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06年第6卷第5期

胰腺癌的多层螺旋CT诊断

来源:中华医学研究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胰腺癌的多层螺旋CT表现特点,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胰腺癌的临床及多层螺旋CT的资料,找出其特点。CT平扫呈低密度改变13例,等密度3例,水样密度右液化坏死12例。结论多层螺旋CT扫描检查诊断胰腺癌是一种无创性方法,是临床诊断、治疗和评估预后最常用、最准确的影像学方法之一。...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胰腺癌的多层螺旋CT表现特点,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28例胰腺癌的临床及多层螺旋CT的资料,找出其特点。结果  28例中胰头癌18例,胰体癌5例,胰尾癌1例,胰头体部癌3例,胰体尾癌1例;肿瘤直径>3cm 16例,<3cm 12例;CT平扫呈低密度改变13例,等密度3例,水样密度右液化坏死12例。增强扫描均有不均匀性强化;另有胰周脂肪层消失24例;肝内外胆管扩张23例,合并胰管扩张20例;腔静脉、门静脉、肠系膜上动脉、腹主动脉及分支受累等18例;腹腔淋巴结肿大9例。结论  多层螺旋CT扫描检查诊断胰腺癌是一种无创性方法,是临床诊断、治疗和评估预后最常用、最准确的影像学方法之一。

  【关键词】  胰腺癌;螺旋CT; 诊断
   
    胰腺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发病率有逐渐上升的趋势,其预后差,早期诊断至关重要,影像学表现复杂,术前确诊较困难,主要是早期无特异性表现。本文收集经临床和手术病理证实的28例胰腺癌作一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8例中男19例,女9例;年龄39~78岁,平均49.5岁;临床表现:上腹部胀痛、食欲不振28例,其中16例反射性背痛,黄疸症状18例,乏力、体重下降18例,恶液质2例。有10例上腹部扪及包块,癌胚抗原试验阳性23例,胰淀粉酶检查不高。

  1.2  方法  使用GE公司的Light Speed 16层螺旋CT机。平扫前禁饮食6~8h,扫描前30min口服含碘1.5%浓度的温水500~600ml,扫描开始前再口服500~1000ml,有利于充盈胃、十二指肠及上部空肠。病人仰卧检查床上,扫描范围自剑突下2cm至钩突显示为止,层厚采用5mm;增强扫描使用高压注射器,经肘前静脉团注,注射速率2~3ml/s,注射对比剂25s行胰腺动脉期扫描,40s行胰腺实质期扫描,65~70s行门脉期扫描,3min后延迟期扫描;螺距1,重建2.5mm。

  2  结果

  2.1  CT平扫  胰头癌18例,胰体癌5例,胰尾癌1例,胰头体部癌3例,胰体尾癌1例,均表现为胰腺普遍性增大,局部见低密度肿块25例,其中水样低密度有液化坏死12例,另有3例为等密度;肿瘤>3cm 16例,<3cm 12例。

  2.2  增强扫描  动脉期表现为不均匀性强化,程度不等;门脉期强化略有减轻,边缘不规则,延迟期为等密度。肝内外胆管扩张23例,合并胰管梗阻扩张20例;胰周脂肪层消失24例,周围组织器官受侵以腹主动脉及肠系膜上动脉多见有18例,其次是腔静脉、门静脉、腹腔动脉及分支、胃窦壁、十二指肠降段有9例;腹腔淋巴结肿大9例,腹水征3例。

  3  讨论

  3.1  临床表现  胰腺癌为胰腺恶性肿瘤,腺癌占95%,患者年龄40~60岁以上,男性多于女性。临床上早期多无症状,中、晚期出现上腹部及背部疼痛,以后者为著。胰头癌大多有阻塞性黄疸,晚期出现恶液质[1]。癌胚抗原试验大多阳性,胰腺癌为低血供肿瘤,恶性程度高,预后差。

  3.2  CT表现  胰腺癌的主要CT表现有:(1)胰腺肿块的存在。(2)胰腺轮廓的改变。(3)胰周脂肪间隙的消失。(4)胰胆管的扩张。

  3.2.1  胰腺肿块  局限性肿块或全胰腺肿大,破坏了正常胰腺的比例关系。本组病例大多在平扫时呈低密度或水样密度影。由于胰腺癌相对缺乏血供,早期容易突破胰腺境界侵犯胰周丰富的血管和神经,这对肿瘤的可切除性和判断预后起着重要作用[2],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法、制定手术方案提供可靠依据。增强扫描动脉期肿瘤强化多呈轻度强化,而门脉期强化呈均匀强化,而胰腺本身强化在动脉期与门脉期相似,在实质期胰腺及周围血管的显示均优于动脉期[3]。

  3.2.2  轮廓改变  一般认为,癌肿直径,<3cm的肿块称为小胰腺癌,多数在胰头部。主要表现为轮廓的改变。胰腺头部不规则轻度增大,局部隆起,钩突圆隆,失去正常三角形。应注意<3cm胰头部实质内的小肿块。在尚未造成轮廓改变时,CT较易漏诊,增强多期扫描必不可少。小胰腺癌平扫时,多数呈现等密度难以分辨,增强后表现为不均匀性强化,中心偏低,周边偏高。小胰腺癌阻塞主胰管时,CT可显示胰管扩张。胰体尾部萎缩或形成胰尾部囊肿,可根据这些改变间接征象提示胰腺癌的诊断,有报道提出早期胰腺癌,胰胆管扩张早于胰腺外形轮廓的改变[4]。

  3.2.3  胰周脂肪间隙消失  此征非常重要,表示癌肿已侵及胰腺附近组织,主要是胰周血管并蔓延附近组织器官,致血管受侵或受压移位,表现为血管增粗或被肿瘤包绕或受压移位,多数侵犯肠系膜上动脉和腹主动脉,其次累及腔静脉、门静脉、腹腔动脉、胃窦壁、十二指肠降段等。

  3.2.4  胰胆管扩张  其表现为“双轨征”,主要是胰头癌堵塞或压迫胆总管,造成胆总管下段扩张;癌肿增大,使正常的胰腺缩小,造成胰腺分泌障碍,使胰管出现串珠样扩张,亦引起黄疸症状,有研究发现[4],胰头癌不管是大是小,是早期还是晚期,90%以上是以围血管浸润的方式侵犯胆管,因此,胰头内小肿块即使不紧邻胆总管亦可导致胆总管扩张。

  3.3  鉴别诊断

  3.3.1  胰腺囊腺癌  胰腺癌囊变后需与囊腺癌鉴别,由于胰腺癌为乏血管,易产生坏死液化而囊变,其特点是癌灶常位于胰腺实质轮廓内,病变边缘模糊,形不规整,无明显的囊壁或囊壁不完整。多数囊性坏死周围有少量强化,密度不高的癌性实体。而囊腺癌则是单个大囊或数个小子囊,子囊位于囊外,而囊内有较少的实性组织,局部有增强,囊壁及结节均可见明显强化。

  3.3.2  慢性胰腺炎  胰腺肿大、胰管扩张等征象也可见于慢性胰腺炎,特别是胰腺癌没有引起继发征象时,两者鉴别有困难,胰腺炎多称普遍性肿大,局部肿块边缘多清楚,极少包绕大血管生长,而胰后脂肪层很少受累不清,肝内外胆管均示扩张,而肝内胆管扩张轻,肝外胆管扩张重,胆总管多逐渐变窄[5],而无突然中断,慢性胰腺炎常可见钙化灶,发生假性囊肿多见,增强扫描示肿块边缘强化多见。这些与胰腺癌表现均不一样。
  
  总之,胰腺癌恶性程度高,预后差,早期无特异症状,诊断困难。目前应用多层螺旋CT扫描检查诊断胰腺癌有重要作用,被认为是最常用、最准确的影像学方法之一,已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曹丹庆,蔡祖龙.全身CT诊断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4,484-485.

  2  龚静山,徐坚民,夏丽天,等.胰腺及胰周血管硬化的多层螺旋CT研究.临床放射学杂志,2004,23(6):482.

  3  王西昌,王凯,魏昌清,等.多层螺旋CT在胰腺癌诊断中的应用.实用放射学杂志,2005,21(7):768-770.

  4  肖云寿,代绍本.胰腺癌的CT诊断.实用放射学杂志,2005,21(7):782-783.

  5  Buctow PC,BUCK JL,Pantongrag Brown L,et al.Solid and Papillary epithelial neoplasm of the pancreas:imaging-pathologic correlation on 56 cases.Radiology,1996,199(3):707-711.

  作者单位: 1 261438 山东莱州,莱州鑫利医院

       2 261400 山东莱州,莱州市人民医院

  (编辑:李  木)

作者: 高丽华刘力波田维泽于卫中江志勇 2006-8-1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