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11年第11卷第1期

2001—2010年龙口市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来源:中华医学研究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了解龙口市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麻疹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麻疹流行强度、地区和时间分布、年龄构成和免疫史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龙口市2000—2010年麻疹共发病86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病例分布广泛,几乎全年均有病例报告,3~6月为麻疹高发季节。...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了解龙口市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麻疹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麻疹流行强度、地区和时间分布、年龄构成和免疫史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龙口市2000—2010年麻疹共发病86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4/10万。病例分布广泛,几乎全年均有病例报告,3~6月为麻疹高发季节。2001—2010年<14岁儿童麻疹病例构成比为61.63%。36.05%的病例未接种过麻疹疫苗,有≥1次免疫史者占19.77%,流动人口麻疹病例中全部无免疫史。结论 减少麻疹发病率的重点是加强流动儿童的计划免疫管理,尤其在流动人口较多的镇区应加强流动儿童主动监测,提高疫苗的接种率;开展入托、入学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及时进行麻疹疫苗查漏补种;对大中专入校新生及婚前妇女开展麻疹、风疹疫苗的接种,降低小月龄婴幼儿麻疹发病。

【关键词】  麻疹;流行病学;分析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出疹性呼气道传染病,龙口市自开展麻疹疫苗接种以来,麻疹的爆发和流行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发病率逐年下降,并维持在较低水平,为进一步了解麻疹发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麻疹防控措施提供理论依据,现对龙口市2001—2010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龙口市2001—2010年麻疹监测系统报告的所有实验室诊断病例。人口资料来源于龙口市统计年鉴。

  1.2 方法

  根据2001—2010年报告的麻疹实验室确诊病例个案调查表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年龄、性别、地区分布、发病时间、麻疹疫苗免疫史、麻疹接触史、患病前3周内是否出入过公共场所(医院、社区服务站、诊所、商场等)以及患病儿童母亲的年龄、免疫史、接触史及麻疹患病史等。

  1.3 检测方法

  采集临床报告的疑似病例出诊后4天血液,进行血清分离,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捕捉法检测病人血清中的麻疹IgM抗体,检测工作由烟台市疾控中心实验室完成。

  2 结果

  2.1 发病强度

  见图1。 2001—2010年全市共报告麻疹病例86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4/10万,无死亡病例。2002年发病12例,年麻疹发病率1.9/10万,形成一个流行高峰;2006—2008年年发病率为2.70/10万~4.92/10万,又形成一个发病高峰;2009 年以后麻疹发病出现下降趋势,发病率降低为0.5/10万。2001年发病最低,无实验室确诊病例。发病最高为2008年,发病31例,发病率为4.9/10万。2002年出现2起爆发疫情,其他年份均为散发。

  2.2 麻疹发病的流行病学特征

  2.2.1 季节分布

  见图2。 除8月、10月份无麻疹病例报告外,其他月份均有麻疹发病,但有明显的季节性,从2月份起麻疹发病开始增多,3~5月份为发病高峰期,发病病例占全年的83.72%。

  2.2.2 地区分布

  除兰高、黄山镇无麻疹发病外,其他乡镇均有发病,呈高度散发和局部爆发。不同镇区麻疹发病有显著的差异,东莱街道麻疹发病24例,占全市麻疹发病的27.91%,芦头、石良、徐福等流动人口多的乡镇发病数明显高于其他乡镇。

  2.2.3 年龄与性别分布

  见图3。 图1 2001—2010年麻疹发病情况 图2 2001—2010年麻疹发病分季节统计 图3 2001—2010年麻疹发病年龄构成

  根据2001—2010年麻疹病例个案调查统计,53例为<14岁儿童,占发病数的61.63%,其中<8月龄婴儿病例占发病数20.93%,8~12月龄婴儿病例占发病数13.95%,1~6岁儿童病例占发病数19.77%,7~14岁儿童病例占6.98%;15岁以上麻疹病例占发病数38.72%;流动人口发病占发病数的16.28%。男性发病高于女性,男性占发病数的54.65%,女性占45.35%。麻疹病例的年龄分布存在一定的差别,出现小年龄发病和成人发病及流动人口发病率高的态势:(1)≤8月龄儿童发病率高。表现为20.93%的病例为≤8月龄儿童。(2)大年龄儿童发病率高,表现为38.72%左右的病例年龄≥15岁。(3)流动人口发病有逐年上升的趋势,随着流动人口的大量输入,流动儿童麻疹发病呈明显增高的趋势,如2008年流动人口发病占全年麻疹发病数的16.13%。

  2.2.4 免疫史

  对86例麻疹病例的麻疹疫苗的免疫史分析显示,36.05%病例未接种麻疹疫苗,19.77%的病例接种过1剂次麻疹疫苗,3.49 %病例接种2剂次以上麻疹疫苗,39.53%病例免疫史不详,其中发病的流动人口中100%免疫史不详或未接种麻疹疫苗。8~12月龄儿童33.33%无麻疹疫苗免疫史。

  2.2.5 患病前外出及就医史

  对86例麻疹病例个案调查分析显示,仅1例麻疹病例患病前与麻疹病人有接触史,3例麻疹病例有外出史,所有病例患病前均无就医史。

  2.2.6 麻疹爆发情况

  2001—2010年全市仅2002年发生2起爆发疫情,发病数各3 例,占全年发病的50%。两起爆发疫情分布在两个乡镇,其中一起为本地人口发病,另一起为流动人口发病。

  3 讨论

  2001—2010年龙口市共发生麻疹病例86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4/10万,除小范围爆发外,以高度散发为主。发病年龄以15岁以上儿童和8月龄以下婴幼儿居多,分别占发病数的38.72%、20.96%。<8月龄的婴幼儿病例中,母亲年龄均在25~30岁之间,考虑其母亲未自然感染麻疹或未接种过麻疹疫苗,或虽接种过疫苗但未加强免疫,接种疫苗产生的抗体较弱或抗体水平较低,因而通过胎盘传给婴儿的抗体不足,婴儿得不到很好的保护,因此发病增多[1]。流动人口发病呈逐年增高的趋势。发病地区分布以城区和外地务工人员多的镇区为主,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外地务工人员流入本市,他们居无定所,给计划免疫管理带来了困难,致使流动儿童未能进行及时有效的麻疹疫苗接种,导致麻疹发病率增高,与相关文献报道的一致[2]。为此,加强薄弱镇区的计划免疫与流动儿童管理工作,仍是今后一段时期麻疹防控工作的重点。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的病例占75.58%,免疫空白和免疫缝隙的存在仍是造成麻疹发病的主要原因,但已免疫者仍占麻疹发病的23.26%,在当前高接种率、低发病的情况下,原发性和继发性免疫失败也是导致麻疹发病的重要原因。

  麻疹是国家近期将消除的重点传染病之一,根据《全国2006—2012年消除麻疹行动计划》的要求,提高人群免疫水平,减少麻疹易感人群是消除麻疹的关键。下一阶段龙口市的麻疹控制工作重点是继续保持高水平的麻疹疫苗接种率与及时接种率,加强计划免疫薄弱乡镇的管理,加强流动儿童的接种率监测,做好入托入学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及时进行麻疹疫苗查漏补种,消除免疫空白。继续做好麻疹的主动监测与快速报告,对辖区内报告的所有发热、出疹的病人及早开展麻疹、风疹特异性抗体的检测,争取早诊断、早落实防控措施,在做好麻疹控制的同时做好风疹的控制工作,防止爆发疫情的发生。根据麻疹发病的年龄分布特征,要加强15岁以上儿童及成人的强化免疫工作,开展麻疹相关知识宣传教育,继续做好大中专入校新生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积极建议对大中专入校新生及孕龄妇女进行麻疹、风疹疫苗的强化免疫,降低8月龄以下婴幼儿的发病率,同时更好的预防新生儿先天性风疹综合征。

【参考文献】
  1 王联军,孙丽瑛,姜忠林,等.小月龄婴儿麻疹发病控制对策探讨.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1,22(1):49.

  2 徐敏刚,黃谨,汤素文,等.麻疹免疫水平及影响因素探讨.中国计 划免疫,2006,12(5):385-387.

  

作者: 王永兰,赵 君 2011-6-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