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10年第10卷第4期

瑞安市改革开放30年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和展望

来源:中华医学研究杂志
摘要:【关键词】瑞安市改革开放公共卫生事业发展和展望公共卫生是整个社会全体成员预防疾病、增进健康的事业,迄今为止它一直被人们理解为医学科学的分支之一。但公共卫生本身所具有的意义已超出了医学科学的范畴,而具有极重要的社会学意义。改革开放30来,在强调经济发展的同时,我市的公共卫生事业也得......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瑞安市 改革开放 公共卫生事业 发展和展望

 公共卫生是整个社会全体成员预防疾病、增进健康的事业,迄今为止它一直被人们理解为医学科学的分支之一。但公共卫生本身所具有的意义已超出了医学科学的范畴,而具有极重要的社会学意义。改革开放30来,在强调经济发展的同时,我市的公共卫生事业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本文列举了改革开放30年来我市公共卫生事业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安全隐患,并从体系建设着手,对今后工作提出发展思路和建议。

  1 基本现状

  1.1 主要公共卫生指标 2003年我市平均期望寿命为75.49岁,男性为72.18岁,女性为75.86岁,高于全省平均水平(74.97岁)。2004年以来,我市婴儿死亡率和孕产妇死亡率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从这三大指标来看,我市群众的健康水平已位居全省前列。

  1.2 疾病预防控制 计划免疫工作不断得到加强,免疫接种率不断提高。法定传染病的发病率稳步下降,已消灭或基本消灭了天花、鼠疫、脊髓灰质炎、丝虫病等重大疾病。

  1.3 卫生执法监督 2000年设置市卫生监督所,并不断加强人员和设备配置,2005年又在一些中心乡镇设立6个卫生监督分所,加强了基层执法力量。实行卫生监督执法责任制,全面加强食品卫生、饮食行业、职业卫生、公共场所等卫生领域的监督工作。

  1.4 妇幼保健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的妇幼保健工作取得了巨大的进步。通过强化孕产妇系统管理和儿童系统管理,提高系统管理率,加强高危孕产妇管理,建立孕产妇抢救绿色通道等综合措施,不断加强妇幼保健工作。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均大幅度降低。

  2 公共卫生安全隐患

  2.1 重大传染病控制存在严重隐患 结核病的发病率近年来明显上升,与病毒性肝炎一起居高不下。性病(如淋病、梅毒、尖锐湿疣等)又死灰复燃,发病率一直上升。艾滋病和一些新发传染病如流感等也对我市构成严重威胁。麻疹、霍乱、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爆发无不提示传染病控制形势的严峻性。

  2.2 食品卫生安全隐患 屡禁不绝的校园周边流动饮食摊点、大量没有食品卫生许可证也缺乏监督的建筑工地食堂等均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各类食物中毒事件在我市也时有发生。

  2.3 公共场所卫生安全隐患 从日常监督结果来看,我市的公共场所用具的卫生消毒不到位现象十分普遍。如有些公共场所不按要求配备消毒设施,部分旅店床上用品的配比数量、清洗更换频次达不到卫生要求,美容美发场所客用化妆品不合格、游泳场所水质不达标等也较普遍存在。

  2.4 学校卫生安全隐患 全市中小学校、托幼园所共有400多所,在校中小学生和托幼园所儿童有20多万人。而负责学校主要卫生工作的医务室登记在册的仅有3家。各学校和托幼园所的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一直没有专人负责,历年来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大部分发生在学校,也反映出了学校内卫生安全隐患的严重性。

  2.5 职业卫生安全隐患 我市曾经是职业病高发区。近十年来,因我市制鞋业的发展,职业性苯中毒成为我市职业病的主要病种。1997—2003年,发生职业中毒事件4起,患病11人,其中中毒死亡7人,据统计,我市共有涉及职业危害的企业1707家,已依法申报的仅有415家。

  3 工作思路及展望

  3.1 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体系 市政府成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部,负责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统一领导和指挥;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市卫生局设立卫生应急办公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负责全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日常管理工作。各乡镇政府(街道)村居成立相应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组织和兼职人员。

  3.2 建立健全疾病预防控制体系 建立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主体,乡镇(街道)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为基础,覆盖全社会的三级疾病预防控制网络。加快疾控中心实验室能力建设,重点加强现场流行病学专业人员力量配置,以及引进和配备检验及流行病学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加强乡镇卫生院的基础设施和基本装备建设,强化乡镇防保站基本装备和功能建设,并逐步与乡镇卫生院进行整合,充分发挥乡镇卫生院在三级预防保健网络中的枢纽作用。加强村卫生室的规范化建设,明确村卫生室的公共卫生职能,实行乡村一体化管理,制定并落实经费补助政策。

  3.3 建立健全卫生监督执法体系 加大对卫生监督机构投入,确保卫生监督经费落实。切实解决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卫生监督执法必需的基本设施设备。逐步增加监督人员编制,按服务区域每万人口1~1.5人配置。加强卫生监督执法人员的培训,提高人员的业务素质、法律素质和综合执法能力。

  3.4 建立健全医疗救治服务体系 建立完善由医疗救治机构、救治信息网络和医疗救治专业队伍组成的医疗救治服务网络。加强网络医院急诊科建设和人员培训,配备救护车辆,增强接诊能力。成立全市医疗急救调度中心,实行24h值班制,负责120呼救受理和急救医疗调度。逐步实现管理统一、网络运行、调度科学、急救及时的目标。

  3.5 建立健全公共卫生预警、监测和报告信息网络体系 在现有国家卫生信息网的基础上,整合和利用社会信息网络资源,构建联结市卫生局、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各类医疗机构、卫生监督所以及有关部门和行业的功能完善、高效快速、网络通畅、反应灵敏的信息网络,并向区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延伸,扩大覆盖范围。提高报告及时性和信息质量,实行疫情网络直报和个案管理,建立全市统一的公共卫生信息数据库和信息网络平台,形成覆盖全社会的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和报告网络系统。

  

作者: 罗 坚 2011-6-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