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06年第6卷第2期

肾错构瘤的诊断与治疗(附36例报告)

来源:中华医学研究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肾错构瘤的诊断与治疗。31例行CT扫描。结论CT对肾错构瘤的诊断有较高价值。对肿瘤直径4cm、肿瘤逐渐增大或症状明显者,应积极进行手术治疗,并尽量保留有功能的肾组织。...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肾错构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36例肾错构瘤患者的诊治情况。结果  36例中35例行B超检查;20例行IVP检查;31例行CT扫描。29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其中行肾切除术20例,肾部分切除术5例,错构瘤剜除术4例,恶变1例。结论  CT对肾错构瘤的诊断有较高价值;对肿瘤直径>4cm、肿瘤逐渐增大或症状明显者,应积极进行手术治疗,并尽量保留有功能的肾组织;术后应长期随诊。

  【关键词】  肾肿瘤;错构瘤;诊断;治疗
  
    肾错构瘤(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是泌尿外科较常见的肾良性肿瘤,我院1993年11月~2004年2月共收治36例肾错构瘤患者,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6例,男13例,女23例,年龄18~65岁,平均45岁,病程3h~5年。病变位于左侧单发16例,右侧单发18例,右侧多发1例,双侧多发1例。本组无临床症状因体检时B超或CT发现7例(19.44%),表现为腰部胀痛或隐痛23例(63.88%),突发腰部或腹部剧痛6例(16.66%),发热3例(8.33%),镜下或肉眼血尿5例(13.88%),恶变1例(2.77%)。

  1.2  影像学检查 

  35例行B超检查,主要表现为强回声光团,界线清楚,内部回声均匀,其中21例提示为肾错构瘤。31例行CT扫描,平扫多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均匀低密度或极低密度相混杂病灶,增强扫描肿块大多呈不均匀强化,其中28例提示为肾错构瘤。20例行IVP检查,15例提示肾盂肾盏受压移位,5例未见明显异常。

  1.3  治疗方案 

  36例中,6例单发肿瘤且直径<4cm,1例两侧多发肿瘤且无集合系统受压表现而随诊观察外,其余29例行手术治疗。术中根据肿瘤情况,5例行肾部分切除术,4例行肾错构瘤剜除术,20例行肾切除术。自发性破裂患者中,6例均急诊行肾切除术。

  2  结果

  手术患者术后病理切片均证实为肾错构瘤,其中1例恶变。36例患者全部获随访,随访时间6~72个月,1例恶变病例在术后3年由于肾功能不全及其它心肺疾病死亡,1例术后4年死于车祸,其余均生存。

  3  讨论

  肾错构瘤以中年女性为多见,陈承志等[1]报告男女比例1:2.25,本组为1:1.76。肾错构瘤由成熟的脂肪组织、平滑肌及血管组成,随着影像等技术的发展,肾错构瘤的术前诊断已成为现实。IVP虽不能直接发现肿瘤,但对于较大的肿瘤,可通过其压迫症状进行辅助诊断,但肾错构瘤IVP变化与肾囊肿及肾癌难以鉴别,故IVP对肾错构瘤无特异性。B超检查可因瘤体内密度不均所造成的界面声阻反差而出现病灶强回声反射的典型影像,本组35例患者中有21例提示为肾错构瘤,说明B超仍不失为一种良好而经济的普查手段。CT具有很高的密度分辨率,肾错构瘤由血管、平滑肌和脂肪三种成分组成的这种特征性组织学结构给CT诊断提供了良好的图像特点和定性诊断特征。CT扫描特征表现为大小不等、多房状、有分隔、 边缘清楚的低密度脂肪成分,CT值一般介于-40~20Hu之间,如有出血或脂肪成分较少,其密度增高,CT值为20~60Hu[2]。本组31例CT检查,有28例有此特征,提示肾错构瘤。

  肾错构瘤由于其成分含量不同,各肿瘤差异较大,从而导致术前误诊。薛兆英等[3]认为B超和CT检查提示有脂肪成分者,应高度怀疑为肾错构瘤,因为肾癌无脂肪成分。本组术前误诊为肾癌有3例,均为自发性破裂出血患者。故误诊多因成分比例极端化或肿瘤内出血所致。以下几种情况易误诊为肾癌,应仔细鉴别:(1)瘤体内有较多出血,肿瘤密度增高,掩盖了脂肪组织;(2)肿瘤直径在1.0~1.5cm时,由于容积效应的影响,不能反映肿瘤的真实密度;(3)以血管平滑肌组织为主,含极微量脂肪组织的肾错构瘤。以上原因使B超及CT可能探测不到脂肪组织或由于坏死组织及出血的干扰掩盖了脂肪区域的影像而造成B超及CT的漏诊、误诊。因此,对可疑的肾错构瘤,可以采用CT薄层扫描,如果测到脂肪成分,则有助于诊断,并仔细观察其多种影像特点,相互借鉴,以提高诊断的正确率

  对于直径<4cm的无症状肿瘤患者,可进行观察而不一定要进行治疗,每年进行CT或B超检查了解肿瘤变化即可。因肾错构瘤有恶变可能,再则增大的肾错构瘤会压迫正常肾组织导致肾萎缩,严重时肾功能丧失。故对于直径>4cm、肿瘤进行性增大或者有症状的肿瘤患者,应采取积极的手术治疗措施。术中应做冷冻病理切片检查,再根据肿瘤大小、部位行肿瘤剜除、肾部分切除或肾切除术。因肾错构瘤的发生为多中心源性,双肾同时或先后发生的机会较多,应尽量行保留性手术,尽可能保留正常肾组织[4]。对肾错构瘤并发破裂出血者,因难以行肿瘤剜除或肾部分切除术,在了解对侧肾功能正常的情况下,本组6例均行肾切除术。因肾错构瘤有多发、双侧性及恶变可能,故术后应长期随诊。

  【参考文献】

  1  陈承志,周志耀,郑进广.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3例临床分析.中华泌尿外科杂志,1985,6(2):86-88.

  2  杨占斌,陈坚,莫曾南,等.肾错构瘤的影像学特征.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01,16(6):248-249.

  3  薛兆英,刘平,潘柏年.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误诊原因及对策.中华泌尿外科杂志,1998,19(5):287-289.

  4  袁荫田,王兆坤,董建平,等.肾错构瘤16例诊治体会.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02,17(7):372.

  作者单位:417000 湖南娄底,娄底市中心医院泌尿外科

   (编辑:悦铭)

作者: 刘晓冰, 周立超 2006-8-1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