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06年第6卷第11期

反复感染的慢性支气管炎痰培养及病原菌分析

来源:中华医学研究杂志
摘要:对我院2000年5月~2001年12月内科慢性支气管炎(慢支)反复感染痰菌培养129例患者(306次)结果进行分析,以探讨其价值,并提出治疗原则。1临床资料按事先设计的表格对有关资料逐一登记,登记内容为:(1)慢支急性发作期患者的一般情况。(3)取痰培养方法。(4)痰菌培养结果及抗生素的情况。...

点击显示 收起

  对我院2000年5月~2001年12月内科慢性支气管炎(慢支)反复感染痰菌培养129例患者(306次)结果进行分析,以探讨其价值,并提出治疗原则。

    1  临床资料

    按事先设计的表格对有关资料逐一登记,登记内容为:(1)慢支急性发作期患者的一般情况;(2)合并症;(3)取痰培养方法;(4)痰菌培养结果及抗生素的情况;(5)合并真菌感染后临床对策。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129例患者,男89例,女30例,年龄35~99岁,平均年龄67岁。有吸烟者71例。经住院后好转124例,无效2例,死亡3例。

    2.2  合并症  129例慢支合并肺气肿108例,肺心病65例,69例测血气分析:Ⅰ型呼吸衰竭18例,Ⅱ型呼吸衰竭36例。

    2.3  取痰及培养方法  129例患者采用无菌密闭的一次性塑料痰杯,在值班护士的帮助下,晨起清水漱口,用力咳出晨起后痰液,取痰后1h内送培养,化验直接接种于血琼脂平板上,经37℃,24h育怀疑有致病菌生长者进行鉴定和作药敏试验。

    2.4  痰培养结果及应用抗生素的情况  129例患者,共68例痰培养阳性,阳性率52.7%,痰培养连续3次为单一细菌者仅14例,阳性率仅为10.8%。14例患者痰菌结果分别为:溶血性链球菌4例,绿脓杆菌3例,产气杆菌3例,克雷伯氏杆菌3例,阴沟杆菌1例,129例患者370例次痰菌培养,97例次阳性(26.2%),而连续3次以上培养为相同一细菌,仅为38例次(10.3%)。非相同单一痰菌培养59例次,结果见表1。 表1  慢支急性发作期非相同单一痰培养阳性结果 3例死亡的患者,其中2例3例次痰培养无细菌生长,1例3例次痰菌培养为大肠杆菌。129例患者中有114例患者已经用抗生素,其中63例患者为痰菌培养阴性(55.1%),未用抗生素15例患者中痰菌培养阴性8例(53.0%),两组检验无统计学意义。

    68例痰菌培养阳性患者在痰菌培养及药敏回报告之前均已用抗生素,应用抗生素与后来药敏结果不一致的44例,42例有效,2例无效;与后来药敏结果一致的24例中,23例有效,1例无效。

    3  讨论

  反复发作的慢性支气管炎是内科常见病,其急性发作期病人易发生肺心病,心衰和呼衰,因此,控制慢支反复感染是十分重要的。理想治疗的根据致病菌的检查结果及药敏试验,以有针对性的选择抗生素。目前,检查致病菌优良方法仍是自然咳痰培养,为临床推广的主要方法,其它环甲膜穿刺吸引,经皮肺穿刺取痰,经纤维支气管镜内吸引取痰等作痰菌培养,这些方法准确灵敏,但其方法繁琐,有创伤,价钱昂贵,不能被多数病员接受。本文自然痰菌培养结果129例患者(360例次)痰菌培养进行了分析。

  由于咳痰的口腔污染其药敏结果将误导临床医生用药,因此临床用药与药敏有不一致的现象。如本次患者44例用药与其后的痰菌培养药敏结果不一致;42例有效,24例用药与其后的痰药敏结果一致,22例有效,甚至出现应用不敏感药而临床治疗有效8例,应用敏感药而临床治疗无效1例的矛盾现象。本文从14例患者相同单一痰菌培养分类看,以绿脓杆菌、产气肠杆菌、克雷伯氏杆菌等多见,以G-杆菌阳性占绝大多数。提示反复下呼吸道感染G-杆菌占绝大多数,多见院内感染。此外本文念珠菌感染亦占较多(19.9%),提示临床医生对抗生素必须合理使用,已经发生双重感染,两者必兼,同时主要合并症的治疗,提高身体抗病能力的治疗亦是必不可少的手段。

    作者单位:1 404000 重庆,重庆三峡中心医院百安分院

    2 404000 重庆,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  

  (编辑:李  木)

作者: 刘斌,殷开明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