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07年第7卷第10期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55例临床分析

来源:《中华医学研究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对55例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发病原因和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了55例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发病原因、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结论本病女性患者较多,其中因分娩及妊娠者29例,占52。【关键词】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发病原因疗效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是一组由于多......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对55例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发病原因和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55例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发病原因、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结果 常见的发病原因为产后1~3周20例,占36%,妊娠期9例,占16%,严重脱水或恶液质10例,占18%,以及不明原因16例,占29%。几乎全部有颅内高压症状、体征,合并癫痫者5例,合并妊高征者2例,用降颅压方法及中性治疗49例,显效93.8% ,用降颅压方法及溶栓治疗6例,显效33.3%。结论 本病女性患者较多,其中因分娩及妊娠者29例,占52.7%。故(1)要重视青年女性在妊娠和分娩阶段的生理、病理状况。(2)治疗原发病的同时,需多采用中性治疗的方法。

【关键词】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 发病原因 疗效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是一组由于多种病因导致的脑静脉系统血管病,血栓性静脉窦闭塞使静脉回流受阻,静压升高导致脑组织淤血、水肿及颅内压增高,脑皮质和皮质下出血,其共同特征为颅内压增高症状突出,头痛严重而持续,呕吐多为喷射性以及意识障碍,癫痫发作和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等[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收集了自2000年1月~2006年12月本院确诊的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共55例,男15例,女40例,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诊断较困难。55例患者中,全部做了颅脑CT检查,出现异常者34例,显示特征性的条索征或б征(空三角征),再配合脑室变小,脑白质低密度,静脉性脑梗死(内有出血灶),结合临床症状、体征确诊。而其中17例正常者,补充做了MRI,其MRI表现呈多种多样的[2]。可以表现为脑肿胀(主要为皮层下水肿),脑梗死(常为出血性),甚至硬膜下血肿或蛛网膜下腔出血。17例患者均表现为冠状位单侧或双侧顶叶近大脑廉旁处,T1W1较低信号为主,内部夹杂斑片状较高信号影。T2W1表现为高信号,冠状位见病灶呈楔形分布于大脑纵裂两侧,矢状及轴位见右顶局部蛛网膜下腔内较高信号影(如图1)。2例难以确诊病例补充做了腰穿脑脊液检查。图1  MRI表现

    1.2  方法  (1)调查患者情况:包括患者的性别、年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及治疗效果。(2)收集的55例临床资料均为上矢状窦血栓形成。

    1.3  疗效判定  临床症状和体征明显好转,停止静脉药且住院在2个月以内者为显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不明显,住院在2个月以上或自动出院者为无效。住院期间因病情变化导致死亡。

    1.4  资料统计  见图2、图3。

    图2  女性发病年龄图3  男性发病年龄    女40例,其中≤20岁10例;21~30岁25例;40~50岁5例。男15例,其中≤20岁5例;>50岁10例。

    2  结果

    2.1  发病的年龄性别特点  患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患者女性较男性多,大致比例为2.6:1,且在女性患者中,21~30岁者较多,占62.5% ,而在男性患者中,50岁以上者较多,占66.6%(如图2、图3所示)。

    2.2  发病原因  女性常见的发病原因为产后1~3周,共20例,占36%;妊娠期9例,占16%,严重脱水或恶液质者10例,占18%,原因不明者16例,占29%,10例50岁以上男性患者8例患有高血压病,6例患有高脂血症,3例患有糖尿病,均急性起病,短时间内症状、体征即达高峰。

    2.3  临床特点  55例患者全部有颅内高压症状、体征及意识障碍,并发点状或片状出血者49例,占89%,合并癫痫者5例,合并妊高征者2例。

    2.4  治疗措施及疗效评价  发病的55例患者用降颅压方法及中性治疗49例,其中46例显效占93.8%,1例死亡,仅为2%,1例因经济困难家属放弃治疗自动出院,1例住院2个月以上,病情无明显改善。无明显出血者6例,用降颅压方法及溶栓治疗,其中2例显效(占33.3%),2例死亡(占33.3%),2例并发出血病情加重,所有病例均积极治疗,合并症如高血压病、高脂血症或/和糖尿病等,妊娠者无一例流产或停止妊娠。

    3  讨论

    55例颅内静脉窦血栓患者,女性较多,且多在21~30岁的青年女性,与产后1~3周或妊娠关系密切,这与女性此阶段的生理病理因素有关。男性患者相对较少,且多为50岁以上中老年患者,分析发病原因,可能与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和/或糖尿病等有关。

    治疗措施和疗效分析:因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并点状或片状出血者较多(占89%),故我们多采用降颅压方法及中性治疗,有效率达93.8%。而无出血倾向者6例,采用降颅压方法和溶栓治疗,其有效率为33.3%,且易导致颅内出血致使病情加重。

    经以上讨论,在我们今后的临床工作中,要重视妊娠及产后1~3周的青年女性,注意她们此阶段的生理、病理状况,同时重视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尤其伴有高血压病、高脂血症或糖尿病患者,并对确诊为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治疗谨慎选用治疗措施(多采用中性治疗),密切观察病情,以预防或防止该病的发生或加重。

    (限于病例较少,可能出现偏差)。


作者单位:751600 宁夏青铜峡,青铜峡市第一人民医院

作者: 王云华 胡亚楠 2008-7-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