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局解手术学杂志2004年第13卷第4期

局部解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讨

来源:局解手术学杂志
摘要:[关键词]局部解剖学。实验教学。改革ReformsofexperimentalteachingofregionalanatomyCUIYing-jian,MENGBin,QUYu,DINGZhan-biao,ZHUChuan-jun,TANGJing-zhi局部解剖学是介于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一门桥梁课程,是手术学和影像诊断学的基础,具有很强的实际应用意义。随着手术学科的迅猛发展和影像......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局部解剖学;实验教学;改革

  Reforms of experimental teaching of regional anatomy

  CUI Ying-jian, MENG Bin, QU Yu, DING Zhan-biao, ZHU Chuan-jun, TANG Jing-zhi

  局部解剖学是介于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一门桥梁课程,是手术学和影像诊断学的基础,具有很强的实际应用意义。随着手术学科的迅猛发展和影像技术的日新月异,局部解剖学的重要性越发显现出来。由于局部解剖学的实践性很强,所以实验课在局解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加强局解实验课的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具有特殊意义[1-2]。两年来,本科不断地探索局解实验课教学最佳模式,取得明显效果。现将教学措施及体会报告如下。

  1 瞄准实验教学方向,拓宽教学思路

  局部解剖学要为临床服务,其目的是培养实用型人才。作者运用姜氏层次局部解剖学的完整理论体系,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技能,在解剖过程中主要去研究各器官结构的“五观四定”。“五观”是指总观整体全局的形态比例、配布规律、必然形式;纵观功能、协调同步;横观各器官共性与个性的相对条件;深观层次、通道径路的立体方位 ;动态观应变程度,预见信息。四定是指定性、定位、定态、定关系。这种教学思路既能突出直观描述的特点,又能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把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有效地结合在一起,为今后医学生临床应用奠定基础。

  2 教学内容上减少理论讲授,增加实验操作

  学习局部解剖学的根本目的在于观察和认清解剖结构。理论课讲授过多,势必枯燥乏味,教学效果不佳。凡属与系统解剖重复的内容或学生自学可懂的内容,均不大课讲授,腾出更多的时间供学生实践,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机会。理论课由原先的40学时减少为现在的20学时。实验课由原先的20学增加为现在的48学时。理论课与实验课之比由2﹕1变为1﹕2.4。从教学计划上保证了实验课的学时数,突出了实践环节。局解实验课始终是尸体解剖操作,并做到每15名学生用1具尸体,分为4个小组,每小组3~4人。除特殊部位采用示教标本外,其它完全由学生独立解剖操作。原来在大课上艰涩难懂的抽象内容,在实验课上直观可见,变得浅显易懂。学生由被动听课转变为主动实践,由听课的客体转变为操作的主体,其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调动,潜在创新能力得以充分发挥。

  3 实施尸体解剖操作,突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认真进行尸体解剖操作,是学习局部解剖学最重要、最有效的途径。不管教学手段如何改进,不管教学设备如何更新,进行尸体解剖操作依然是不可替代的最佳教学方法。国内外众多医学院校的局解教学模式尽管各有不同,但对局解实验课必须进行尸体解剖操作的认识却高度一致。在局解实验教学中,首先要遵循认识规律,先易后难,由简入繁,先解剖四肢,次头颈部,再胸腹部;其次,解剖操作中要坚持“剖、查、认、定”的科学程序,具体来说即规范剖割,认真查找,仔细辨认,确定相关。特别指出的是在整个实验教学中要强调亲自动手能力的培养和锻炼,且小组间要合理分工、密切配合、互相交流。要求学生操作时要有耐心、细心、恒心。只有这样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和资源下。学生通过解剖操作,不仅加深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理解,而且掌握基本技能,培养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动手能力。

  4 改进教学管理,增加课外辅导

  采用正确、适宜的考试既可成为督促学生努力学习的杠杆,也可成为引导学习方向的指挥棒。为了引导学生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采用考试方法除了笔试外,尚增加操作考核,笔试和操作考核比例为7﹕3。操作考核一是按“实验报告”规定项目的数量和质量评分;二是教学结束后在解剖过的尸体上实地考核,此举促使学生重视尸体解剖操作,强化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弱化死记硬背应付考试的弊端,突出了能力的考察。由于学生第一次动手解剖真人尸体 其新鲜感、神秘感浓郁,学习热情也非常高涨;再加之因学时有限,有时在实验中未能剖出应找结构,我们每天晚上和双休日都开放实验室,安排老师辅导。学生课余可自由进入,独立进行解剖操作,此举受到学生的好评。

  5 建议

  5.1 积极解决尸体来源 

  尸体不足是困扰解剖教学,特别是局解教学的难题,所以积极解决尸体来源是维持正常解剖教学、保证教学质量的首要问题。多渠道收集无主尸体,倡导社会捐献尸体,都是题中应有之义。

  5.2 增加局解教学时数

  局解课教学时数目前为64学时(实验约40学时)相对于教学内容来讲深感不够。一方面,局解实验实施尸体解剖操作,投入成本较高,如果学时偏少,未能充分利用尸体,则造成教学资源的严重浪费;再者,医学生普遍愿意多进行尸体解剖操作,以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因为这个实践机会一旦离开校门,就很难再能碰到。

  5.3 改善局解实验教学环境

  较好的环境也能提高教学效果,但解剖实验室条件一般较差,弥漫的甲醛气体导致流泪、流涎,长期还可致癌。解剖时间长,这种环境往往产生压抑心理,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改善环境刻不容缓。室内一定要通风良好,光线充足,努力创造一个轻松的舒适的解剖实验环境。

  [参考文献]

  [1] 王  岩,李静平,康春雨. 局部解剖教学法改革的尝试[J]. 中国局解手术学杂志,2002,11(2):154-156.

  [2] 刘锐明. 改革局部解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J]. 中国局解手术学杂志,2002,11(2):158-159.

  (安徽理工大学医学院解剖学教研室,安徽 淮南232001)

  (编辑:文 灿)

 

作者: 崔英健,孟滨,曲瑜,丁占彪,朱传军,唐景志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