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06年第6卷第1期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的临床应用

来源:中华医学研究杂志
摘要:随着CT的普及,肺癌的诊断率有了很大提高。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对肺部周围性病变具有操作简便、准确性高、并发症低等特点,对肺部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了可靠的组织细胞学依据。现就自2003年8月~2005年6月间我院对45例肺部孤立性肿块、可疑肺部感染行经皮肺穿刺活检,取得了较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胸片和CT均......

点击显示 收起

  目前,肺癌成为我国乃至全世界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但由于种种原因,肺癌的诊断尤其是早期诊断仍有一定困难。随着CT的普及,肺癌的诊断率有了很大提高。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对肺部周围性病变具有操作简便、准确性高、并发症低等特点,对肺部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了可靠的组织细胞学依据。现就自2003年8月~2005年6月间我院对45例肺部孤立性肿块、可疑肺部感染行经皮肺穿刺活检,取得了较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3年8月~2005年6月间我院45例门诊及住院病人,男32例,女13例;年龄52~76岁,平均(68±2.3)岁。胸片和CT均证实有肺内病变,病灶最小2.5cm×2cm,最大12cm×12cm,所有病例均经痰脱落细胞学、细菌学或纤支镜检查未能明确性质。

  1.2  操作方法  使用美国GE公司的10S-PeedA1型螺旋CT机,活检针为意大利Modena公司生产的Gallini型18G、20G软组织切割式活检针,术前根据胸片或CT先行定位扫描,采用3~5mm层厚,选择距离肺内病灶最短并避开骨骼的胸壁部位为穿刺点,测出病灶中心距皮肤的距离及最佳进针角度,做出体表记号。患者采取仰卧、侧卧或俯卧位,尽量避开病灶中心坏死区、重要脏器及大血管。常规消毒铺无菌巾,2%利多卡因局部麻醉直达胸膜。套管针进针到预定深度,CT重新扫描针的位置准确无误后依据肿块直径选择推出1cm或2cm针槽,嘱病人屏住呼吸(咳嗽剧烈者术前口服磷酸可待因),按动针柄末端上的机关,外套管就会按照固定好的深度迅速向前弹出,与针芯共同完成切割活检。>5cm病灶可多方向、多点取材,尽量避开中心坏死组织,标本用10%福尔马林固定送组织学,同时涂片2~3张送细胞学。术后按压穿刺点5~10min,无菌包扎,立即行CT检查、1h后行透视检查观察有无气胸、出血等并发症。

  1.3  分析方法  对所取标本进行组织学或细胞学的病理分析。

  2  结果

  本组45例患者中,证实原发性肺癌38例(腺癌26例,鳞癌9例,小细胞癌2例,未分化癌1例),慢性炎症4例,结核1例。细胞学涂片阳性率82.2%(37/45),组织病理学阳性率95.6%(43/45)。恶性肿瘤确诊率95%(38/40),2例未获得明确诊断。

  穿刺后扫描发现气胸3例,均为少量无需穿刺或闭式引流,气胸发生率6.7%(3/45);皮下气肿1例,发生率2.2%(1/45),较局限,均在1周内自行吸收;少量痰中带血1例,发生率2.2%(1/45)。未见其他并发症。

  3  讨论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近年来已广泛应用于临床。CT扫描可以清晰地显示肺部病变不同的密度变化,帮助了解病变与周围组织的解剖关系、进针的角度和深度,准确率高,易为操作者所掌握,据文献报道,其诊断准确率为85%~96%[1,2]。对肺部周围病变,特别对纤支镜以及痰细胞学检查不能明确诊断的病例,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为临床提供很好的治疗依据。其适应证广泛,限制性较少,只要不是紧贴大血管、心脏,没有出血倾向的患者都能耐受。本组病例中,恶性病变细胞学涂片检查的阳性率为82.2%,组织病理学检查的阳性率95.6%,与文献报道相似[3],说明本法对肺部占位性病变诊断准确率较高。2例未能明确病理诊断的原因考虑为组织太少或组织坏死所造成。故为提高诊断阳性率,要多点、不同方向取材,所取组织不能太少,尽量避开低密度坏死区。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的并发症主要有气胸、肺出血、血胸、空气栓塞、针道转移和种植等。其中的气胸和出血最常见,文献报道气胸发生率为6%~43%[4,5],本组气胸发生3例,占6.7%,且均为少量,无需特殊处理,卧床休息1周,气胸可自行吸收。另一常见并发症为出血,大多为痰中带血,极个别有咳血,本组少量出血1例,占2.2%,经对症处理后消失,未发现其他并发症,说明本法为一项安全有效的检查方法。文献报道[5],切割针并不增加气胸的发生率。气胸的发生主要与原有肺部病变、反复穿刺的次数、操作是否轻柔、穿刺针的粗细以及患者的一般状况有关。

  需要指出的是,本法虽然是一项安全可靠的检查方法,如操作不当也会造成不良后果,故在施行操作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严格掌握适应证,对肺门和(或)纵隔旁的肿块,在操作前,要行胸部增强CT扫描,以鉴别肿块或血管,以免误伤血管。(2)穿刺前应检查出凝血时间和血小板,有明显异常者应禁忌,以免引起大出血。(3)选择适当的体位和合适的层面是穿刺成功的关键,应使患者舒适,便于固定,穿刺组织才准确无误,病理结果有价值。(4)选择穿刺针应大小合适,一般选18~20G,太粗对组织损伤重,易出现并发症;太细所取标本少,影响病理检查的结果。

  总之,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是一项安全简便、准确性高,并发症少的微创性检查,对肺部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较大的帮助,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郭悦鹏,杨瑞民.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抽吸和切割活检对肺部疾病的诊断价值.陕西医学杂志,2002,31(7):597-599.

  2  张雪哲.CT引导下胸部穿刺活检.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1,24(4):194-195.

  3  黄剑锋,黄昌杰,湛永滋,等.CT导向经皮肺穿刺活检.中国肺癌杂志,2002,5(1):58-60.

  4  李成川,刘士源,张电波,等.CT导向经皮肺穿刺活检.中国放射学杂志,1998,6(32):427-428.

  5  Laurent F,Latrabe V,Vergier B,et al.Percutaneous CT guided biopsy of the lung: Comparison   between aspiration and autom ated cutting. Cardiowsc Intewent Radiol,2000,23(2):266-272.

  (编辑:秋  实)

  作者单位: 102400 北京,北京市房山区第一医院呼吸科  

 

作者: 张文须,谢宝元,白相斌 2006-8-1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