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06年第6卷第7期

沙眼衣原体感染的实验室诊断

来源:中华医学研究杂志
摘要:沙眼衣原体(CT)是性传播疾病的主要病原体之一,CT导致的盆腔炎性疾病和性传播疾病呈逐年上升的趋势,CT感染可造成流产、不孕、围产期感染和胎儿宫内感染等。继1907年,捷克学者Halberstaeder和Prowazek发现沙眼包涵体,1956年我国学者汤飞凡等分离沙眼衣原体成功之后,引起了全世界对其进行广泛深入的研究[1]。目前实......

点击显示 收起

    沙眼衣原体(CT)是性传播疾病的主要病原体之一,CT导致的盆腔炎性疾病和性传播疾病呈逐年上升的趋势,CT感染可造成流产、不孕、围产期感染和胎儿宫内感染等。继1907年,捷克学者Halberstaeder和Prowazek发现沙眼包涵体,1956年我国学者汤飞凡等分离沙眼衣原体成功之后,引起了全世界对其进行广泛深入的研究[1]。

  目前实验室诊断方法基本上可分为细胞生物学检测方法、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和免疫学检测方法。

  1  细胞生物学检测方法

  1.1  涂片镜检法  CT寄生于柱状上皮细胞内形成包涵体,取宫颈或尿道标本涂片后,通过碘染色或姬姆萨染色等可见细胞内包涵体。但由于泌尿生殖道中完整细胞较少,以及细胞内包涵体脆性较大,从而造成敏感性过低,不推荐用于临床标本的检查。

  1.2  细胞分离培养法  是目前诊断CT感染最可靠的方法。自20世纪70年代应用以来,一直作为评价其他非培养法的“金标准”。但由于CT的专性细胞寄生性,一般培养法不能使其生长,只有在活的细胞内才能增殖、复制。组织细胞培养法分离CT多采用McCoy细胞或 Hela-229细胞(国内也有报道采用Hep-2细胞),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内有无包涵体。CT培养法的敏感性为80.0%~90.0%,特异性为100.0%。细胞培养法虽然特异性好,可靠性强,但是由于分离培养操作复杂,技术及设备要求高,所需时间长,且敏感性受标本采集、运送、保存等的影响较大[2],加上国内很多医院不具备细胞培养条件,因而不适于临床应用,多用于科研和疑难病例的终鉴定。目前通常仅作为其他实验室方法可靠度的参照标准。但是DNA扩增法的出现,使得这一观点已有所改变。

  2  免疫学检测方法

  2.1  血清抗体检测  尽管沙眼衣原体感染时血清和泌尿生殖道分泌液中会出现抗体,但血清学试验对于诊断无并发症的泌尿生殖道感染价值不大。免疫反应为期短暂,且再感染常有发生。血清抗体在性病高危人群中有较高的本底检出率。不过,在性病性淋巴肉芽肿(LGV)和沙眼衣原体性附睾炎、输卵管炎时血清抗体水平明显升高,检测血清抗体水平有助于诊断。新生儿衣原体肺炎也可用血清学方法测定抗衣原体IgM抗体,具有诊断价值。方法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微量免疫荧光法。当抗体滴度达一定水平时,提示有并发症(附睾炎或输卵管炎),或为LGV。由于沙眼衣原体感染后血清阳转需2~3周时间,因此抗沙眼衣原体IgG检测阴性不能完全排除感染。而病人即便经治疗后,IgG升高仍能持续较长时间,故阳性结果也不一定证明有感染存在。

  2.2  酶免疫测定(EIA)  用酶标记的单克隆或多克隆抗体检测CT的LPS或MOMP,酶反应生成有色产物用酶标仪进行测定。目前有Chlamydiazyme、ID-EIA、Pharmacia Chlamydia EIA等多种市售诊断试剂盒可供使用。其敏感性从64%到98%,特异性从93%到98%[3]。通常认为,其敏感性在高危人群中可得到满意结果,而在新近感染及治疗监测中敏感性明显降低。EIA的优点在于方法简便、操作自动化,适于短时内大批量标本的检测。但其最大缺点在于,与其他常见微生物能产生交叉反应,如金黄色葡萄球菌、A群及B群链球菌、淋病奈瑟菌、醋酸钙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及其他革兰阴性细菌,而出现假阳性,使特异性达不到100%。国外此法多用于高危人群的筛查,国内应用较少。

  2.3  直接荧光抗体测定(DFA)  将针对CT的单克隆抗体用荧光标记,与标本中的CT结合后,荧光显微镜检查就能见到发荧光的原体(Ebs)。针对脂多糖(LPS)的抗体荧光不够亮,且染色不匀;而针对主要外膜蛋白(MOMP)的抗体荧光更亮,且减少非特异染色[4]。DFA不象培养法必须存在有活力的CT,但其敏感性受人群感染率的影响,它最适宜用来检测沙眼衣原体高流行率人群(如性病门诊病人)。其缺点是在低感染率的人群中敏感性差,受实验人员的主观判断影响较大。由于此法操作简便、费用低廉,在不具备分子生物学试验条件的医院,可用以检测临床标本[5],但也需经验丰富者操作。

  3  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

  3.1  直接检测核酸的技术(即基因探针技术)  此技术利用核酸分子的复性原理,用特定的标记探针去检测标本中的靶核酸。最初为放射性标记,后来逐渐发展为酶或化学发光试剂标记。目前有美国圣地亚哥Gen-Probe公司生产的发光标记基因探针试剂盒PACE-2。与培养法相比,Gen-Probe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3%~96%和98%~99%,尚无培养法敏感和特异。由于此法成本高、步骤繁琐,随着核酸扩增技术的出现,基因探针技术也就失去了其应用价值。

  3.2  核酸扩增技术  继基因探针技术之后,很快出现了核酸扩增技术,这些技术包括:(1)靶DNA或RNA的扩增,如聚合酶链反应(PCR),基于转录的扩增(TBA),自动维持序列扩增(3SR) 以及链置换扩增(SDA);(2)探针扩增,如连接酶链反应(LCR),Q-β复制酶的扩增;(3)杂交后信号的扩增,如复合探针和分支DNA探针。其中研究和使用较多的是PCR和LCR,尤其是PCR技术,对感染诊断引起了革命性变化[6]。

  PCR是1985年建立的一种体外扩散特异DNA片段的技术,Dutilh等首先报道应用PCR检测细胞培养物中的CT,此后多种诊断CT感染的PCR方法相继建立,PCR具有高度敏感性和特异性,重复性好并易于自动化,可检测少量DNA(相当于1~3个原体)。据报道,在抗生素治疗后,培养法检测可立即呈阴性,而PCR在2周内仍可得出阳性结果,引物是决定PCR特异性的主要因素。目前报道的引物序列多选自衣原体的MOMP基因、rRNA基因和内源质粒,rRNA基因较为保守,多用于构建衣原体属特异性引物,一般认为质粒PCR较MOMP PCR更敏感。Palmer等报告MOMP PCR检测初段尿的敏感性为82.0%,特异性为94.0%;Mahony等报道质粒PCR检测初段尿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可达100.0%;连接酶反应(LCR)为1989年建立的另一种核酸扩增方法。1995年LCR在美国获准用于CT的检测。Abbott公司已率先向市场投放利用LCR诊断CT感染的LCX试剂盒。LCR和EIA检测初段尿的敏感性分别为96.3%和37.0%,EIA和培养法检测宫颈拭子的敏感性分别为55.6%和78.3%,而培养法为56.3%,EIA仅为18.8%,特异性均为100.0%,LCR只扩增含需寻找的精确序列的DNA,因而具有很高的特异性,但敏感性不如PCR。PCR实验在操作时,尤其要避免外界污染及残留污染,以免发生假阳性。PCR的开展需要一定的实验条件,实验人员需具备较为熟练的分子生物学操作技术。最好在实验条件较为成熟的实验室开展。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日益开放,衣原体导致疾病的范围已逐渐扩大到多个临床学科,一方面是衣原体已成为性传播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病原体,另一方面它可形成严重的持续感染。结合实际情况,泌尿生殖道CT感染的实验诊断中,经典的细胞培养方法虽然特异性强,但耗时长、费用大,且不够敏感;免疫学方法简便快捷,在基层医院具有实用性;具有核酸扩增技术的PCR和LCR等检测方法能满足特异性,敏感性均高且快速检测的需要,而且可检测各发病率人群。但这些实验要求具备高精的仪器和熟练的技术,且试剂价格昂贵,不太适合大量人群的普查;总之,CT感染的诊断目前已发展到分子生物学水平,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必将出现新的检测技术,以便更准确、快速地对CT感染作出诊断。

  【参考文献】

  1  李凤鸣.眼科全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1305-1311.

  2  姚兵,杨岳琴,朱启锭.套式聚合酶链反应结合直接荧光法检测女性生殖道沙眼衣原体.中华医学检验杂志,1998,21:338-341.

  3  LeBar WD. Keeping up with new technology: new approaches to diagnosis of Chlamydia infection. Clin Chem,1996,42:809-812.

  4  Hallsworth PG, Hefford C, Waddell RG, et al. Comparison of antigen detec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and culture for detection of Chlamydia trachomatis in genital infection. Pathology, 1995,27:168-171.

  5  罗春丽,蔡晓钟,陈宏础,等.荧光单克隆抗体检测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上海医学检验杂志,1995,10:92-92.

  6  Buck GE. Th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a revolutionary new procedure for the laboratory diagnosis of infectious disease. J Ky Med Assoc,1996,94:148-152.

    作者单位: 255000 山东淄博,淄博市张店区妇幼保健院

    (编辑:秋  实)

   
  

作者: 赵艳萍,朱丽丽 2006-8-1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