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06年第6卷第4期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CT与MRI诊断

来源:中华医学研究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CT和MRI对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诊断价值和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颅脑损伤CT、MRI表现。结果CT显示4个病灶,MRI显示41个病灶,23例全部经MRI确诊,CT的敏感性仅有MRI10%。结论MRI检查对脑弥漫性轴索损伤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比CT检查有显著的优越性,MRI可作为DAI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CT和MRI对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诊断价值和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3例颅脑损伤CT、MRI表现。结果  CT显示4个病灶,MRI显示41个病灶,23例全部经MRI确诊,CT的敏感性仅有MRI 10%。结论  MRI检查对脑弥漫性轴索损伤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比CT检查有显著的优越性,MRI可作为DAI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关键词】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MRI;CT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是颅脑损伤的特殊表现形式之一,随着技术设备的发展而有不断提高,尤其是CT、MRI的应用,加深了我们对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认识。笔者搜集了2001~2005年我院临床资料完整且同时进行CT和MRI检查的23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病例,进行总结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3例,男18例,女5例;年龄5~67岁,平均33岁。除3例高处坠落伤外,其余均为车祸伤。所有病例CT及MRI检查时间为伤后0~24h。患者均有昏迷病史,入院GCS评分3~12分。

  1.2  影像检查方法  本组23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首先行CT检查,采用Philps NX8000机,层厚10mm,层间距10~13mm,病灶局部行5mm薄层或加层扫描。随后24h行颅脑MRI平扫,采用Marconi 0.23T机,头线圈,常规行横断位T1WI、T2WI,加矢状T2WI。参数:T1WI SE序列TR260~480/TE15~22ms;T2WI.SE序列TR4000~5500/TE100~120ms;层厚6.9~7.0mm,并在横断位或矢状位或冠状位附加水抑制序列(FLAIR),参数:TR5936-6075/TE88-100  ms.ETLIST2。病灶局部行3mm薄层或加层扫描。

  2  结果

  2.1  CT表现  1例右颞叶内侧小片状较低密度灶,1例是右顶深部高低混杂密度灶。2例显示胼胝体后段小出血灶呈高密度。4例伴有硬膜下血肿及额顶叶皮层和皮层下挫裂伤。CT共显示4个轴索损伤病灶,大小约为0.3~2.5mm。CT所见如图1。

  2.2  MRI表现  23例患者中有17例仅显示胼胝体损伤。其中3例显示胼胝体体部、压部损伤灶,除1例是短T1、长T2高信号出血外其余均呈长T1、长T2信号;1例显示右侧放射冠不均匀长T1、长T2信号;2例有脑干背侧和胼胝体损伤; 2例只有脑干背侧损伤;胼胝体损伤伴有左丘脑小出血灶1例;胼胝体/脑干和颞叶深部白质多发性损伤,合并有硬膜下血肿及额顶叶皮层和皮层下挫裂伤情况同CT所见。 MRI共显示轴索损伤病灶35个,大小约为5~25mm,呈片状或卵圆形。MRI所见如图2。

  经统计学处理,MRI与CT显示结果差异有显著性(P<0.01)。

  3  讨论

  DAI为脑外伤所常见,发病率高达48.2%[1]。其发生机制是大脑在旋转性外力的直接作用下,以颈部为中心作多角度加速运动,引起一侧半球相对于另一侧移动,使不同部分脑组织间发生牵拉、吮吸,白质联合纤维发生剪力损伤,组织学检查轴索呈弥漫撕裂,轴浆外溢,在轴索断裂处小血管也可断裂,发生出血,所以称作弥漫性轴索损伤[2~4]。DAI常发生于胼胝体、内囊、顶叶深部和颞叶白质、脑干背侧,也发生于丘脑、基底节区、小脑上脚,以胼胝体区多见。DAI多数是非出血性的[3]。在本研究报道中也证实了这一点,MRI显示的41个病灶中只有两个是出血性的,轴索断裂后原浆自断端外溢。CT上多表现为正常,少数呈低密度灶,由于CT密度分辨率的限制,大多数情况下CT无阳性发现[2,5]。本研究中23例患者全部经MRI确诊。在MRI表现中T1WI呈低或稍低信号,T2WI为片状高信号区,病灶呈片状或卵圆形,长轴与纤维束平行,对于非出血性DAI,T2加权像敏感性优于T1加权像及CT,MRI对于DAI的敏感性高,考虑它对组织水肿改变检测方面有较强能力。本研究报告中采用FLAIR技术使病灶呈显著高信号对比突出,提高了MRI的敏感性。

  对于出血性病灶,CT和MRI的敏感性相似[4,5]。本报告中2个轴索损伤出血灶,MRI和CT均显示清楚。

  临床上,DAI分轻、中、重3型,病情轻重程度不仅取决于外伤力的方向、大小及脑组织的抵抗力,而且与病变多少及部位有关[4];Mittle RL[6]等研究资料显示,在轻度颅脑损伤中,CT表现正常者,MRI上有30%存在轴索损伤,尽管症状不重,但MRI有阳性发现。本研究中CT对DAI的精确性差,阳性发现只有10%。CT表现与临床不一致时,应行MRI检查,以期发现DAI的存在。
  
  我们认为MRI检查尤其是高场强MRI在DAI的诊断中有重要意义,比CT检查有显著优越性,随着MRI设备的普及,应将MRI作为DAI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本文图片见附页2)

  【参考文献】

  1  李果珍.临床CT诊断学.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424-426.

  2  李联忠,戴建平,赵斌.颅脑MRI诊断与鉴别诊断.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73-278.

  3  Gentry LR,Godersky JC,Thomposon B,et al. MR Imaging of head trauma:review of the distribution and radiopathologic features of trauma lesions.AJR,1998,150(3):663.

  4  Besenski N.Traumatic injuries:imaging of head injuries.Eur Radiol,2002,12(6):1237-1252.

  5  Orrson WW, Gentry LR,Stimac GK,et al.Blinded comparison of cranial CT and MRI in closed head injury evaluation.AJNR,1994,15(5):351-355.

  6  Mittle RL,Grossman Jr RI,Hiehle JF,et al.Prevalence of MR evidence of diffuse axonal injury in patients with mild head injury and normal CT findings.AJNR,1994,15(6):1583-1589.

  作者单位: 523770 广东东莞,东莞大朗医院放射科 
 
  (编辑:秋  实)

作者: 刘伟平谢继明 2006-8-1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