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06年第6卷第8期

小剂量吗啡注入硬膜外腔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的临床观察

来源:中华医学研究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寻求剖宫产术后安全、有效的镇痛措施。方法选2005年1月~2005年12月在我院行剖宫产的200例产妇为观察组,同期另200例剖宫产的产妇为对照组,观察组于手术关腹的同时,给予吗啡2mg注入腰硬膜腔外,术毕拔管,对照组于术毕常规拔管。结论小剂量吗啡注入硬膜外腔为剖宫产术后镇痛提供了安全有效的措施,值得......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寻求剖宫产术后安全、有效的镇痛措施。方法   选2005年1月~2005年12月在我院行剖宫产的200例产妇为观察组,同期另200例剖宫产的产妇为对照组,观察组于手术关腹的同时,给予吗啡2mg注入腰硬膜腔外,术毕拔管,对照组于术毕常规拔管。从疼痛的程度、产后24h内出血量、排气时间、排尿情况及自由下地活动时间进行比较,统计学处理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结果   观察组疼痛轻、排气早,排尿利,恢复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药物副作用发生少、程度轻。结论   小剂量吗啡注入硬膜外腔为剖宫产术后镇痛提供了安全有效的措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吗啡;  硬膜外腔;  剖宫产;  术后镇痛 

  随着社会文明和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标准逐日提高,转变了过去“手术后疼痛是天经地义、不可避免”的旧观念,不再默默忍受可以缓解的疼痛,术后镇痛逐渐成为麻醉师的必备技术,为提供更人性化的服务打下基础。病人自控镇痛术——PCA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满意,但在我国基层医院应用PCA存在费用高、术后携带管理不方便及并发症多而不易普及。我院从2005年1月开始使用小剂量吗啡置入硬膜外腔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取得良好效果,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2005年1~12月200例剖宫产的产妇为观察组,同期另200例剖宫产的产妇为对照组,两组在年龄,孕周、胎次、剖宫产指征、胎儿大小及手术所用时间等均无差异。

  1.2 方法 
 
  观察组于开始关腹时向硬膜外腔注入吗啡2mg,术毕拔管,对照组术毕拔管,两组均于术后行电子心电监护6h,术后6h内每1h按摩双下肢及臀部肌肉一次,术后6h开始鼓励产妇翻身以预防术后并发症,均留置尿管24h。

  1.3 观察指标  

  从术后12h,24h,36h,48h疼痛的级别,排气时间,产后24h出血量,尿潴留发生率及自由下地活动时间进行比较。疼痛程度根据WHO疼痛标准:0级—无痛;Ⅰ级—轻度可忍受的疼痛,能正常生活,睡眠不受干扰;Ⅱ级—中度持续疼痛,睡眠严重干扰,需要用镇痛药;Ⅲ级—强烈持续剧痛,睡眠严重受干扰,需用镇痛药。产后24h内出血量用聚血盆收集统计。排尿情况是指拔除尿管后的排尿情况。产后自由下地活动时间指产妇主动自由下地而无痛苦主诉。

  1.4 统计学指标  

  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疼痛情况比较 

  见表1。表1   两组疼痛情况的比较(略) 
     
  统计学分析,观察组的疼痛程度轻,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2.2  两组病例排气情况的比较   见表2。表2   两组病例排气情况的比较﹙略﹚ 注:χ2检验,χ2= 69.7265,P=4.8846E-15
     
  观察组术后排气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

  2.3  24h内两组出血量的比较  

  见表3。表3  24h内两组出血量的比较(略)注:χ2检验,χ2=0.1788,P=0.981
     
  统计学分析,两组产后24h内出血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2.4   两组拔尿管后排尿情况的比较  

  见表4。表4  两组拔尿管后排尿情况的比较(略)注:χ2检验,χ2=4.81,P=0.0284,χ2=3.635,P=0.0566
     
  观察组拔尿管后排尿不利的病例数少于对照组, 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但重新置尿管率两组统计学分析无显著差异性。

  2.5 自由下地时间  

  观察组平均(18±10.2)h,对照组平均(30±10.4)h。t=11.65,P=3.44E-27,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

  2.6 副反应发生情况  

  观察组有6例产妇出现低血压,经补充血容量后好转,12例恶心呕吐对症处理后好转,11例出现一过性皮肤瘙痒未处理自行缓解。对照组无低血压及皮肤瘙痒情况发生,5例出现恶心呕吐对症处理后缓解。

  3 讨论

  术后疼痛是一种复杂的生理心理反应,它是伤害性刺激通过神经介质传向机体神经组织的一种警告,这种疼痛可造成机体的循环、呼吸、消化、泌尿系统及内分泌、免疫功能等一系列的改变和心理、行为的变化,从而直接影响着患者的术后恢复和安危[1],人体耐受疼痛的程度存在差异,对于剖宫产后的产妇而言因疼痛而影响睡眠、情绪、活动及进食,机体免疫力下降,致使排气晚、尿潴留率增高等并发症发生,影响机体恢复。利用PCA能达到术后无痛,但费用高、携带不方便,不适合于基层医院。硬膜外腔注药镇痛效果肯定,所用药物很多,但报道较多和公认镇痛效果最佳,对脊髓无毒理作用的仍属吗啡[2],吗啡作用于脑和脊髓的受体,向硬膜外腔注入吗啡,使其渗透过硬膜进入脑脊液,并通过脑脊液的循环作用于脊髓的阿片受体阻断疼痛向中枢传导通路,此外,吗啡与受体结合可能激发内啡呔的释放[3]从而达到镇痛的目的,持续时间维持18~28h[4]。基本上渡过了手术后疼痛最剧烈的时间。因无痛苦,睡眠充足,产妇可以早期活动而促进胃肠蠕动,使排气早,腹胀发生少,尿潴留发生少,促进机体尽快恢复, 比对照组有明显的优势。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吗啡镇痛时效与剂量不相关,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与剂量呈正相关,为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应尽量减少吗啡的用量,但必须保证术后镇痛的效果[4],吗啡副作用包括恶心、呕吐、胃肠蠕动减少尿潴留、呼吸抑制、皮肤瘙痒等,我院采用小剂量2mg硬膜外腔给药副作用发生少、程度轻,基本能满足剖宫产术后镇痛的需求,值得推广,适合于各级医院。为了预防副反应的发生要常规心电监护,床边备用抢救设施及药品如纳洛酮以防患于未然。

  【参考文献】

  1 李仲廉.妇产科麻醉学.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51-173.

  2 赵俊.硬膜外药物镇痛机理的探讨.中华麻醉学杂志,1989,(疼痛治疗专刊):4.

  3 盛卓人,况铣,李文硕.临床麻醉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4,230.

  4 费宝良,杭燕南,孙大金,等.硬膜外注射吗啡术后镇痛最低剂量探讨. 临床麻醉学杂志,1996,12:178.

  作者单位: 521000    广东潮州,潮州市湘桥区妇幼保健院 
 

作者: 王香菊, 张楚媛 2006-8-1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