性腹股沟斜疝24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8%,巨大斜疝17例,其中60岁以上者3例,一般嵌顿性斜疝6例,其中60岁以上者2例,术后复发性斜疝嵌顿1例。(2)在精索的下方由内环向下内切开腹横筋膜,在腹横筋膜下腹膜前将疝囊颈完全切断,近侧端4号丝线内荷包或间断缝合结扎,......

点击显示 收起

     我们采用改进的腹股沟斜疝修补术治疗巨大及嵌顿性腹股沟斜疝24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24例,均为男性,年龄21~65岁,平均38岁,其中60岁以上者5例,占20.8%,巨大斜疝17例,其中60岁以上者3例,一般嵌顿性斜疝6例,其中60岁以上者2例,术后复发性斜疝嵌顿1例。

  1.2  手术操作要点 

  (1)常规显露并游离精索,找到并打开疝囊,暂不处理,还纳疝内容物,用食指经疝囊颈进入腹腔常规探查;(2)在精索的下方由内环向下内切开腹横筋膜,在腹横筋膜下腹膜前将疝囊颈完全切断,近侧端4号丝线内荷包或间断缝合结扎,远侧端旷置,用4号丝线在精索下方内环口处将切开的腹横筋膜上下两侧叶重叠间断缝合,一般使内环能容一食指尖通过即可。由内环依次向下内将腹横筋膜上下两侧叶重叠间断缝合3~4针,加强修补内环,腹横筋膜,加强腹股沟管前壁,采用佛格逊氏法以联合腱与腹股沟韧带缝合加强,或者联合腱不明显时,将腹外斜肌腱膜内侧叶(上侧叶)在精索前与腹股沟韧带缝合3~5针,再将腹外斜肌腱膜外侧叶(下侧叶)重叠缝合于腹外斜肌腱膜内侧叶上。

  2  结果

  本组均临床治愈,无死亡。随诊18例,随诊率75%。随诊时间4个月~3年。术后均无复发,无术后并发症。

  3  讨论

  从腹横筋膜下腹膜前将疝囊颈完全切断缝合,消除了疝的存在,出口避免了由于粘连造成疝囊呈多形或分叉形,误将疝囊与疝囊间的狭窄部位误认为疝囊颈而结扎。遗留部分疝囊颈,成为术后复发的条件,而造成手术失败,有1例术后复发性嵌顿性斜疝经再次手术证实为没有真正做到疝囊高位结扎,遗留部分疝囊颈所致。

  疝发生后,腹横筋膜最先出现病理变化,尤其是巨大疝,嵌顿性疝,腹横筋膜常常出现不同程度的撕裂,缺损,疝修补术的近代观点认为应该把重点放在腹横筋膜及其附件的加强,并认为腹横筋是防止疝复发的主要屏障。同时亦是修补的重点层次。因此在斜疝的修补中必须重视出现病理性变化的腹横筋膜,本组方法是从内环向下切开横筋膜,将内环口处切开的腹横筋膜上下两侧叶重叠缝合以纠正扩大的内环口,关闭了疝复发的闸门,由内环向下内依次将腹横筋膜上下两侧叶重叠缝合,加强修补了腹横筋膜,恢复其解剖上的完整性和连续性。相当于加强腹股沟管的后壁,防止疝复发。

  加强腹股沟管的前壁,本组采用佛格逊氏法以联合腱与腹股沟韧带缝合加强15例,以腹外斜肌腱膜内壁在精索前与腹股沟韧带腱膜样组织缝合,避免因两种不同组织张力不同,结构和性能不同的组织而易造成撕裂或愈合不佳,导致复发。

  本组病例经随访均无复发,无术后并发症。本手术方法相当于同时加强了腹股沟管的前后壁,真正地做到疝囊的高位结扎修补,尤其对于青壮年,老年患者的巨大复杂的及嵌顿性的腹股沟斜疝的治疗取得满意效果,操作方法简单,疗效肯定。

  作者单位: 650300 云南安宁,安宁市中医院外科

  (编辑:李  弋)

作者: 魏广艺 2006-8-1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