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06年第6卷第12期

直肠自发性穿孔1例诊治体会

来源:中华医学研究杂志
摘要:直肠位于盆腔内,位置较隐蔽,通常情况下不易伤及。一旦穿孔致粪便性腹膜炎,盆腔及腹腔污染较重,易致感染性休克危及生命。直肠自发性穿孔临床上较少见,国内报道较少。本科于2006年2月7日收治直肠穿孔1例,现报告如下。...

点击显示 收起

    直肠位于盆腔内,位置较隐蔽,通常情况下不易伤及。一旦穿孔致粪便性腹膜炎,盆腔及腹腔污染较重,易致感染性休克危及生命。直肠自发性穿孔临床上较少见,国内报道较少。本科于2006年2月7日收治直肠穿孔1例,现报告如下。

    1  病历摘要

    患者,男,54岁,因持续性全腹痛一天入院。入院前一天无明显诱因出现中上腹疼痛,并迅速波及全腹,为持续性胀痛阵发性加剧,无放射性疼痛,无恶心呕吐及畏寒发热等症状,既往有反复便秘史。当时住内科观察治疗,经检查X线腹透报告“双膈下游离气体”转入我科治疗。查体:T 36.5℃,P 148次/min,R 21次/min,BP 140/90mmHg。一般情 况差,消瘦。腹稍胀,全腹压痛、反跳痛明显,肌紧张呈板  状,未扪及包块,肠鸣音未闻及。直肠指检:肠管壁光滑,未触及包块,指套无血迹和脓液附着。血常规:Hb 126g/L,WBC 10.8×109/L,N 79%,L 16.5%,K+ 3.36mmol/L,Na+ 133.2mmol/L。腹部透视:双膈下游离气体。入院诊断:腹腔空腔脏器穿孔,弥漫性腹膜炎,感染中毒性休克。

    入院后急诊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中上腹大量粪水及未消化食物残渣,吸尽约1000ml,探查肝、胆、胃、十二指肠、空回肠未见异常;下腹及盆腔内大量粪便约2kg,清除粪便后探查见直肠与乙状结肠交界处有一约2cm×3cm大小穿孔,穿孔周围肠壁炎症水肿,黏膜苍白,直肠下段及周围未触及包块及肿大的淋巴结。术中行直肠残端封闭、乙状结肠造瘘术。腹腔内大量生理盐水加甲硝唑液冲洗计5400ml,直至无食物残渣及粪便。腹腔内放置乳胶管引流(右肝下、左结肠旁沟、盆腔内)。术后大量抗生素治疗。术后患者病情恢复较好,切口二期愈合。

    2  讨论

    2.1  病因  目前直肠自发性穿孔病因尚不十分清楚。一般认为多数是由于慢性便秘,在结肠内形成坚硬的粪块,压迫肠壁使该处肠壁缺血、坏死、穿孔;或由于硬粪块致肠腔梗阻后,使近端肠黏膜缺血、坏死形成粪性溃疡,当用力排便及咳嗽、打喷嚏等腹内压明显增高时诱发溃疡穿孔;或由于局部肠管发育异常,局部肠壁薄弱,肠管内压骤升时导致穿孔。本病例术中未发现直肠及其周围有包块或肿物,既往有反复便秘史,故应考虑慢性便秘所致。

    2.2  诊断  笔者认为患者如有以下几点应怀疑本病:(1)无外伤史、结肠肿瘤、溃疡性结肠炎等临床表现。(2)老年患者有慢性便秘史,突然腹痛,且很快累及全腹。(3)腹部X线检查示膈下大量游离气体和粪块阴影的应考虑本病。 (4)腹穿及直肠指诊对诊断有较大帮助, 凡腹腔穿刺抽出液是粪水样,较浑浊,粪臭味,直肠指诊指套带血迹,应高度怀疑本病。本病例术前诊断空腔脏器穿孔较明确,剖腹探查指征强烈,故术前未行腹腔穿刺检查。笔者认为临床上如遇此类患者,应常规行腹腔穿刺检查。

    2.3  鉴别诊断  因本病发病率较低,临床上十分少见,其表现与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或阑尾炎相似,故误诊率较高。

    2.4  治疗  由于直肠壁薄,血供差,肠腔内细菌多,穿孔后污染重,愈合能力差,且多为老年病人,若急诊行穿孔处直肠切除Ⅰ期吻合,易引起吻合瘘及腹腔感染,手术Ⅰ期缝合风险较大,故采用从穿孔处横断、远端封闭、近端造瘘术较安全,待3个月后再行二期手术治疗。值得重视的是,早期诊断及早期手术极为重要,是手术成功和降低死亡率的关键所在;同时,术中彻底清除粪便、粪水及食物残渣,用大量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腹腔以减少毒素吸收,用甲硝唑液冲洗腹腔以对抗可能残存的细菌,减少腹腔残余脓肿的发生,亦是降低死亡率的措施之一。

   作者单位: 402368  重庆,重庆市大足县第二人民医院外二科 

  (编辑:悦  铭) 

作者: 尹光忍,陈明学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