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07年第7卷第10期

丹红注射液对老年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来源:《中华医学研究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对老年患者慢性脑供血不足脑血流动力学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84例,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用丹红注射液40ml/d治疗,对照组用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d治疗,治疗前后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脑血流动力学和血液流变学的检测。数据采用SPSS进行统计处理,治疗前后用配对比......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观察丹红注射液对老年患者慢性脑供血不足脑血流动力学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84例,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用丹红注射液40ml/d治疗,对照组用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d治疗,治疗前后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脑血流动力学和血液流变学的检测。数据采用SPSS进行统计处理,治疗前后用配对比较u检验。结果 丹红注射液与复方丹参注射液都有对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具有改善脑血流动力学和降低血液黏稠度作用,丹红注射液组P<0.05,复方丹参注射液P<0.05,两组治疗后组间比较P<0.05。结论 丹红注射液与复方丹参注射液均对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具有改善脑血流动力学和降低血液黏稠度作用,为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的有效药物,丹红注射液疗效优于复方丹参注射液。

【关键词】  慢性脑供血不足 液动力学 血液流变学 丹红注射液

    慢性脑供血不足(CCCI)最早是由日本医学家在19世纪90年代提出来的,是一种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是大脑整体水平的血液供应减少的一类疾病。中老年脑供血不足常见的原因有椎-基底动脉、头颅内主要动脉的狭窄及血管痉挛、血压改变致血流动力学异常和血液流变学异常致微循环血液淤滞等因素引起[1]。利用经颅彩色多普勒(TCD)观察椎-基底动脉及颈动脉内血流状态和流速的改变,可以大致做出脑供血不足的原因判断,椎-基底动脉及颈动脉血管狭窄、血管痉挛者多以血流增速为主,而血管过度扩张、颅内血管狭窄以及血液黏稠度升高者常引起流速下降[2]。采用丹红注射液治疗老年CCCI取得了明显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诊断标准  (1)临床表现为头重、头晕、头痛、耳鸣等自觉症状波动性消长;(2)无神经系统局灶体征,眼底动脉硬化改变;(3)头颅CT未见血管性器质性改变;(4)TCD或DSA提示脑灌流动脉有闭塞或狭窄;(5)年龄>60岁;(6)脑循环测定仪提示血流降低。排除引起上述自觉症状的其他疾病[3]。

    1.2  一般资料  共入选84例,男50例,女34例,年龄60~78岁,平均年龄74.3岁,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2例,两组年龄、性别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3  方法  治疗组给予丹红注射液(济南步长制药有限公司生产)4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输注,每日1次,疗程14天。对照组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昆明兴中制药有限公司生产)20 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输注,每日1次,疗程14天。

    1.4  观察指标  两组病人治疗前后均经TCD检查,TCD检查部位:双侧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VCA),大脑后动脉(PCA),左右椎动脉(VA)及基-底动脉(BA),主要观察指标为平均血流速度(Vm)。使用仪器为深圳先科公司AC-2000C型经颅多普勒诊断系统。两组病人治疗前后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查,患者禁食12h,于次日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4ml于专用的抗凝试管内,2h内检测,仪器使用重庆大学多维生物工程研究所制的“全自动血流表观黏度快测仪FASCO-3000型”,检查指标包括:全血黏度(高切、中切、低切)、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同时观察肝、肾功能、血糖、血脂、血尿、粪常规的变化及不良反应

    1.5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进行统计处理,采用配对比较U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后症状改善情况  两组患者治疗后头重、头晕、头痛、耳鸣症状均有较好缓解,丹红注射液组症状消失率较复方丹参液组较明显,症状缓解更快,改善更明显。详见表1。表1  两组病人症状改善情况

    2.2  两组血流动力学变化比较  见表2。表2  两组治疗前后脑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注:同组治疗前后比较,1)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2)P<0.05

    2.3  两组血黏度变化比较  见表3。表3  两组血黏度变化比较 注:同组治疗前后比较,1)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2)P<0.05

    3  讨论

    慢性脑供血不足是指临床具有脑循环障碍引起的头重、头痛、耳鸣、眩晕等各种症状,而临床无脑局灶体征,CT检查未见器质性脑病变的病人[4]。国际研究表明,长期慢性脑供血不足会使大脑发生皮质萎缩,海马神经元变性,脑白质疏松,脑胶质细胞增生等病理改变,最终易导致老年痴呆[5]。因此如何能改善CCCI病人的症状,延缓其发生、发展,已成为临床医生所关心的一个问题。

    TCD是目前为止唯一能反映颅内动脉血流状态的检测手段。尤其对检测椎-基底动脉系统动力学变化,是一种灵敏、有效的检查方法[6,7]。它简便、快速、无创,并能为临床诊断提供了可靠的客观依据,因此以它作为慢性脑供血不足的诊断和疗效评价的手段之一。TCD可发现CCCI病人大脑部分血管有狭窄、痉挛,因此可扩血管治疗改善CCCI。

    血液流变学异常以高黏滞血症为主,分为高浓稠型、高黏型和混合型。高浓稠型的流变特点是全血黏度升高,红细胞的聚集性、刚性增加,变形能力下降,红细胞互相间易于形成团或呈缗钱状重叠,使得血液流动性下降,特别在微循环部位,红细胞通过毛细血管的能力下降,通过速度减慢,表现为微循环血液淤滞,而引起全身组织器官缺氧,特别是对缺氧敏感的心、脑等重要器官症状表现突出。高黏稠型以血浆中各种蛋白(如纤维蛋白、球蛋白)升高以及血糖、血脂等成分升高为主要原因,血液黏稠性升高表现为血浆及全血黏度升高,同样也导致血液在微循环中的流动性减慢,但红细胞性状改变少;混合型具有上述共同的特点[8]。由此可看出无论哪型血液流变学异常均在慢性脑供血不足的形成中起重要的作用,因此降黏治疗成为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的一个切入点。

    复方丹参注射液由丹参、降香组成,其药理机制为:(1)抑制磷酸二酯酶,升高红细胞、血小板CAMP浓度;(2)其水溶成分7643能兴奋PGI2合成酶的活性,使PGI2生成增多,血管内皮细胞中PGI2增高,血管扩张[9,10];(3)其还是强抗氧化剂,能有效消除机体的氧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稳定细胞膜,其效果与超氧化物歧化酶相似,作用与剂量有明显正相关。众多文献已报道了复方丹参注射液在治疗脑供血不足及对缺血性脑保护中的作用,本研究也证实了复方丹参注射液在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中的有效性。

    丹红注射液组方为丹参与红花。君药为丹参,其药理作用同复方丹参注射液中所提及。红花为菊科属植物的干燥花,性温味辛,入肝经,具有活血化瘀止痛之功效,为常用活血化瘀中药之一。红花含红花甙、红花黄色素,红花甙经盐酸水解后得葡萄糖和红花素、红花醌甙及新红花甙。红花的活性成分具有扩血管、对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提高纤维蛋白的溶解活性,抑制血栓形成,并具有不同程度的降压作用。在红花注射液中红花作为臣药,与丹参相辅,除邪而不伤正,共奏活血通络、祛瘀生新之功,并且经现代工艺处理后药理作用突出而副作用明显减少。红花应用于治疗心肌缺血已有悠久历史,红花制剂可缓解冠心病患者心绞痛发作的临床症状,改善缺血性心电图与血流动力学状况。而在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较少。本研究使用丹红注射液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取得了明显的疗效,并且其疗效优于复方丹参注射液。

 

【参考文献】
  1 李相如,蔡雄鑫.老年人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TCD检测分析.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1995,5(4):11-13.

2 胡泽溪,何香珍,胡建伟,等.89例血液流变学测定与经颅多普勒检查的比较分析.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1995,5(4):8-10.

3 胡纪源.慢性脑供血不足的诊断与治疗.安徽医学,2003,23(3):7-8.

4 李赵梅.通心络对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影响.浙江中西医杂志,2005,15(3):161-162.

5 郭进升,于丽冰.丽珠脑力隆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实用医技杂志,2004,11(11):2347-2348.

6 焦明德.实用经颅多普勒超声学.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5,97.

7 胡智伟.量表、CSF、CT和TCD在鉴别脑出血与脑梗塞中的价值比较.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0,10(3):38.

8 李永祥,扬荣,何金昌,等.脑供血不足患者血液流性特点及降粘治疗意义.中国血流变学杂志,2002,12(2):138-139.

9 谭毓治,谢金生.细胞膜流动性与中药研究.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2,12(11):699-701.

10 汪钟.活血化瘀中药对血小板功能调节的机理.中国中西医杂志,1992,12(9):567-569.


作者单位:130021 吉林长春,长春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作者: 于凤秀 2008-7-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