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07年第7卷第9期

椎弓根螺钉系统和椎间融合器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观察

来源:《中华医学研究杂志》
摘要:【关键词】脊柱滑脱症脊柱滑脱症是脊柱外科常见病之一,对不稳定的脊柱部位融合和固定是治疗的主要原则,随着脊柱生物力学的发展、椎弓根螺钉系统和椎间融合器用于临床,使不稳定脊柱部位的融合和固定更接近于正常的脊柱三维结构和生物力学特性,消除了畸形,提高了治愈率,本文总结了2000~2006年,采用RF固定结合椎体融......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脊柱滑脱症

    脊柱滑脱症是脊柱外科常见病之一,对不稳定的脊柱部位融合和固定是治疗的主要原则,随着脊柱生物力学的发展、椎弓根螺钉系统和椎间融合器用于临床,使不稳定脊柱部位的融合和固定更接近于正常的脊柱三维结构和生物力学特性,消除了畸形,提高了治愈率,本文总结了2000~2006年,采用RF固定结合椎体融合器椎间融合治疗峡部型腰椎滑脱症16例,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16例中,男6例,女10例;年龄38~53岁,平均42.3岁。病程最短16个月,最长13年。按Meyerding滑脱分类法[1]:所有16例双斜位X线片均存在峡部崩裂,滑脱Ⅱ度13例、Ⅲ度3例、滑脱平面L4:10例、L5:6例。本组病例术前均有慢性腰腿痛史,单纯腰臀区痛2例,单侧腰腿痛4例,双侧腰腿痛10例;均有不同程度的间歇性跛行。CT扫描示,4例合并椎间盘突出,均在滑脱椎间;4例合并椎体后缘骨嵴增生。16例均有椎管、神经根管狭窄。16例均有外观姿势畸形,表现为腰部前突增加;直腿抬高阳性3例;下肢感觉障碍8例;肌力减退4例。

    1.2  方法  连续硬膜外麻醉,俯卧位,以滑椎为中心,后正中切口,包括上下各1~2个椎节,显露至两侧关节突外缘。经椎弓根准确置入角度螺钉和推、拉力切除滑椎棘突、椎板及下关节突、峡部不连部纤维增生组织以及其他瘢痕组织。适度扩大椎管及神经根管,突出椎间盘或骨嵴增生组织均予摘除。在C臂X线机引导下植入RF系统予以复位,至复位满意后,再次检查侧隐窝神经根。选择适当直径环锯,自硬膜侧方,上、下椎体间斜行进入,钻取椎间及软骨板,深度根据术前测量椎体前后缘宽度及术中复位情况而定,一般为2.5~3.0cm。用相应大小的丝椎钻入,攻出螺纹后,旋入大小相当的椎间融合器,使其尾端没入椎体后缘约1.0mm。取切除的椎板、棘突,剪成颗粒状置入椎间融合器,压实。术后负压引流24h,卧床3周带腰围下地适当活动。

    2  结果

    术后所有病例随访,平均随访时间达20个月。术后症状消失15例,明显减轻1例。术后检查结果示,1例Ⅲ度滑脱复位后仍有I度滑脱,其余完全复位。置入椎间融合器均未见松动,椎间隙高度无丢失。疗效评价按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评定标准[2],优13例,良2例,可1例。RF系统均于术后8~12个月取出,过伸、过屈动态观察,椎间相对运动消失,无松动、断钉、椎间感染等并发症。

    3  讨论

    脊柱滑脱症按Wiltse-Newman分类常见为狭部裂型和退变性滑脱[3],脊柱滑脱症的治疗原则是确保融合并尽可能恢复解剖序列,解除产生疼痛症状的原因。对此病的治疗,许多人鉴于原位固定融合的良好效果而不行复位治疗,但Steffee观察发现,没有行复位的许多病例,虽然获得了良好的骨融合,其椎体滑移仍会发展,患者仍有腰疼。认为:这些问题的解决有赖于脊柱力线的恢复。近年来已有多种椎弓根螺钉系统(如Steffee钢板等)用于腰椎滑脱症的治疗,虽有良好的复位固定作用,但存在多节段固定、创伤大、螺钉细、抓握力小等缺点,而RF系统则避免了上述不足,具有固定节段短、损伤小且简单、复位固定一次完成等优点。RF内固定系统与椎间融合器的联合使用,从生物力学角度而言,共同承担了椎节间的应力,并为融合节段的骨性融合提供充分的稳定。这使病变节段大范围减压成为可能。同时RF系统的复位作用,有利于椎管形态面积及神经根张力恢复,并为椎间融合器的植入创造条件。本组病例术前均有明显症状及体征,大部份病例经较长时间的保守治疗观察,症状无缓解而选择手术治疗。认为治疗峡部型腰椎滑脱症,除恢复腰骶部正常生物力学位置、恢复椎管形态面积外,解除神经根压迫是取得术后理想疗效的保障。另外,要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滑脱椎体复位、受压神经组织减压、滑脱椎体与下位椎体的融合,椎间融合是维持复位的保证。常规横突间或后路椎体间植骨,常因植骨部张应力的影响而发生不愈合、再滑脱等,且手术出血多、创伤大。椎间融合器是近年来用临床治疗腰椎不稳的一种新型内固定器,具有耐腐蚀性、组织相容性好等优点,其抗压强度、疲劳耐受性、生物力学性能符合人体的生理要求。在椎管探查减压的同时置入椎间融合器,创伤小,出血少,并具有撑开作用,使椎体周围韧带绷紧,克服椎管周围韧带皱折,从而扩大椎管容量及椎间孔容量。本组均为RF系统使滑脱椎体复位后再置入椎间融合器。

    综上所述,RF系统复位固定结合椎间融合器内固定融合术,使复位、固定、减压、椎间融合一次完成,操作简便、损伤小、出血少、术后即时稳定性好,能充分完成后路减压,并能保证可靠的融合,且术后卧床时间短,康复快。本组未发现椎间隙塌陷、植骨吸收、滑脱复发等并发症。

 

【参考文献】
  1 Wenger M,Sapio N,Markwalder TM.Long term outcome in t32 consecutive patient after posterior internal fixation and fusion for Grade I and II isthmic spondylolist. J Neurosurg Sping, 2005,2: 289-297.

2 杨克勤.脊柱疾病的临床与研究.北京:北京出版社,1993,653-654.

3 Herroan MJ, Pizzutillo PD. Spondylolysis and Spondylolist in the child and adolescent: a new classification. Clin Orthop Relat Res. 2005,434:46-54.


作者单位:467300 河南鲁山,鲁山县人民医院外科

作者: 师中奎 2008-7-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