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07年第7卷第10期

精神病患者家属焦虑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来源:《中华医学研究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精神病患者家属的焦虑因素,以提高精神病患者及其家属的生活质量。方法选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和焦虑相关因素量表对精神病患者家属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精神病患者家属SAS评分均高于正常人群。结论了解家属的焦虑程度,为患者提供更好的社会支持。...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精神病患者家属的焦虑因素,以提高精神病患者及其家属的生活质量。方法 选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和焦虑相关因素量表对精神病患者家属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 精神病患者家属SAS 评分均高于正常人群。结论 了解家属的焦虑程度,为患者提供更好的社会支持。

【关键词】  精神病 患者家属 焦虑状况 调查

    现代护理强调“以人为本”,不仅强调护理工作者对患者进行全身的整体护理,而且也包括对患者家属的关爱及支持。精神病患者病情迁延,反复加重,预后差,严重影响患者的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家属易产生焦虑情绪, 作为患者最主要的看护者和社会支持来源,其身心状态直接影响患者的心理及社会的转归。为此,我们对70 例患者家属的焦虑状况作了相关调查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06年9月~2007年3月收治于我院的精神病患者家属70例,均为女性;年龄18~70岁,平均(38.5±8.9 )岁;文化程度:初中49例,高中及大专12例,大专及以上9例,与患者关系:配偶30例,子女16例,父母24例;职业:干部7例,职员17例,个体7例,工人25例,教师3例,农民11例。

    1.2  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于患者入院后3~7天内发放问卷。问卷分3部分:(1)一般资料;(2)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各项目累计相加为焦虑粗分,再乘以1.25得量表分。≥ 40分为无焦虑;41~59分为轻度;60~79分为中度;80分为重度焦虑。(3)与焦虑症状相关因素10项。总计发放70份,回收有效率100%。

    2  结果

    2.1  70例患者焦虑程度测评结果  见表1。表1  70例患者家属焦虑程度测评结果

   2.2  导致患者家属焦虑的相关因素  见表2。表2  导致患者家属焦虑的相关因素

    3  对策

    3.1  加强药物治疗的依从性,控制疾病症状  由于精神病患者普遍存在药物依从性差,自知力缺乏等一系列问题,故复发率高,复发的原因主要是患者或者家属擅自减药、停药、不规则用药等,故病情反复迁延[1]。 从表2得知患者的紊乱行为、社会功能的减退,生活自理能力的下降是引起家属焦虑的主要原因,因此,加强药物治疗的依从性,控制疾病症状是刻不容缓的。药物治疗是控制精神症状的有效途径,因此,在服药前应向患者说明药物治疗的重要性,做到发药到手,送药到口,对有藏药行为的患者可将药物碾碎或服药后让患者在工作人员视野范围内静坐30min,以免其压迫舌根将药物吐出。服药依从性的增强也起到促进治疗依从性的重要作用,可相应提高患者的自知力,提高其对自身精神症状的辨别和分析能力,只有加强了药物治疗的依从性,患者的精神症状才能在短期内得到控制。家属的焦虑也会因为患者病情的好转而降低。

    3.2  加强与患者家属的沟通  病人入院后多伴有严重的精神症状,对兴奋、躁动、冲动伤人或有消极自杀观念的患者必须采取一定的约束性保护,家属认为这种措施是违背本人意志的强制性行为,不够人性化;甚至有少部分家属对约束的目的存在偏差,认为是惩罚患者的手段;从而对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表示不满,表2显示,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使家属产生焦虑的达到90%,也有家属认识到精神疾病与患者的不健康心理有关,担心患者因被约束而受到心理刺激[2],加重了家属的焦虑情绪。因此我们在约束保护的同时应做好家属的宣教工作,向家属说明约束性保护真正的目的是为了防止患者冲动伤人、毁物、自伤自杀或强制其接受治疗而采取的短暂的保护性安全措施, 从而确保患者和其他病人的安全。同时在保护期间认真做好患者的生活护理,保证每日三餐进食量,每天的饮水量不少于2500ml,保证床单位的整洁、干燥,帮助患者完成个人生活的料理,夜间睡眠时加强保暖工作。在病情许可的情况下,尽可能减少约束带的数目或解除约束,约束期间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根据患者的病情每日与家属沟通,使家属能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进展,让家属放心,从而减轻家属的焦虑情绪。

    3.3  指导家属调整自身的情绪  精神病患者在给患者本人带来身心破坏的同时,对整个家庭都是严重的“应激因素”,尤其对主要照顾患者的家庭成员更是如此。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配偶和孩子是家庭支持的主要源泉,家属的支持是有缓解和直接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和社会功能的作用,对家属的焦虑情绪给予心理疏导,调动家属的主观能动性,使其采取积极的态度配合医生共同完成治疗计划,利用各种形式对不同个体开展健康教育,鼓励他们适时参加文娱活动和社会活动来转移内心压力,指导家属学会放松自身紧张程度,分散注意力,如听音乐、散步等[3]。从而解除负性情绪的束缚,提高生活质量,进一步为病人提供良好的社会支持来源。

    3.4  改变家属的错误观念  多数家属认为精神病是治不好的,得了精神病就像得了绝症一样,由于精神疾病的反复发作而多次住院或者由于病程长,病情呈慢性发展逐渐加重[4],严重影响患者的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使家属对疾病的治疗失去了信心,因此,首先要改变家属的错误观念,向家属解释患者通过药物治疗及后期的康复训练后,能够像正常人一样生活,病人也希望被像正常人一样看待,家属只有正确认识才能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心,才能调动家属的参与性,才能与家属共同制定患者的护理计划,以合理的认知代替不合理的认知,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5  指导家属了解相关的疾病知识  从表2得知家属缺乏疾病的相关知识的占 74.2%,他们不能认识疾病症状及对药物副作用进行观察和处理,不知道如何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及合理安排病人的生活。因此,精神病复发率高、病程迁延、反复加重。为此,对家属提供相应的应对知识和技能,使家属对疾病有更多的认识,懂得辨别精神症状,识别常见的药物副反应和疾病复发的早期症状,及时发现及处置病人的早期症状使其得到早期控制,从而降低疾病的复发率[5],同时,对病人要有正确的认识态度,适时鼓励和表扬患者,增强患者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其心理应激能力,鼓励家属让病人扮演各种社会角色,就生活自理能力、待人接物、交流技能等进行训练,良好的家庭支持可鼓励病人更多的自理行为,改善生活质量。

    4  小结

    在临床治疗和护理患者的同时,不能忽视患者家属这一社会力量的支持,了解家属焦虑的相关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有助于降低家属的焦虑程度,使其为患者提供更好的社会支持、安抚和鼓励,使患者在最佳状态下接受治疗和护理。

【参考文献】
  1 张宇,李书光,冯娟.社区独立技能训练预防精神分裂症复发的研究.中华护理杂志, 2004,39(8):575.

2 施忠英,张菊英, 许德均. 精神病家属对保护性约束的态度及护理需求.中华护理杂志,2005,40(9):683.

3 张艺, 赵素侵, 沈茶英. 晚期肿瘤患者家属焦虑抑郁因素的调查与分析.上海护理,2004,4(1):16.

4 王晓蔚,蔡琴, 陶莜琴. 100例精神病患者的社会支持. 中华护理杂志,2003,38(12):971.

5 张丽, 于慧丽, 陈景清. 家庭教育前后精神分裂症病人家庭支持和自理行为的研究.中华护理杂志, 2004,39(7):495.


作者单位:200240 上海,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

作者: 王慧芬 2008-7-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