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06年第6卷第3期

前列腺素E1、氯沙坦与弥可保合用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

来源:中华医学研究杂志
摘要: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其发病机制与代谢紊乱、微血管病变及神经生长因子减少等因素有关。为此,本文试用前列腺素E1、氯沙坦合用神经修复剂弥可保对DPN患者进行临床治疗研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1入选标准所有病例均为2型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糖尿病诊断参照美国糖尿病协会......

点击显示 收起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其发病机制与代谢紊乱、微血管病变及神经生长因子减少等因素有关。此外还可能与血脂、血液流变学异常伴发的营养障碍和维生素缺乏等因素有关[1]。因而仅针对某个病理作用环节的单独用药取得的临床疗效还不能令人满意。为此,本文试用前列腺素E1、氯沙坦合用神经修复剂弥可保对DPN患者进行临床治疗研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总结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1.1.1  入选标准  所有病例均为2型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糖尿病诊断参照美国糖尿病协会(ADA)1997年标准,周围神经病变诊断标准参照Daniel(2000)主编的《Ellenberg-Rifkin’s  Diabetes  Mellitus》。

    1.1.2  排除标准  (1)妊娠、哺乳期妇女;(2)严重的心、肝、肾功能异常者;(3)不易合作或精神不正常者;(4)除外非糖尿病所致周围神经病变。

    1.1.3  一般资料  符合上述条件的实际入选患者43例均为本院2002年9月~2004年11月门诊或住院病人,年龄42~70(49.5±9.8)岁;病程4~18(11.7±4.3)年。血糖控制到较满意水平(空腹血糖6.8~9mmol/L,餐后2h血糖8~11.1mmol/L)。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2例(男10例,女12例),对照组21例(男10例,女11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血压、病程、病情诸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在糖尿病教育、饮食控制[按标准体重计算:总热量25kcal/(kg.d),蛋白质0.6~0.8g/(kg.d)]与应用诺和灵N胰岛素控制血糖的基础上,对照组:加用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治疗组:前列腺素E1(商品名:凯时)10μg加入生理盐水20ml,静注,每日1次,氯沙坦25mg口服,每日1次,弥可保500μg肌注,每日1次。两组均连续应用4周。

    1.3  观察指标  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并测定治疗前后尺神经、胫神经和腓总神经传导速度。

    1.4  疗效判断标准  (1)临床证状:显效:肢端疼痛、麻木、乏力明显减轻,夜间睡眠好转。好转:肢端疼痛、麻木、乏力轻度减轻,夜间睡眠稍好转。无效:症状无改善夜间睡眠无好转。(2)神经传导速度:治疗前神经传导速度低于正常,治疗后传导速度正常为有效,否则为无效。
                                
    2  结果

    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86.36%,与对照组(总有效率52.38%)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6.109,P<0.05),见表1。两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改善比较见表2。治疗组尺神经有效率为55.6%,胫神经为53.3%,腓总神经为50.0%,与对照组比较,该组尺神经有效率为29.41%,胫神经为31.25%,腓总神经为25.0%,差异有显著性(χ2=5.97,P<0.05)。

    表1  两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临床症(略)

    3  讨论 

    DPN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患病率高达40%~60%。其发病机制至今未能完全阐明,目前一般认为以代谢紊乱和血管病变为主。糖代谢异常对神经组织起直接影响[2],血管病变是引起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另一主要因素。随着病情发展,出现微血管壁透明变性、纤维结缔组织增生,管壁内脂肪及糖蛋白沉积,管腔狭窄,导致微循环障碍,缺血、缺氧,神经失去营养。

    表2  两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治疗前后神(略)

    对于DPN的治疗,良好血糖控制是维持有效治疗的基本原则[3]。前列腺素E1具有强烈扩张血管作用,并有保护内皮细胞,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及动脉斑块形成作用;还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血栓素A2生成、降低血小板粘附率,从而减轻因血小板粘附血管壁后所释放的多种凝血活性物质,减轻缺血区微循环障碍,降低高凝状态。氯沙坦能拮抗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血管痉挛收缩,增加神经微血管的血液供应。两药联用可有效改善糖尿病微小血管病变引起的周围神经的缺血缺氧状态。弥可保通过甲基转化反应,可促进神经组织内的核酸、蛋白质及脂肪的新陈代谢。弥可保在由高半胱氨酸合成为蛋氨酸过程中起辅酶作用,可直接转使轴索结构蛋白的输送正常化,使轴突受损区域再生;此外,还能提高蛋氨酸合成酶的活性,促进髓鞘的主要结构脂质卵磷脂合成从而修复损伤的髓鞘,改善神经传导速度。三药联用,从多方面改善和恢复糖尿病周围病变神经的功能疗效显著,值得在DPN的临床治疗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史轶藜.协和内分泌和代谢学.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357-1358.

    2  姚庆春,赵秀云,夏艳丽,等.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60例临床分析.中国糖尿病杂志,1997,4(3):240.

    3  Jensen   PG,  Larson  JR.   Management    of    painful   diabetic   neuropathy.   Drugs    Aging,  2001,18(10):739.

    (编辑:宋  冰)

    作者单位: 843000 新疆阿克苏,阿克苏市农一师医院内二科

作者: 张向东 邵红山 张锋利 2006-8-1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