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06年第6卷第1期

消化系统症状与临床误诊病例浅析

来源:中华医学研究杂志
摘要:在内科临床实践中,我们注意到许多系统的疾病在其病程中可出现消化系统症状,而且有相当一部分患者是以消化系统症状为主诉来就诊,极易被误诊为消化系统疾病,从而造成治疗失当。笔者在江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消化科临床实践期间,就亲自遇到数例这类曾被误诊的患者,颇有体会,现将2例报告如下。1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

点击显示 收起

  在内科临床实践中,我们注意到许多系统的疾病在其病程中可出现消化系统症状,而且有相当一部分患者是以消化系统症状为主诉来就诊,极易被误诊为消化系统疾病,从而造成治疗失当。笔者在江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消化科临床实践期间,就亲自遇到数例这类曾被误诊的患者,颇有体会,现将2例报告如下。

  1  病历摘要

  1.1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患者,女,52岁,因“腹泻20余天,加重伴呕吐10余天”入院,来我院之前,曾在省内某大医院诊断为“霉菌性肠炎”、“结肠炎”,给予抗炎、对症支持治疗半月,病情无明显好转,腹泻呕吐日渐加重,患者日渐衰竭,遂转中医院治疗。查体:生命体征尚平稳,重度脱水貌,表情淡漠,抬入病房,被动体位,神志尚清,形体极度消瘦,甲状腺无明显肿大,心肺可,腹部凹陷,无肠型和蠕动波,肠鸣音亢进,余无明显阳性体征。拟诊为:中医:泄泻;西医:腹泻呕吐原因待查:(1)急性胃肠炎?(2)霍乱?治疗上中药予以健脾温肾,涩肠止泻汤剂口服,日1剂,西药抗炎、对症支持治疗1周,腹泻呕吐仍无明显好转,各项常规检查无明显异常,亦未找到霍乱弧菌,诊断不明。遂请示上级医师,经详细追问病史,患者诉近1个月来,时感颈部不适,吞咽时明显,上级医师指示抽血查FT3、FT4、TSH,结果FT3、FT4升高,TSH减低,进一步查I31I摄取率增高,于是西医诊断确定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立即调整治疗用药,除对症支持外,加用他巴唑片10mg,3次/d,心得安片10mg,3次/d,治疗1周,患者病情逐渐缓解,腹泻呕吐停止,精神转佳,体力恢复,带药出院巩固治疗。
  
  讨论:中老年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又称为淡漠型或无力型和隐蔽型,其特点为:(1)发病较隐袭;(2)临床表现不典型,常突出某一系统的症状,尤其是心血管和胃肠道症状;(3)眼病和高代谢症群表现较少,甲状腺常不肿大,但甲状腺结节的发生率较高,尤其是女性病人;(4)血清总T4测定可在正常范围,但131I摄取率增高,FT3、FT4则常见上升,高敏感血清TSH可为低值或测不出,T3抑制试验呈不抑制反应;(5)全身症状较重,羸弱,明显消瘦,全身衰竭,抑郁淡漠,有时神志迷糊,甚则昏迷。故中老年甲亢易被漏诊、误诊,临床上必须提高警惕。

  1.2  流行性出血热  患者,女,56岁,农民,因“呕吐、腹痛1周,呕吐鲜血1次”入院。患者诉半月前田间劳作后出现畏寒、头痛、发热等不适,在当地村卫生室检查,诊断为“感冒”,予以感冒药口服后症状消失,1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呕吐、腹痛,未引起重视,今晨呕吐加剧,并呕吐鲜血1次,约100ml,遂急由家属送入我院求治。查体:T 37.8℃,P 86次/min,R 21次/min,BP 90/60mmHg 神志清,急性病容,精神极差,心肺可,腹肌稍紧张,剑突下压痛,无反跳痛,肋椎角有叩击痛,腋下及侧背部有散在出血点,有抓痕,余未见明显阳性体征,当时查血常规:白细胞15×109/L,淋巴细胞0.45,血小板90×109/L,尿常规;蛋白(++),红细胞(+),白细胞(++),管型(++)。查血尿素氮明显升高,血钾偏高。诊断起初考虑:(1)胃溃疡;(2)急性肾小球肾炎;(3)血液病?给予制酸止血对症治疗3天,症状毫无缓解,期间又呕血3次,量不多,患者呕吐加剧,极度虚弱,卧床不起,时有发热,体温最高达39℃。遂通知病重,组织科内讨论,上级医师详细追问病史,患者居家地处疫区,鼠类较多,进一步体检后指示该病人当考虑流行性出血热,可先试用糖皮质激素,看症状有无缓解,同时查特异性IgM抗体和特异性IgG抗体,监测肾功能。遂每日给予地塞米松5mg肌注,2天后患者呕吐减轻,精神好转,未再呕血,查IgM阳性,IgG抗体效价递增,从而证明诊断成立。遂调整用药,除补液对症支持外,以氢化可的松200mg加入葡萄糖液50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病毒唑1000mg加入葡萄糖液500ml静脉滴注,每日2次,连用4天患者诸症消失,血、尿、肾功能等检查明显好转出院,坚持门诊治疗。
  
  讨论:流行性出血热(EHF)是由病毒引起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其发病后可造成心、肾、肺、气管、胃肠道、垂体、肾上腺等全身多器官损害而出现相应系统的临床表现,其潜伏期一般为2周,少数病人可有前驱症状,表现为上呼吸道卡他症状或胃肠道功能失调。临床上可分为发热期、低血压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等五期,各期可有交叉重叠。
  
  该病在少尿期胃肠道症状和出血显著,病人可有顽固性呕吐、腹痛、便血等,极易被误诊为消化性溃疡,但其实验室检查可有血象白细胞总数增高,淋巴细胞增多,血小板下降,尿检有蛋白、红细胞、白细胞、管型等以及特异性IgM阳性,血清特异性IgG抗体效价递增,并可出现水、电解质紊乱、氮质血症等较显著,体检可见软腭,腋下出血点,肋椎角叩击痛,结合流行病学居住疫区与鼠类有直接或间接接触史等可作出诊断,该类病人临床并非少见,应引起重视。

  2  体会

  在临床工作中,由于受主客观多方面因素的限制,误诊是在所难免的。由于临床误诊,不仅贻误了病情,而且错过了治疗时机会直接危及患者生命。由此给患者及其亲属造成经济和身心上的极大损失和伤害,随着我国法制的不断健全和完善,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已出台并开始实施,因而由于误诊误治造成的医疗纠纷屡见不鲜并有增多趋势,如认定为医疗事故,对当事人的处罚是相当严重的。对个人和医院都将是巨大的损失。所以,作为临床医生必须清醒认识到误诊的危害性,时刻警醒自己,以尽可能减少误诊的发生率。就消化内科临床而言,我认为必须注意以下方面:(1)临床上还有许多其他系统疾病可出现消化系统症状,甚至就诊时以消化系统症状为突出,如黄热病等感染性疾病、急性中毒、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心肌梗死、高血压病、急性再障、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多发性肌炎、皮肌炎等易被误诊的疾病应特别留意其临床发病特点[1]。(2)临床上遇到消化系统症状突出的患者,诊断思路一定不能仅局限于消化系疾病,尤其是同时见有部分其他系统疾病症状和体征者,应考虑到有消化系统外疾病的可能,不能放过任何有鉴别诊断意义的症状和体征[2]。(3)正确的诊断依赖于详细询问病史,尤其是流行病学史等易忽略的病史,决不能一带而过,体检一定要仔细全面,不能忽略任何微小的阳性体征。此外,辅助检查应尽可能全面,以便进行综合分析,作出尽可能准确的判断[3]。(4)正确的诊断还要求我们平时临床工作中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以及勤查多学,不断积累临床经验,尤其是临床表现复杂、系统症状和体征并见时,尽可能用一种疾病去解释,而不能多种诊断并存而不考虑其间的内在联系。这就要求平时多钻研临床病症,遇到一例后应举一反三,不断积累,以后再遇到类似病例时方可心中有数,吸取经验,开阔思路。

  【参考文献】

  1  陈灏珠.实用内科学.  第十一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30-135.

  2  王吉耀.内科学.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11-116.

  3  欧阳钦.消化系统疾病查房释疑.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65-68.

  (编辑:文  静)

  作者单位: 442000 湖北十堰,十堰市张湾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作者: 何飞 2006-8-1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