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8年第16卷第3期

前列腺液微生物学实验诊断结果评价

来源:《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前列腺液通过正常或感染的前尿道时被常居菌或致病菌污染程度。评价常规检查及湿片、干片镜检对提高细菌学培养结果准确性的价值。为今后控制微生物学检验结果质量,向临床提供真实可靠实验数据。方法:对临床送检的前列腺液标本,微生物检验后进行常规检查及湿片、干片染色镜检记录,对照实验结果......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探讨前列腺液通过正常或感染的前尿道时被常居菌或致病菌污染程度。评价常规检查及湿片、干片镜检对提高细菌学培养结果准确性的价值。为今后控制微生物检验结果质量,向临床提供真实可靠实验数据。方法:对临床送检的前列腺液标本,微生物检验后进行常规检查及湿片、干片染色镜检记录,对照实验结果综合分析评价实验报告。结果:127例前列腺标本,检出微生物18种,194株,构成比依次分布主要是:表皮葡萄球菌占34%,金黄色葡萄球菌占21%,大肠艾希氏菌占10%,肠球菌占6%。按细菌染色性分类:革兰氏阳性球菌占67.5%,阴性杆菌占19.6%,念珠菌占4.6%,淋球菌占1.5%,细菌培养结果阳性72例,占56.7%,表明前列腺液经过前尿道收集的标本受常居菌或致病菌污染严重。根据常规镜检细胞数量超标准的程度,干片染色镜检发现细菌的种类和数量,结合患者临床表现综合分析判断,患有不同程度的前尿道炎病例62例占48.8%,未患前尿道炎收集的“正常”前列腺液标本35份占27.6%,其中培养无菌生长占11.8%,有菌生长占7.9%。综合检验指标判断,病理性改变的前列腺液标本40份占31.5%,且培养结果均有三种以上细菌生长,但都有优势菌生长占44%。结论:正常前列腺液经过前尿道后受正常菌群或致病菌的污染程度达56.7%,前列腺液细菌学检验时注重常规检验,综合分析判断是提高微生物学检验结果准确性的保证。湿片镜检观察卵磷脂小体数量是衡量评价前列腺液是否有病理性改变的重要指标。患有前尿道炎时临床不宜取前列腺液检验了解治疗转归情况,否则对结果的解释要做综合分析判断。同时患有前尿道炎和前列腺炎的标本做微生物学实验,其结果解释准确性差,易引起病原体误诊。

【关键词】  前列腺液 微生物学 实验诊断 结果评价


    目前临床细菌实验室接受送检的前列腺液标本越来越多,说明前列腺炎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由于男性外生殖器和尿道口均有许多正常菌群和条件致病菌寄生,患急、慢性或隐性的前尿道炎病毒潜在更甚并以多种微生物混合感染存在。所以被按摩流出的前列腺液无论是正常或有病理改变,在经过前尿道时有可能被污染,易造成实验结果准确性下降,影响临床诊治疾病。由此笔者对送检的127份前列腺液标本进行了湿片常规检验,干片染色镜检,结合患者临床体征及病史,对照细菌培养结果进行了分析评价,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标本来源  由泌尿外科、男性科、皮肤科医师行前列腺按摩术后,采集标本于无菌塑料标本盒内立即送检。

    1.1.2  干燥培养和细菌生化微量鉴定管由杭州天和微生物试剂有限公司提供。

    1.1.3  质控菌株  大肠艾希氏菌标准菌株(ATCC25922),铜绿假单胞菌标准菌株(ATCC27853),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菌株(ATCC25923),由甘肃省临床检验中心提供。

    1.2  方法

    1.2.1  样本分离培养  按文献[1]进行。革兰氏阴性杆菌鉴定用编码系统完成,阳性球菌、杆菌及阴性双球菌按文献[1]进行鉴定。

    1.2.2  药敏实验  采用K-B法,按NCCLS标准判定结果。

    1.2.3  前列腺液湿片常规检查  按参考文献[2]进行。

    1.2.4  干片染色镜检  无菌手续制片,革兰氏染色,镜检细菌、真菌。表1  127例前列腺液标本细菌种类及构成比(略)

    2  结果与讨论

    2.1  结果

    2.1.1  127例前列腺液标本,检出微生物18种,194株,构成比依次分布主要是:表皮葡萄球菌占34%,金黄色葡萄球菌占21%,大肠艾希氏菌占10%,肠球菌占6%。按染色性分类:革兰氏阳性球菌占67.5%,阴性杆菌占19.6%。白色念珠菌和淋球菌也占有一定比例,分别占4.6%占1.5%,细菌种类及构成比见表1。

    2.1.2  127例标本经常规检查、干湿片镜检依卵磷脂小体数量综合分析判断,属正常前列腺液87份占68.5%,病理性改变前列腺液标本40份占31.5%,细菌培养结果阳性72份占56.7%,间接了解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前尿道炎62例占48.8%,培养结果与常规镜检情况比较,见表2。表2 培养结果与常规镜检情况比较(略)

    2.2  讨论

    2.2.1  经过前尿道收集的25份标本,经湿片常规检查和干片染色镜检,所有结果均在正常标准范围内,镜下未发现细菌与含菌量有关,但实验结果证实受检的标本属治疗转归复检的正常前列腺液,同时判定前尿道没有炎症现象,且培养结果仍有细菌生长占7.9%,无菌生长占11.8%,提示细菌学实验阳性结果受前尿道或尿道口常居菌污染所致。今后要加强无菌手续取样,选择确定致病菌株,鉴定要根据菌落数量、种类、纯度来分析判断,提高检验结果准确率。坚持培养前的常规检查及湿片、干片镜检,向临床提供有诊断价值的实验结果。

    2.2.2  其中62例标本,湿片镜检卵磷脂小体均在3至4个加号,依此结果解释属正常前列腺液,但细胞数超过标准,感观指标不在正常范围,干片染色镜检发现细菌种类、数量也随感观及湿片检查超标增高而增加。同时与患者自述前尿道存在自觉症状相融合,说明有急性、慢性、隐性前尿道炎分别存在。在这种情况下留取前列腺液标本做医学常规及微生物学检验,易误诊为前列腺炎或对前列腺炎治疗转归结果错误解释,应引起临床取样送检时注意。由于前尿道的感染多属混合感染[3],笔者观察到,随着炎症的加重,混感菌的种类和数量及检出率也随着增高。同时指出,在患者前尿道炎时不宜按摩前列腺液标本做细菌培养检验,此时污染率达100%。若临床必须了解前列腺受创或治疗转归情况,做常规检查及观察卵磷脂小体数量可得到有价值的参考依据。细菌学检验阳性结果,必须参考常规镜检时发现卵磷脂小体数量向临床正确解释培养结果。

    2.2.3  其中40例前列腺液标本,常规检查颜色及粘度有病理性改变,细胞计数均超过标准,卵磷脂小体明显减少,干片染色镜检均发现革兰氏阳性和阴性细菌,从以上结果分析,不易排除是否有前尿道炎存在,但前列腺炎的存在是完全可以肯定的。40例标本经实验观察均有三种以上细菌生长。从细菌生长数量比较均有不同的优势株生长,检出阳性率占44%,同参考文献[2]报告基本一致。提示真正来自前列腺炎的标本,除常规及湿片镜下细胞数、卵磷脂小体数明显超标外,均有优势菌生长这一特征,对病原菌确定实验及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

    2.2.4  127例标本,检出细菌18种,194株,种类分布同尿道常见的主要正常菌群基本相一致,由于目前尚缺乏简单而准确的鉴别方法,造成前列腺感染的诊断复杂化,因此,生殖道标本采集时应尽可能防止正常菌群的污染。其次,应结合临床表现及各项检查结果综合考虑,不能轻率地下结论。笔者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四种镜检结果与培养比较评价表结合菌的种类、数量对结果进行评价分析,明显提高了实验结果的真实性、准确性,见表3。 表3 镜检与培养生长情况评价(略)

【参考文献】
  [1] 叶应妮,王毓三,主编.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第2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1997:470.

[2] 李影林,主编.中华医学检验全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535.

[3] 王枢群,张邦燮,主编.医院感染学[M].重庆: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


作者单位:宁夏青铜峡市第二人民医院检验科 750000

作者: 黄文霞 2008-5-3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