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12年第12卷第2期

升阳泻火除湿法治疗痛风的体会

来源:中华医学研究杂志
摘要:【关键词】升阳泻火除湿法痛风痛风属中医湿热痹范围。笔者采用升阳泻火除湿法治痛风82例,临床收到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曾经诊断为痛风。取上法治疗后症情减轻,逐以升阳泻火除湿汤加减治疗,诸症消失。...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升阳泻火除湿法 痛风

  痛风属中医湿热痹范围。多因湿浊留滞关节,经络气血不畅而致。笔者采用升阳泻火除湿法治痛风82例,临床收到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82例,男76例,女6例;年龄最小29岁,最大61岁,病程最短1年,最长9年。

  1.2诊断标准以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为准。临床表现为肢体关节红肿,疼痛,影响行走,舌质红,体胖边有齿痕,苔黄腻,脉弦滑缓。实验室检查为:血尿酸增高。发作期白细胞总数可增高。

  1.3治疗方法药物:羌活、独活、防风、柴胡、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黄芪、白芍、半夏、黄连、黄芩,随症加减。发病期每日1剂,分4次煎服,间歇期2天1剂,分4次煎服。禁食辛辣、肥甘、厚腻之物,忌烟酒。

  2治疗效果

  痊愈(临床症状消失,肢体关节无异常,尿酸正常,无复发者)65例;显效(临床症状大部分消失,尿酸值正常,但1年以后复发者)13例;无效(症状无改变,高尿酸血症无改变)4例。

  3典型病例

  患者,男,45岁。1997年11月5日诊。2年前左足底和足五趾根部钝痛,继之左足内侧开始发红,肿胀,疼痛,活动行走受限,冷敷后可缓解,但在公孙穴处尚有约6cm×3.1cm大小之红肿斑块,轻触痛甚。3年来每至10~11月发病。曾经诊断为痛风。因病情加重来诊。患者肥胖,肤色黄,喜食肥甘厚味,平素易感疲劳,腹胀,便溏,时有泄泻等症。近期大便干结,尿少色黄,查尿尿酸值为11.8mg/dl。舌质红,体胖边有齿痕,舌苔黄腻,脉弦滑。中医辨证为湿热下注经脉受阻。以清热利湿通络为法。方用龙胆泻肝汤加银花、野菊花。水煎服3剂。同时在“隐白”、“大敦”处点刺放血。取上法治疗后症情减轻,逐以升阳泻火除湿汤加减治疗,诸症消失。再用此方合胃苓汤加减,2日1剂,善后巩固治疗。服药3个月余,半月复查1次尿酸,最后一次为7.4mg/dl。追访3年未复发。

  4体会

  痛风的发病率近年来有逐渐增高的趋势。发病以肥胖者及中年男性多见,其临床表现与湿热痹症相同。关节受损部位多在脾经所过之处,并多以公孙穴为中心。特别是间歇期,病人表现有程度上的差异,但都有脾胃所虚兼湿热的表现。笔者以为痛风发作呈现湿热痹征象只不过是“标”,其根本原因的“本”是属脾失健运,湿郁化热,相当于李东垣所说的“阴火”。治疗上,在健脾益气升阳泻火除湿方中,半夏、白术能燥湿;茯苓、泽泻以渗利;羌活、独活、防风、柴胡能升益清阳之气;黄连、黄芩泻阴火;陈皮平胃气;人参、黄芪、甘草以补气益胃;白芍之酸收用以和营,而协助羌活、柴胡辛散之性。故升阳泻火除湿法加减治疗痛风,尤为适宜,疗效显著。

  

作者: 王祖芹作者单位:442421 湖北神农架,神农架木鱼中医 2013-2-2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