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9年第17卷第4期

改良悬垂石膏治疗成人肱骨干下段骨折

来源:《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介绍一种改良悬垂石膏治疗成人肱骨干下段骨折。[方法]从2000年3月~2007年8月,对50例肱骨干下段骨折进行改良悬垂石膏固定,允许肩、肘、腕及手指关节早期功能练习。[结果]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平均7。[结论]改良悬垂石膏是治疗肱骨干下段骨折较理想的方法。...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介绍一种改良悬垂石膏治疗成人肱骨干下段骨折。[方法]从2000年3月~2007年8月,对50例肱骨干下段骨折进行改良悬垂石膏固定,允许肩、肘、腕及手指关节早期功能练习。[结果]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平均7.5周(5~9周),平均随访17个月(6~40个月),肘关节功能恢复率为100%,未出现任何并发症及不良后果。[结论]改良悬垂石膏是治疗肱骨干下段骨折较理想的方法。

【关键词】  悬垂石膏 改良 肱骨干下段 骨折 治疗

  成人肱骨干下段骨折是临床较常见的损伤,以往多采用保守治疗,包括手法整复悬垂石膏固定、夹板固定或功能性支具固定[1,2]等;手术治疗包括切开复位钢板、锁定板内固定,或采用外固定器固定等。临床实践中发现前者肘内翻畸形发生率较高[1,2],后者骨不连、感染、神经损伤等并发症较多。针对这些问题,本科自2000年3月~2007年8月采用改良悬垂石膏治疗50例肱骨干下段骨折,效果满意。

  1 材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50例,男42例,女8例;平均26.5岁(17~43岁);所选择患者均为肱骨干下段关节外闭合性骨折,且不合并桡神经损伤;其中投弹伤18例,重物砸伤及钝器击伤共20例,肘部摔伤8例,机器绞伤4例;按照AO/ASIF分类[3]:A1型18例、A2型1例、A3型2例、B1型15例、B2型1例、B3型5例、C1型6例、C2型1例、C3型1例;受伤至就诊时间0.5~37 h,平均5.6 h。

  1.2 手术方法

  患者先仰卧位,肩关节外展,肘关节伸直0°,常规消毒铺单。摸清肱骨内上髁和外上髁,分别于肱骨内、外上髁尖端至其近侧0.5 cm范围内用2%利多卡因5~10 ml局部浸润麻醉。取1根3.0 mm斯氏针从内上髁钻入,由外上髁钻出,并于皮外各保留2 cm长,6~8层无菌敷料覆盖针道口。然后取坐位,上臂自然下垂,屈肘90°,前臂中立位,一助手把持斯氏针的两头,作轻度牵引纠正重叠畸形并保持肘关节外翻10°~15°,以防肘内翻畸形。术者由患者腋下向肘关节打石膏管型,需石膏绷带1卷,注意避免石膏过紧,将斯氏针的两头包在石膏内,待石膏成形后,将肘关节前方及腋下多余的石膏切除。使肩、肘关节能被动伸屈,腕及手指各关节能较自由活动,石膏干燥后重量(1.0±0.25)kg。然后于腕部或前臂中下1/3交界处用颈腕吊带悬吊,保持上臂在其本身重力及石膏重量作用下贴胸自然下垂。

  1.3 术后处理

  术后即开始主动活动腕、手各关节5~8次/d,术后3~5 d开始行肩、肘关节缓慢被动功能练习3~5次/ d,其中肩关节只允许做<45°的外展、前伸、后伸运动,肘关节可在伸20°~屈95°范围内运动。白天患者取坐位、半坐位、或站立行走,夜间睡眠时可将患肢平置于身体侧方,前臂略垫高,以利肿胀消退。术后2周患肢肿胀消退后要及时更换石膏,再继续固定4~7周。分别于术后1周内、2周更换石膏,术后6周及每月随访时复查X线片,直到X线片见到连续骨痂后拆除石膏。

  2 结 果

  所有患者在伤后经6~40个月(平均17个月)的随访,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平均7.5周(5~9周)。按Jupiter肘关节功能评价标准[4],术后3个月随访时肘关节功能优43例(86%)、良7例(14%),总优良率100%。除10例上肢较健侧平均短缩5 mm(3~7 mm),其余患者上肢长度无明显短缩。上肢轻度短缩对其外形和功能均无影响。无1例发生肘内翻畸形、针道感染、关节僵硬、骨折分离移位及骨筋膜间隙综合征等并发症。典型病例如图1~7所示。典型病例:患者男,21岁,右上臂重物砸伤3 h于2005年12月31日入院,临床诊断:右肱骨干下段粉碎性骨折。入院即在局麻下行右肱骨干下段骨折闭合复位改良悬垂石膏固定术。图1 术前X线片见右肱骨干下段粉碎骨折。图2 右肱骨干下段骨折改良悬垂石膏固定术后1周,骨折功能复位。图3 术后6周骨折功能复位,可见边界性骨痂通过断端。图4 术后8周骨折断端骨痂丰满,骨折线模糊,改良悬垂石膏已去除。图5 术后3个月患者解剖学姿势前面观见两上肢长度及外形对称,无肘内翻畸形。图6、7 术后3个月右肘关节屈曲140°、伸直0°

  3 讨 论

  肱骨干下段骨折保守治疗常行手法复位长臂悬垂石膏固定,加垫超肘夹板或功能支具固定,这些方法骨折愈合快,但肘关节保持功能位后,肘内翻畸形的判断与纠正都很困难。为了避免肘关节附近肿胀压迫引起骨筋膜间隙综合征,石膏夹板或功能支具固定不宜过紧,然而随着肿胀消退已纠正的肘内翻畸形又会出现。作者设计了贯穿内外上髁的单根斯氏针与上臂石膏管型结合固定的改良悬垂石膏,其优点为:(1)斯氏针贯穿内外上髁,既能有效地保证肘内翻的纠正及骨折复位,又不影响肌肉滑动和关节活动,促进骨折愈合;(2)充分保护折断端的血运及软组织绞链样作用,达到生物固定的目的;(3)解放出肘关节及前臂,使骨筋膜间隙综合征发生率大大降低。

  本装置也存在不足之处:(1)针道存在感染风险,所以要定期针道口换药;(2)骨折远端单根针结合石膏固定,存在加重骨折分离移位的风险,故禁用于肌肉松弛无张力所致骨折断端明显分离移位的情况,如此可在肱骨近端再加1根斯氏针防止分离移位(此时为静力固定,作用同外固定器),这种情况较少见。

【参考文献】
    [1] Ruters I,Ring D. Treatment of diaphyseal fractures of the humerus using a functional brace[J]. J Orthop Trauma,2006,9:597-601.

  [2] Toivanen JA,Nieminen L,laine HT,et al. Functional treatment of closed humeral shaft fractures[J]. Int Orthop,2005,1:10-13.

  [3] Ruedi TP,Murphy WM著.王满宜,杨庆铭,曾炳芳,等译.骨折治疗的AO原则[M].第1版.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308.

  [4] 阿斯卡尔﹒买买提明,艾克释尔﹒尤努易斯,买买提明﹒赛依提,等. 成人肱骨远端骨折手术治疗分析[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7,12:1899-1900.


作者单位:解放军第208医院全军骨科中心, 长春市 130062

作者: 2009-8-2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