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11年第11卷第6期

川畸病2例临床特征及误诊分析

来源:中华医学研究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川畸病误诊的原因。方法分析2例误诊病例的特点,误诊的过程。结果川畸病误诊原因是多方面的。(2)针对某些突发的临床症状及辅助检查立即做出诊断,难以解释相继出现的其他表现。...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川畸病误诊的原因。方法 分析2例误诊病例的特点,误诊的过程。结果 川畸病误诊原因是多方面的。(1)首先对川畸病的特点及发病规律缺乏深刻而全面的认识。(2)针对某些突发的临床症状及辅助检查立即做出诊断,难以解释相继出现的其他表现。(3)追问病史及体检不够全面细致。结论 深化对川畸病的认识,把握疾病发展的全过程,加强对疾病发展过程的全面细致的观察是减少误诊率的关键。

【关键词】  川畸病;临床特征;误诊

  川畸病(KD)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近年来发病率有增高趋势,临床不典型病例也逐渐增多[1]。现将本院2010年4月间收治的川畸病2例患者诊治资料总结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1例,女1例;发病年龄男11个月,女22个月。从发病到诊断时间6~14天。典型KD诊断标准为符合以下第1项及第2~6项中至少4项者:(1)发热5天以上;(2)双侧眼结膜充血,唇充血,皲裂,杨梅舌改变;(3)口腔黏膜充血,唇充血、皲裂,杨梅舌改变;(4)急性期手足硬肿,亚急性期甲周脱皮;(5)多形性皮疹;(6)颈淋巴结肿大>1.5cm。

  1.2 临床表现

  2例病例均有发热,为持续性高热,发热时间1~14天,均有皮疹,指趾端脱皮1例,肛周发红或脱皮2例,手足硬肿1例,口腔黏膜改变2例,球结膜充血2例,淋巴结均无明显肿大。实验室指标:WBC均增高,CRP、ESR、心肌酶谱、肝功能均有异常改变。心脏超声检查无冠状动脉扩张。

  1.3 误诊情况

  本组误诊为上呼吸道感染1例,病毒疹1例。

  2 讨论

  川畸病(KD)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病变为主要病理改变的急性发热性出疹性疾病,主要累及全身中小动脉,各系统均可发生病变,而以冠状动脉损害最为常见且严重[2],包括冠状动脉炎、动脉瘤及血栓形成等,其并发症是决定病情严重程度与预后的主要因素。故对其防治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由于其临床症状隐蔽,早期诊断较困难,常导致漏诊、误诊。本组病例临床特征为:(1)发病年龄以婴幼儿多见。(2)发热持续时间较长者往往伴有其他系统损害,如心肌及肝功能的损害。(3)早期可以出现肛周皮肤充血、脱屑,发生率较高,可以作为早期诊断的指标之一[3]。由于KD的早期诊断较困难,故对婴幼儿不明原因发热伴其他系统有损害时必须与KD鉴别,实验室指标异常有协助诊断的价值,可作为KD诊断的支持依据。目前国内学者多认为全身炎症指标CRP、ESR意义较大。究其误诊原因总结如下:(1)滥用激素,频繁使用非甾体类退热剂,使体温下降,皮疹减轻,掩盖了本病的主要体征;(2)对川畸病的特点及发病规律缺乏深刻而全面的认识。诊断思路狭窄,当第一系统临床特征为主要临床表现时,常局限于该系统的疾病;(3)体格检查及询问病史不仔细,对白细胞、血小板、血沉、CRP等主要实验室指标及心脏超声未进行动态监测,使病情延误。(4)川畸病的临床表现是综合征,症状和体征随病情发展而相继出现,在诊断时要综合在一起分析,不能就单一症状和体征下诊断,应尽量用一个疾病来解释患儿相继出现的所有症状,才能避免误诊。因此,深化对川畸病的认识,把握疾病发展的全过程,加强对疾病发展过程的全面细致的观察是减少误诊率的关键。及时诊断和及时治疗,对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698-705.

  2 Kato H.Cardiovascular complication in Kawaasaki disease coronary artery lumen and long-term consequenees.Prog Pediat Cardiol,2004,19(2):711-723.

  3 敬小青,康庆民,周启立.川畸病86例临床分析.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3,18(11):929-930.

  

作者: 张颖宏1,杨金英2作者单位:1 130062 吉林长春,解放 2013-2-2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