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07年第7卷第2期

心悸512例动态心电图分析

来源:中华医学研究杂志
摘要:本文应用动态心电图(DCG)检测心悸患者,目的在于了解心悸的病因,探讨心悸与心律失常之间的关系。8)岁,均为阵发性心悸患者,除外因发热或使用氨茶碱、麻黄素、阿托品等所致者。2方法采用动态心电监测系统:MV1、MV5导联,24h连续记录。其中487例在DCG检查前做普通心电图(ECG)检查。...

点击显示 收起

   本文应用动态心电图(DCG)检测心悸患者,目的在于了解心悸的病因,探讨心悸与心律失常之间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512例,其中男200例,女312例,年龄13~72(平均41.8)岁,均为阵发性心悸患者,除外因发热或使用氨茶碱、麻黄素、阿托品等所致者。

    1.2 方法 采用动态心电监测系统:MV1、MV5导联,24h连续记录。其中487例在DCG检查前做普通心电图(ECG)检查。记录结果经计算机分析处理,并做χ2检验

    2 结果

    512例心悸患者DCG检查共发现各种心律失常(不包括一过性窦性心动过缓和窦性心动过速)362例,检出率69.03%。其中室性早搏184例、房性早搏123例、交界性早搏11例、短阵室速22例、短阵房速31例、阵发性室上速5例、房颤6例、阵发性房颤3例、窦房传导阻滞4例、房室传导阻滞19例。部分患者两种以上心律失常合并存在。

    3 讨论

    先天性耳前瘘管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畸形,为第一鳃沟的遗迹,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常为盲管,深浅长短不一,可具分支。长者可伸入外耳道深部,或向后到达乳突表面。管腔内为复层鳞状上皮,具有毛囊、汗腺、皮脂腺等。如果没有并发感染,通常不需要处理。一旦并发感染,易反复发作,且脓肿范围逐步扩大。所以一旦并发感染,即应手术治疗。一期愈合不复发的关键有五点:一是手术应选在急性炎症控制后进行。有脓肿形成者应切开排脓,亦应选在急性炎症控制后进行[1]。无感染期手术虽符合外科原则,但有瘢痕的瘘管分支与周围组织很难明确加以辨认,因而细小散乱的瘘管分支易遭遗漏,增加感染复发的机会。二是美兰染色可大致显示瘘管走行,且病变组织均较健康组织脆,分界较清楚,容易分离,切除彻底,减少复发机会。三是感染区肉芽组织要切除干净,防止术后感染。四是耳轮脚软骨内的瘘管组织要切除。五是术后加压包扎,防止有死腔和感染区皮片漂浮。总之,对先天性耳前瘘管感染选择在后期手术切除,效果良好。

    【参考文献】

    1 黄选兆,汪吉宝.实用耳鼻咽喉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70.

    作者单位: 121013 辽宁锦州,锦州市康宁医院技检科

   (编辑:悦 铭)

作者: 李瑶 2007-4-2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